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高隆
摘 要:立案偵查是公安司法機關按照刑事訴訟程序所進行的一種訴訟活動。形式邏輯中的推理方式在偵查活動中時常得到廣泛運用。選言推理可以推測案件的性質、推測作案工具、推斷犯罪嫌疑人有無預謀;多因一果回溯法、合因一果回溯法、一因一果回溯法在偵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有助于推斷或者否定犯罪嫌疑人。
關鍵詞:立案偵查;選言推理;回溯法;假言推理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131-02
按照思維進程,偵查破案大致分為立案偵查、認定證據、預審初定、認證結案四個階段。其中,立案偵查是偵查活動的邏輯起點,它標志著刑事偵查這一認識活動的開始。認定證據是認識活動的關鍵,它決定著偵查工作的認識線索。預審是偵查認識活動的整理環節,它將為偵查思維的取向奠定可靠的邏輯基礎。論證結案是偵查的邏輯終結,它標志著偵查認識活動的完成,每一個環節在認識過程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
立案是公安司法機關按照刑事訴訟程序所進行的一種訴訟活動,也是偵查機關開展偵查活動必經的第一道程序。只有經過這一程序,偵查活動才有合法依據。換句話說,只有經過立案審查,才能保證偵查工作的準確性。
一、選言推理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在犯罪的偵查中,特別是偵查的開始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的限制,對案件材料的掌握總是有限的,這很難一下子對某種情況得出肯定的結論。偵查人員通常是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首先提出各種推測,然后在進一步調查基礎上肯定一些推測或否定一些推測,直至最后做出一個真實可靠的結論。這一推理過程用的就是選言推理。
在犯罪偵查過程中,既有選言推理肯定否定式,也可以用選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但后者的作用更多、意義更大。實踐中,偵查人員在沒有充分材料證明某一事實的情況下,常常通過否定其他可能存在的情況,從而肯定某一事實情況,用的就是選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例如,某日,某地公安機關接到報案,現場位于居民稠密的住宅區,是兩間土平房和一個四方大院,坐北朝南。戶主的外甥被殺死在院內南墻窗下,頭部、面部、頸部分別有八厘米長的傷口六處,左手背有斜行傷口11厘米,右手二、三、四、五指被砍斷,系抵抗傷。屋內有四具尸體,橫臥于血泊中,死者手腳均被繩索反捆并連在一起,口中塞有手套花布等物,由西向東排列順序是戶主、戶主之妻、戶主之子、借宿的女鄰居。在此,僅就選言推理在案件分析中的應用做一些探討。
(一)運用選言推理推測案件的性質
在一般情況下,人的突然死亡有四種可能原因:自殺、他殺、意外事故或者病情突發致死。經現場勘查,院內男士有明顯的抵抗傷,并且有的損害部位、方向、程度不能自己造成,屋內四具尸體手腳被捆住,口中均塞有異物。這些情況表明既不能是自殺,也不能是意外事故,更不可能是病情突發致死,由此推斷案件的性質一定是他殺,符合不相容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應當予以立案。
(二)運用選言推理推測作案工具
法醫檢驗表明,院內和屋里的死者是被同一兇器所殺,在一般情況下,偵查員把兇器分為鈍器或者銳器,技術鑒定證實五具尸體的尸傷創腸壁光滑,創緣整齊,不能由鈍器形成,只能有銳器所致,這是一個選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現場勘查發現,屋里墻角的水缸后面有一把非常鋒利的斧子,斧刃上血跡的血型與被害人的血型完全一致。借宿的女被害人長發中留有菜刀把上的鋼圈,水桶里有歹徒用力過猛而折斷的菜刀把,沾滿了被害人的血跡,推理結論與勘察結果相符??梢?,對作案兇器的推斷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由物找人”的問題。
(三)運用選言推理推斷犯罪嫌疑人有無預謀
經現場勘查,繩索與白色手套是犯罪嫌疑人帶來的,室內被害人身上有匕首劃痕,院內被害人手上的傷口也是匕首形成,整個現場沒有找到匕首,說明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自帶匕首,并在作案后帶走??梢姡缸锵右扇瞬皇桥R時起意作案,而是有預謀的作案。
其推理過程應當是:對方要么有預謀作案,要么臨時起意作案。經查,嫌疑人并非臨時起意作案,所以,嫌疑人是有預謀作案。這是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四)運用選言推理推斷作案人數
經現場勘查,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威逼、捆綁并殺死5人,至少有一人威逼、多人捆綁并行兇?,F場足跡也表明了多人作案,其推理過程是:犯罪嫌疑人或者是一人作案,或者是兩人以上作案經查,犯罪嫌疑人不是一人作案,所以犯罪嫌疑人是多人作案,其推理過程是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五)運用選言推理推斷是否熟人作案
經調查訪問獲悉,案發前曾有人叫喊戶主姓名敲門而入,作案后殺人滅口,隨即逃離。這說明并非陌生人作案,由此推斷犯罪嫌疑人是熟人,其推理過程是:犯罪嫌疑人或者是陌生人或者是熟人。經查,犯罪嫌疑人不是陌生人,所以犯罪嫌疑人是熟人,這也是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二、偵查回溯法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偵查回溯法是以假言命題為條件,以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系為基礎,從結果推測原因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在偵破初期,應當建立偵查假說。既然偵查假設是以事物之間的條件聯系為基礎,建立偵查假設就離不開假言命題,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系包括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和充分必要條件。因此,回溯推理包括“合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一果”等三種形式[1]。這里分析三種偵查回溯法。
(一)多因一果回溯法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若回溯法是以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為基礎,因果關系就表示為多因一果,即許多不同的原因能單獨地分別地導致某一結果。立案偵破初期,偵查員往往依靠這種形式的回溯法進行分析,這里僅以一起碎尸案的尸檢為例來分析。
