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麗萍 張向前
摘 要:單位型社區黨組織在社區發展與社區治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華大社區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黨組織”這一目標,從服務功能、服務載體、服務方式、服務機制等方面著手,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也面臨自身隊伍建設及辦公資源短缺等問題。為了保障社區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創新社區服務方式,形成多元聯動治理,并爭取上級部門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關鍵詞:高校單位型;社區黨組織;作用發揮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156-03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結構的變遷,社區逐漸成為城市治理的重心,其在社會治理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如何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是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周義程[1]等認為社區黨組織首先要能正確處理黨的領導、政府治理和社區自治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對各自扮演的角色進行理性設計,借此加快城市社區管理新體制的建構。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應該承擔領導核心功能、服務群眾功能、整合社區共同利益以及維護社區穩定功能[2]。在具體的實踐中,上海市某社區黨組織通過成立“社區服務聯盟”等形式有效發揮了治理社區的作用[3]。昆明市五華區黨組織從社區的實際出發,建立了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實現社區治理全覆蓋[4]。學者們的研究為高校單位型社會黨組織作用的發揮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華僑大學社區位于華僑大學校區內,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轄區內常住戶約1 300戶,常住人口3 152人,流動人口440人,在校學生14 500人左右,屬于典型的高校單位型社區。高校單位型社區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區,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功能發揮以及實現途徑等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這類社區進行研究,以深化我們對單位制社區中黨組織角色和作用的認識,并為相關社會工作研究與實務提供一個本土化的視角。
一、華大社區服務需求及黨組織的功能定位
(一)社區服務需求評估
根據調查結果以及華大社區的實際情況,社區的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老人服務需求。華大社區共有約1 080名離退休人員,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800多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208人,獨居空巢老人約40人,失能老人6人,半失能老人20多人。老年人在社區醫療康復服務、日常生活照料服務、居家護理服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漸迫切。二是家庭服務需求。家庭是社區的組成部分,服務家庭是社區工作的重要職責。華大社區常住住戶有1 300多戶,其中大部分是學校的教職工,不少還是雙職工。從調查情況來看,家庭對兒童看護、作業輔導、家庭關系、家政服務以及社區鄰里之間的交流都有迫切的需求。三是大學生服務需求。華大社區在校學生將近15 000人,他們既是社區服務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社區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通過調查,大學生們希望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方面提供服務。對社會教育、助學幫困、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服務也有很大的需求。
(二)社區黨組織功能定位
黨的十八大報告做出了“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部署。新形勢下,華大社區黨組織建設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黨組織”這個新定位、新要求,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體落實到群眾之中。如圖1所示,圍繞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高校單位型社區,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在社區工作中的領導、溝通協調、整合資源、監督管理、思想導向等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努力構建“黨支部領導、居委會負責、社工機構協同、居民主動參與、法制健全保障”的新型服務型黨組織。通過推進“一定五化”,即定發展目標、布局功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人本化、協作社會化、保障多元化。著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社區服務平臺,提供民政服務、勞動保障、生活服務、綜合治理、法制宣傳、社區衛生等政府公共服務。引進專業社會服務機構,重點拓展家庭綜合服務項目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提高社區凝聚力,全力打造服務促進型社區。
二、華大社區服務型黨組織的實踐探索
(一)健全組織、優化思想,加強自身隊伍素質建設
社區黨組織從選好、用好、管好班子成員的隊伍入手,扎實開展理論學習、專題教育,提高黨員干部政治素質。
(二)一定五化、落實目標,構建新型社區治理模式
華大社區以社區居民服務需求為導向,通過推進“一定五化”,即定發展目標,布局功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人本化、協作社會化、保障多元化建設,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努力構建黨支部領導、居委會負責、社工機構協同、居民主動參與、法制健全保障的新型社區治理格局。
(三)謀民所需、創新服務,以居民需求為導向
社區黨支部成立以來,社區就致力打造“志愿服務型”社區黨組織為目標,根據居民的需求提供切實的服務。如提供針對少年兒童的四點半課堂、周末讀書會、各類興趣班、暑期學習班等;針對社區居民提供家庭綜合服務,推行“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四)與時俱進,“三微”鋪路,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
華大社區以微信、微博、微商為工作平臺,為轄區內的居民群眾提供了全方位的特色服務,成為“三大·大微”高校型黨建模式的典范。
(五)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提高服務能力
近年來,華大社區黨支部積極開展駐區單位共駐共建項目,積極推動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活動設施向社區居民群眾無償、低償開放。發展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依托華僑大學的各個院系,建立五支志愿者隊伍,涵蓋300多名黨員及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三、社區黨組織作用發揮面臨的主要問題
