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縣畜牧產業扶貧“一戶不漏”
站在新一年的新起點,回看2017年走過的路。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畜牧產業扶貧“一戶不漏”的責任意識圓滿“收官”,推動了全縣養殖大躍進:牛發展到11.3萬頭,存欄6.7368萬頭,出欄4.5632萬頭;羊發展到59.1萬只,存欄33.0942萬只,出欄26.006萬只;豬發展到10.1萬頭,存欄4.49萬頭,出欄5.61萬頭;蛋雞存欄達到52萬羽。畜牧產業扶貧渉及的387個村1695戶人家,有5129口人沾了畜牧業扶貧的“光”。
早在2017年初,五臺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就深入縣畜牧局現場辦公,明確指示畜牧產業扶貧要底清數明,落實到村、養殖到戶、受益到每個貧困人。一年的時間,五臺縣畜牧局組織干部分組劃片、以片建隊、以隊定責、以責定任務,將畜牧產業扶貧戶落在了實處。養殖涉及貧困村240個,各類養殖貧困戶達到1078戶3363人,其中養豬貧困戶72戶,存欄2405頭。養牛貧困戶701戶,存欄3069頭。養羊貧困戶300戶,存欄數24373只。養雞貧困戶13戶,存欄18770羽。養驢貧困戶10戶,存欄34頭??筐B殖打工的涉貧困村15個,有貧困戶31戶82口人。牧草種植貧困村66個,有種植貧困戶283戶、人口843口。飼草加工涉及貧困村65個,貧困戶82戶、767口人。飼草打工涉及貧困村1個、貧困戶3戶、人口14口人。寄坡管理2戶,貧困人口8人。村防貧困戶16戶,貧困人口52人。涉及畜牧業的貧困戶共計1695戶,貧困人口數達到5129人,貧困人口的畜牧年收入為養殖貧困戶占到全縣貧困戶的6.02%,人口占到7.72%。縣畜牧局對這些貧困戶全面進行了扶持,重點在飼養管理、修建圈舍、飼料加工、防疫免疫、品種改良等方面實行了“八項統一扶貧”。目的是通過政府推動、政策帶動、市場牽動、部門促動的辦法,構成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的扶貧養殖群體,帶動和促進貧困戶依靠畜牧產業脫貧致富。
“五臺縣溝南鄉東寨村農機專業合作社”養牛260頭,他們投資118萬元購回拖拉機5輛,打包、打梱、揉絲機和聯合一體機21臺套,玉米收獲機和秸桿收割機2臺,農用機動車5輛。重點在溝南鄉和臺城鎮設立了秸桿深加工集中點。2017年秋天以來為7個村免費清理桔桿800公頃,打包打梱15.6萬個484萬千克。除自用136萬千克飼草外,又為2018年再育肥牛150頭、黃儲秸桿74萬千克。其余的全部外銷,凈賺6萬元。該社社長閆忠海常說:“養牛能致富,全憑政策好。咱不能丟下鄉里鄉親的不管,要拉著他們干活,攆著他們脫貧?!眱H養牛和飼草深加工就長年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 16人,農忙時最多日用勞力44人,人均月工資2800元。6年間,每年為村民們無償提供牛糞82萬千克,可解決100戶農家27.3公頃地的有機肥使用,增產糧食4.9萬千克。東冶鎮西街村“六六紅”養豬專業合作社建成了標準化豬場,存欄1300頭,建成投產后可吸收貧困戶20人,人均年收入3萬元。實踐證明,靠畜牧養殖、飼草加工形成的產業鏈已為五臺縣“一戶不漏”的扶貧誓言系上了“保險帶”。
(金俊賢)
山西大同市510個貧困村有了脫貧產業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鰲石鄉亂石村地處桑干河畔,大部分土壤為淡栗鈣土,土質肥沃,水源充沛。雖然自然資源優越,但由于村民長期依賴傳統種植業,收入有限,全村266戶598口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3戶501口人。為了促進村民增收脫貧,2017年,亂石村發展以“果樹+藥材”種植為主的綜合農業園區,農戶以土地和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除保底分紅外,還可通過享受額外分紅。
該項目覆蓋了亂石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村內已流轉土地134公頃,在新村周圍規劃實施了134公頃的林藥套種項目,栽植寒富蘋果141.6公頃,林下套種黃芪、板藍根、丹參等中藥材134公頃,初步測算,兩項產業可為村民人均增收18358元。
據了解,大同市近年來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為主體謀劃實施了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如休閑觀光農業、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中藥材基地建設、貧困地區大宗農特產品電商促銷項目等。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扶持實施“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的農業龍頭企業,搭建農業企業與扶貧產業項目對接平臺,建立扶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引導貧困戶組建合作社,加大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等方式對貧困縣產業發展項目予以支持。
通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科技和培訓支撐等,使得每個貧困村都有特色產業和產品,都有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全市有510個貧困村全部確立主導產業。全市貧困村中,484個村有合作經濟組織,5.3萬戶貧困戶有增收項目,7.4萬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脫貧技能,占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66%。
(孫向陽)
寒冷冬季“壹基金”為貧困地區特困兒童送去溫暖


2017年12月2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山西公益伙伴聯盟、呂梁市志愿者協會、天龍救援隊呂梁支隊、方山團縣委、縣文明辦、縣關工委、縣教育局、方山縣新星冶煉集團、峪口鎮政府、峪口中心校、吉家莊小學、北武當鎮中心校等單位負責人赴山西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南村示范小學參加溫暖包發放儀式,現場共發放溫暖包76包。來自北武當鎮、橫泉小學、吉家莊小學、南村小學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得到了溫暖包。