犯罪結果:尸體創緣整齊,創面平滑。
偵查經驗:若犯罪嫌疑人用鋒利的菜刀作案,則尸傷創緣整齊,創面平滑;若犯罪嫌疑人用鋒利的砍刀作案,則尸傷創緣整齊,創面平滑;若犯罪嫌疑人用鋒利的匕首作案,則尸傷創緣整齊,創面平滑;若犯罪嫌疑人用鋒利的斧子作案,則尸傷創緣整齊,創面平滑。
結論: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工具,或者是匕首或者是菜刀,或者是斧子或者是其他利器。這種多因一果回溯法的結論是或然的,其原因在于偵查經驗是相對的,由于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有時不能窮盡所有的原因,何況以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為前提的回溯式通過肯定后件來肯定前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只能是或然的,若忽視了這一點,就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延長破案時間以至于案件處于久偵不破的狀態。多因一果回溯法的作用在于可為明確案件性質奠定基礎,尤其是在開闊偵查人員思路、開辟線索來源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如分析殺人案的各種可能性,判斷盜竊案是內盜外盜還是內外勾結作案等等。
(二)合因一果回溯法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若回溯法是以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為基礎,則其因果聯系表現為合因一果,即某一原因不能單獨導致某一結果,而是多種原因結合起來才導致某一結果,在此僅以某碎尸案的調查摸排為例來分析。
調查結果:殘尸裝在郵袋,于某是郵政工人,有機會接觸紐帶郵袋。
一般知識:只有能接觸和占有郵袋者,才能殺人碎尸。
結論:于某可能殺人碎尸。
調查結果:殘尸包裹物上沾有刨花、鋸沫附著物。于某是木匠,家里有刨花、鋸沫。
一般知識:只有具備殘尸附著物的人才能殺人碎尸。
結論:于某可能殺人碎尸。
合因一果回溯法的結論同樣具有或然性。首先,有了這種原因未必有其結果。其次,它用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為前提,通過肯定前件來肯定后件,就使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了。再次,由于各種復雜因素使偵查工作受到許多限制。如偵查員在現場勘查和調查訪問時不細心或者因當事人知情不報的,就不能從窮盡合因中的全部原因,但其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他可以提供偵查方向,為采取偵查措施提供參考。調查訪問時,可以肯定犯罪嫌疑人應具備的條件,使疑點上升,偵查目標清晰準確,摸底排隊時,可否定不具備犯罪條件的人,使疑點下降,偵查范圍逐步縮小。
(三)一因一果回溯法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如果回溯法以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為前提,其因果關系就構成一因一果回溯推理。例如:某地發生一起無頭無腿難以辨認的女尸,經調查訪問獲悉,某單位走失一位女干部,身高膚色固定生理特征與殘尸相似,經提取她專用口杯的指紋,與殘尸指紋完全相同,于是,認定此人是死者,其思維過程如下:
對比結果:某某指紋與殘尸指紋相同。
科學理論:如果她是死者,當且僅當其指紋與殘尸指紋完全相同。
結論:某某的確是被害者。
要保持一因一果回溯法結論的必然性,前提必須真實,這種方法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它能為偵查員迅速、及時地發現各種證據提供準確的依據。
三、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在立案偵查中的作用
所謂必要條件法就是指以形成案件的某一個或幾個必要條件為假言命題的前提,而推知后者即作案人的邏輯思維方法。
(一)運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查找犯罪嫌疑人
偵破案件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可以通過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或者通過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其結論是可靠的。然而,在偵查實踐中,應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形式并不多見。比如,當我們已知某人是作案人,才必然地推知某人具有作案時間,而其他多數案件的偵破所表現的思維形式是與此相反的。即偵查人員常常是先找出具有作案必要條件的嫌疑人,然后再逐步找到作案人。從演繹推理的規則來看,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不能有前件必然地推出后件,如果我們以“某人具有作案時間”就肯定“某人是作案人”,則顯然是無效的。可是,我們在研究偵破中的思維形式時,卻發現這種違反規則的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在偵查實踐中很有價值,偵查人員經常以作案人在現場留下的痕跡和物品等,推測出作案人與被害人的關系、作案人對現場的了解情況,作案人事先是否具有作案工具、作案預謀、作案時間、動機等,這些都是形成作案人的必要條件。偵查人員在尋找作案人時,總是先把具有作案必要條件的人列為嫌疑人,只要具有作案的必要條件之一者,就應列入嫌疑人之內,具有作案的必要條件越多者,作案的嫌疑就越大,然后再逐漸縮小嫌疑人的范圍,最后找出作案人。因此,作案人必然具有作案的所有必要條件,即上升為充要條件了??梢哉f,偵查破案的工作意義就在于從紛繁復雜的與條件有關的情況中找到犯罪嫌疑人,再從嫌疑人中找到真正的作案人。
(二)運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犯罪嫌疑人
在偵查實踐中,運用必要條件法來否定犯罪嫌疑人也是偵查人員慣用的方法。例如,只有具備某殺人案動機的人才是兇手,某人不具備此殺人案動機,所以某人不是兇手。通過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前件”而必然否定其“后件”。例如,只有當案發時某人在現場,他才能是案犯?,F場李某在案發時確實不在現場,則斷定某人不是案犯。
參考文獻:
[1]王洪.法律邏輯學:第2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