徐鵬


摘要目的:分析本中心門診處方點評與結果。方法:選取門診處方201張,對其進行分析。結果:抽樣率20.43%,不合理處方33張(16.42%)。結論:本中心門診的平均用藥種數、注射劑使用率符合規定,但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合理處方比率較高,需要進行干預改進。
關鍵詞門診處方;處方點評;不合理處方
處方作為患者用藥憑證的醫療文書,是由注冊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在診療活動中開具的,并且其審核、調配、核對是由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完成。處方質量的優劣與醫療服務質量的優劣有著直接聯系,可作為臨床用藥有效性、合理性的直接憑證,同時也是對醫師診療水平評判的重要依據。根據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我中心門診部建立了處方點評制度,每月由資深藥師對門診處方進行抽查,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加強自我評價監督,對不合理處方及時進行干預改進,不斷提升我中心門診部合理用藥水平。
資料與方法
2012年2月選取門診處方201張,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共抽取處方201張。其中抽取的門診處方只涉及皮膚性病專科的處方,不包括疫苗門診處方。
方法: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我中心門診部制定了處方點評工作表,登記處方基本指標(每張處方平均用藥種數、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等)及分類整理不合理處方,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處方基本指標統計:本月門診處方總計984張,抽取了201張進行處方點評,抽樣率達20.43%,符合《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中對于處方抽樣的要求,即門急診處方的抽樣率不應少于總處方量的0.1%,且評處方絕對數每個月點應≥100張。抽樣處方基本指標統計,見表1。
不合理處方統計:本月抽查處方中發現不合理處方33張,占抽樣總處方的16.42%,其不合理處方具體分類統計,見表2。
討論
處方基本指標分析:①平均每張處方用藥種數:我中心門診平均用藥種數2.03種,這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的規定,即每張處方少于5種藥品,并且符合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平均用藥數的標準,即1.6~2.8種。據報道,合并用藥2~3種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2.7%;4-6種時為3.9%~6.1%;7~10種時為7.3%~8.3%。這就要求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需對患者盡量減少用藥品種,既能降低不良反應,又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②抗菌藥物使用率:根據《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20%的標準,本次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9.85%,高于上述標準,處于WHO規定的30%的上限。這說明我中心門診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如無指征使用、不合理多聯用藥、用藥療程偏長等,應與臨床醫生密切溝通,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應用,防止濫用,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③注射劑使用率:根據WHO的規定發展中國家的注射劑使用率達13.4%~24.1%,我中心門診的注射劑使用率為18.41%,符合其規定標準。注射劑雖然在藥效上有一定優勢,但注射用藥會令患者機體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因此很多醫源性感染和血源性疾病的傳播會因此產生,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危害程度也遠大于口服藥物,故必須繼續嚴格對注射劑的使用進行控制,口服有效則不應進行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對于那些無法口服者,能肌內注射則不靜脈注射。尤其對于抗菌藥物,應嚴格按照靜脈給藥方式,患者病情好轉后應盡早改為口服給藥,以使不良反應和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減少。
不合理處方分析:①不規范處方:本中心門診從2010年初正式啟用醫院信息化系統,基本上避免了不規范處方中一些常見錯誤的發生,如處方內容在前言、正文、后記中的缺失,不規范的書寫或字跡難以辨認;對處方的開具未使用藥品規范名稱;書寫不規范的藥品的劑量、規格、數量等;用法、用量使用含糊不清字句,如“遵醫囑”“自用”等;單張門診處方超過5種藥品的。但是由表2可知,抽樣中不規范處方還是出現了3種不合理情況,且發生率較高,占總不合理處方的90.91%。其中“處方后記的審核、調配等無藥師簽名”發生1例;“開具處方未寫臨床診斷”發生16例,占總不合理處方的48.48%;“門診處方超過7 d用量”發生13例(39.39%)。如:臨床診斷尖銳濕疣的患者,處方開具泛昔洛韋片0.25gx6片x10盒,用法0.25 g,口服,2次/d,患者能服用30 d。這些與醫生和藥師的工作習慣、對處方管理規定的重視不足有關。②用藥不適宜處方:表現在“用法用量不適宜”發生1例。如:某梅毒患者,醫生開具處方: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0.1 gx14瓶。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x14瓶。用法: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0.1 gx2瓶,5%葡萄糖250mLx1瓶。如此配比造成多西環素濃度過高,易有安全隱患。分析原因多為醫生工作不嚴謹書寫錯誤,按照輸液藥物的數量配比,應該是寫清每次用法,即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0.1 gx2瓶,5%葡萄糖250 mLx2瓶,共注射7次。③超常處方:抽樣處方中共發現此類問題2例,皆表現為“無正當理由為患者開具2種以上藥理作用相同藥物的”。如:40歲女性患者診斷為非淋菌性宮頸炎,醫生開具處方: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溶媒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同時口服鹽酸美他環素、地紅霉素腸溶片,此處方屬于抗菌藥物三聯用藥,且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與鹽酸美他環素都是四環素類抗生素,患者無聯合用藥指征。
在中心門診部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中,門診處方點評制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監督環節。通過處方點評發現,我中心門診的平均用藥種數、注射劑使用率符合規定,但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合理處方比率較高,需要進行干預改進,具體做到以下幾點:全員學習《處方管理辦法》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并經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加深對處方點評的理解和重視;定期對醫師和藥師進行合理用藥知識培訓和教育,除藥物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外,重點對抗菌藥物使用、配伍禁忌和不良反應進行實例分析;制定處方點評管理制度,對于不合理處方發生較多的醫務人員按嚴重程度及次數進行口頭警告、部門批評、離崗培訓;藥師加強業務技能,熟記藥品劑量規格、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做好“四查十對”,把好審核關;中心門診采取“送出去、走進來”的方式,定期安排業務骨干外出進修,同時邀請專家來本中心培訓處方點評相關內容,使處方點評質量不斷提高。
處方點評工作不能空有形式,要持續深入地開展,真正做到指導臨床合理用藥,規范和約束不合理用藥行為,提高我中心門診的合理用藥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