“壹基金”溫暖包是“壹基金”公益組織針對偏遠地區孤、殘、單親、特困兒童的嚴酷生活困境發起的社會各界捐贈活動,以解決偏遠地區孤、殘、單親、特困兒童御寒物資特別缺乏,過冬衣物、條件和設備均不足的問題,為偏遠地區孤、殘、單親、特困兒童送去溫暖,送去社會關愛。每個“溫暖包”價值為365元,包括棉衣、圍巾、手套、帽子、毛絨玩具、棉鞋、書包等物品。
(閆志宏 閆吉平)
山西農村煤改電告別土鍋爐
大雪將至,太行山區氣溫驟降。在山西省陽泉市郊區西南舁鄉大西莊村,村民胡愛云家的窯洞里卻溫暖如春。胡愛云指指墻上掛著的碳晶電采暖板說:“這東西不占地方,但跟炭火爐子一樣暖和?!?/p>
那“燒”電貴不貴呢?同行的陽泉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說,2018年1月1日起,國家出臺了更優惠的煤改電價格,每月用電量在2600度以內,每度電價僅2.862角。
說起煤改電的好處,胡愛云的鄰居李瑞更興奮,“以前家里燒土鍋爐,每天起早貪黑生火、打炭、續火,屋子里沒一兩個鐘頭根本暖和不起來,家里的地板磚壓根兒就沒干凈過。”
據山西省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近兩年,山西累計完成近4萬戶的煤改電任務,年減少燃煤3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量98萬噸。更可喜的是,農村電網經過配套改造,戶均供電能力由原來的1.9千瓦增至8.6千瓦,農村電氣化整體水平達到城市水平。
(周亞軍)
全國首家酵素標準委員會落戶陜西渭南經開區
日前,陜西省酵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渭南經開區正式成立。
標準化是行業發展和興旺的保障,也是行業發展走向進一步成熟的標志。據介紹,酵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后,將堅持把提高酵素產業發展水平、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開展標準化技術研究,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標準。并通過統籌陜西省酵素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加強酵素種植、菌種選育、生產、加工、流通、倉儲等環節標準化建設,推進產品各環節、全過程的標準化實施,引導生產者、經營者自覺從事標準化生產等方式,促進渭南乃至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個酵素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標志著今后陜西酵素專業技術領域將有據可依。
(敖 軍 符金壯)
山西:“三保險三救助”惠及3萬多名貧困群眾
記者從山西省扶貧辦獲悉,山西從2017年7月1日起,對287萬農村貧困人口實施“三保險、三救助”健康扶貧政策,截至2017年底已有36944名貧困人口得到扶持,實際報銷比例平均達到92.6%。
據介紹,“三保險”是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補充的醫療保險,確保貧困人口住院總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叭戎笔菍r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繳費由財政資金給予全額救助,對24種大病的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門給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關懷救助,對少數農村特困人口由民政部門特殊幫扶。
山西省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確保這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山西設計了“一站式”結算模式: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住院患者提供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的“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參保住院患者出院時只需支付自付費用,其余費用通過定點醫療機構統一窗口享受“一站式”結算服務。
(李俊龍 狄大學)
山西陵川縣推進健康扶貧
2017年7月,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正式啟動健康扶貧“雙簽約”工作,建立鄉村干部(駐村干部)、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貧困群眾“雙簽約”工作機制,努力解決群眾對健康扶貧政策不知情、就醫報銷難等問題,積極推動各項健康扶貧政策的落地。
健康扶貧“雙簽約”是山西省針對健康扶貧政策“群眾知曉率低、獲得感差”的問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確保農村貧困群眾“就醫有保障、報銷有人管”的重要抓手?!半p簽約”即指,家庭醫生團隊和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群眾進行“一對一”簽約,為群眾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宜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鄉村干部與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群眾進行 “一對一”簽約,為群眾提供扶貧政策宣講和醫保報銷、民政救助的代報代辦等服務,解決就醫報銷等問題。
陵川縣健康扶貧“雙簽約”工作開展以來,由縣醫療集團和縣中醫院牽頭,全縣醫療衛生系統采取“1+1+1”組合式簽約服務模式,成立了34支由縣、鄉、村醫務人員組成的“三級”健康扶貧“雙簽約”醫生服務隊,加快推進“雙簽約”工作,全縣共簽約3833戶、8692人。目前,縣、鄉、村三級簽約醫生正分別按照每季、每月、每周對“雙簽約”貧困人口進行隨訪服務,真正讓貧困群眾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切實感受到健康扶貧政策的陽光和溫暖。
(韶 宇 雪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