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帝江 陸慶龍 吳廷洪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肱骨亞髁鎖定鋼板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收治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5例,均實行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試驗結束之后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并進行記錄。結果:術后均無醫源性橈神經癥狀發生,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24個月。骨折均獲愈合,患肢外觀正常,肘關節活動度雙側對比無明顯差異;術后無內固定失敗以及骨不連發生。結論: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療效良好、創傷小、并發癥少、骨愈合率高,較少損傷橈神經,不會損傷肱二頭肌。
關鍵詞肱骨亞髁鎖定鋼板;肱骨中下段骨折;臨床效果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常見的上肢損傷,治療方法較多。大部分肱骨骨折保守治療即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對于需手術治療的肱骨中下段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是最可靠的方法,但存在創傷大、必須顯露橈神經并容易導致醫源性橈神經麻痹的缺點。近年來,臨床上采用微創鋼板固定,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成為臨床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首選方法。本研究收治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5例,對其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5例,均實行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齡23~45歲,平均(33.5±11.5)歲;骨折類型:摔傷20例,交通事故傷5例;患者合并有橈神經損傷9例。
方法:①手術前準備:手術前對所有患者進行x射線掃描以及三維CT重建分型,然后在1周左右進行手術,針對合并相關疾病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之后及早進行手術。②具體手術方法:進行全身麻醉讓患者取最佳手術體位,將患肢墊高之后在病灶處進行長4~6 cm的外側切口,由肌間隙進入直至骨折處,保護橈神經,動作輕柔,然后進行復位,恢復肱骨長度,將鋼板置于前側并進行固定,置入負壓引流管并縫合切口。③手術后處理:手術結束后放置引流管,1~2 d拔除。為避免患者疼痛異常,在圍手術期應該實行多種模式的鎮痛方式進行止痛,手術后2 d給予患者口服鎮痛藥以及使用靜脈泵進行鎮痛,2 d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地給予鎮痛藥物。關注患者的變化情況,若出現瘀血以及腫脹時應該立即進行治療,消除腫脹以及瘀血現象,并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
療效評價指標: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并進行記錄。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7.0,所有數據均錄入計算機進行分析,患者的恢復情況等計數資料均采用x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研究中所有患者進行隨訪發現,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均恢復良好,且恢復時間在12周左右,所有患者的骨折狀況均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無橈神經損傷或加重損傷的情況,術前橈神經損傷患者6~15周左右恢復,未見斷板以及斷釘的現象出現。術后無內固定失敗以及骨不連發生。
討論
肱骨中下段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其發生原因多與交通事故以及摔傷、跌傷有關,針對不同的骨折類型具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臨床對無位移二部分骨折的治療一般采用非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針對異位的二部分以及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治療一般選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相對于傳統的內固定治療來說,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的療效更加顯著,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可有效減少骨折的創面剝離,有利于骨折愈合,還可有效避開骨折線來固定骨折骨塊,針對骨折粉碎較重及骨折線較長的患者可采用交叉方向進行鎖定,避免無法固定及骨折塊移位。患者接受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之后需要進行功能鍛煉來促進骨折部位的恢復,但是對于重度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及軟組織損傷嚴重的患者來說,過早的鍛煉可能會導致鋼板松脫、斷釘以及骨折塊移位等現象的出現,不利于患者的恢復,所以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鍛煉計劃,促進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肱骨亞髁鎖定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療效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