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 邱芳
摘要目的:探討參附注射液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采用參附注射液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總有效61例,總有效率89.7%。結論:參附注射液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較好。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癥狀;參附注射液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急危重癥,在中老年群體中形成了廣泛的危害性,重視臨床急救治療是確保安全的關鍵。隨著現代治療技術不斷發展,AHF采用參附注射液方案進行綜合控制,確保臨床癥狀達到預期的狀態。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AHF患者68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AHF患者68例,年齡32~65歲,平均(55±3.6)歲。臨床以疲乏、運動耐力明顯減低、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等為主要表現,且68例患者均有>2種癥狀。住院時間14~25 d,平均(18±2.5)d。
治療方法:患者均采用參附注射液治療。按照患者實際治療要求,采取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案。肌內注射:2~4 mL/次,1~2次,d。靜脈滴注:20~100 mU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500 mL稀釋后使用,1次/d。靜脈推注:5~20 mL/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釋后使用,或遵醫囑。
療效評估:于6個月后回訪調查,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癥狀變化差異。按照顯效、有效、無效等3個標準,具體如下。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疲乏、端坐呼吸等各種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②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疲乏、端坐呼吸等各種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③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變化,甚至有加重趨勢。
結果
治療后,總有效61例,總有效率89.7%。
討論
AHF是指急性發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所致的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臟負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驟降、肺循環壓力升高、周圍循環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環充血而出現急性肺瘀血、肺水腫并可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臨床綜合征。AHF可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礎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發病前患者多數合并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現為收縮性心衰或舒張性心衰。AHF常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搶救。AHF是全科醫學科常見病癥之一,對患者肢體功能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影響了骨組織結構的功能狀態。有學者指出,參附注射液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的作用,主要用于陽氣暴脫的厥脫癥(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陽虛(氣虛)所致的驚悸、怔忡、喘咳等。據文獻報道,臨床偶有心動過速、過敏反應、皮疹、頭暈頭痛、呃逆、震顫、呼吸困難、惡心、視覺異常、肝功能異常、尿潴留等不良反應。劉平研究發現,傳統治療總有效率73.5%,低于本次治療的89.7%,充分說明參附注射液治療的臨床價值。
目前,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療是根據血流動力學狀態、微循環狀態和內環境狀態等單靶點藥物聯合使用,難以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能通過集束化心衰治療,提高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療有效率,快速改善心衰癥狀和體征,同時保護心肌,減輕其缺血缺氧損傷,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和RAAS系統異常激活,抑制心肌重構及凋亡,為心衰維持治療提供基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參附注射液對患者進行治療后,總有效61例,總有效率89.7%。據此,參附注射液用于AHF,對患者個體癥狀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也是消除潛在性病癥的有效方式,這些都是提高住院患者效果的有效方法。
從中醫角度看,心衰是由心陽氣虛導致的本虛標實之證,參附注射液能優化心衰治療的療效,改善心衰預后,主要是因其紅參和附片組分能溫補心陽,從根本上改善心血管系統的推動、固攝和溫煦功能,繼而加強相關臟器腎、脾、肺的功能,共奏利水、強心、保存活力心肌細胞之功,從而促進心血管系統內環境恢復平衡,提高心衰藥物治療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此外,實際注射治療過程中,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況,控制參附注射液的治療劑量,提出切實可行的用藥處理方案。
CHF是目前臨床中的常見病,對患者組織產生諸多危害,為了改變早期心衰癥狀,需從多個方面進行治療與調理,才能維持臨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面對傳統治療方案存在的不足,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參附注射液治療,能夠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