華大社區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不少的問題。課題組通過與社區干部的座談會及個別訪談了解相關情況。據調查對象反映,華大社區黨組織作用發揮主要面臨三大難題:思想難題、人才難題、保障難題。一是在思想上,對社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街道與社區黨組織干部以及駐區單位黨組織對社區黨組織作用認識不夠。存在支持、參與社區建設自覺性不高、責任感不強等現象。二是干部隊伍難以滿足社區工作開展的要求。社區黨組織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區黨建各項任務的落實,關系到社區黨組織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目前華大社區黨組織干部隊伍存在著結構不優、人才短缺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社區的各項工作開展帶來了諸多的不便。三是各項資源短缺。首先,工作經費短缺。由于辦公經費短缺,導致了辦公的基礎設施配備不到位,辦公場所有限,嚴重影響社區工作的開展。其次,社區干部待遇低、任務重、壓力大、發展機會少,難以選拔到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
四、華大社區黨組織作用發揮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社區黨組織隊伍建設
在社區黨組織建設上,要突出社區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整體素質。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在人才建設方面,首先,開闊選人視野,拓寬用人渠道。改進選拔方式,采取公開招聘、“兩推直選”與選派任職等形式,把有能力、群眾公認的人才選拔到社區領導崗位。其次,加強教育培訓,提升隊伍整體素質。社區黨組織要注重對社區黨組織隊伍的教育與培訓,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與社區管理的本領。第三,強化監管,注重激勵。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嚴格規范黨務公開,完善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日常監督措施,進一步規范社區黨組織干部的行為。
(二)完善社區黨組織工作機制
社區黨組織工作要從社區和自身實際出發,努力構建一整套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黨組織工作機制,以提升服務社區居民社區治理的能力。首先,要調整優化社區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充分融合社區內的黨員資源和組織資源,大力推行社區建黨委,努力形成以社區黨委為主體、小區黨支部為依托、樓群黨小組為基礎的縱向組織體系。其次,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資源整合機制。社區黨組織工作要打破傳統的條塊分割狀態,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建立健全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議事機構。再次,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和活動的投資、捐助和志愿服務,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
(三)進一步創新社區服務形式
在社區治理中,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是通過服務社區居民,完善社區治理來實現的。為此,社區黨組織要結合社區實際,創新活動方式,突出服務功能,激發社區活力,進而促進社區治理。一是注重生活化的組織活動形態。堅持以社區居民服務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居民滿意為標準,在服務社區居民和社區治理的過程中促進黨組織政治作用的發揮。二是積極搭建社區治理服務平臺。社區黨組織工作主要是圍繞社區治理、社區建設來進行。例如,設置集黨員服務、社區工作、社區服務等于一體的黨員服務中心,開展社區民主議事協商項目、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項目、社區“微公益”項目、駐區單位共駐共建實施項目等。三是努力創建服務品牌。當前華大社區已經在建設服務型社區上邁開了第一步,在今后的黨建工作中,社區將進一步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出發,從社區工作的需要出發,把社區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四)形成社區多元治理主體
根據西方的治理理論,無論是公共行動者還是私人行動者,都沒有能力獨自解決復雜多樣、不斷變動的社會問題,因為這些行動者不可能獲得所有的資源。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高校單位型社區的治理。因此,華大社區黨組織在今后的工作將積極與其他社區治理主體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構成相互合作的社區多元治理主體。一是正確處理與居委會的關系。二是扶持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三是發揮社區人力資源的作用。高校單位型社區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他們對自身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給予極大的關注。社區黨組織要因勢利導,配合政府部門把社區發展的需要和社區居民自身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不斷提供社區居民展示自己的良好環境和條件。
(五)高校要積極支持社區黨組織的工作
高校首先要認識到社區與一般單位部門的不同,對社區管理進行重新審視和了解,認識到社區是一個獨立的集合體,從而為社區發展打好基礎。其次,高校要積極與社區展開互助互動。隨著高校社區黨組織的建立,社區管理與單位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溝通和聯系以及互相了解的增進都可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為和諧社區的建設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高校應主動積極與社區進行資源聯動,制定資源共享機制,以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五、結語
在現代多元治理結構中,社區黨組織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功能定位,才能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華大社區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黨組織這一目標,并初見成效,創新了黨的群眾工作方式。同時要看到,華大社區黨組織還面臨自身隊伍建設問題、辦公經費短缺的困難。今后,華大社區必須通過加強自身隊伍建設,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創新服務形式,形成多元治理主體,并爭取高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扶持,不斷提高服務社區、管理社區的能力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在社區工作中的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周義程,周忠麗,葛燕.城市社區社會管理體制的結構性重塑——基于社區黨組織、基層政府和社區居委會角色定位的考量[J].中共四川省黨校學報,2013(3):63-68.
[2]張超.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的歷史演進及其行為取向[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4):115-122.
[3]劉可.社區黨組織對社區有效治理的實踐與反思[J].甘肅社會科學,2015(5):130-134.
[4]張光熊.新時期社區黨建工作:成效.問題.對策[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6,17(2):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