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鹽含量過高。為增強食欲,防止啄羽、啄肛等現象發生,一些養雞戶在飼料中添加過多的食鹽,這樣會使雞出現劇烈腹瀉。魚粉添加量大或魚粉本身含鹽多也容易致使飼料中的食鹽含量過高,導致蛋雞腹瀉。
(2)石粉添加量過高。日糧中的石粉添加量過多或增加過快,會導致蛋雞的血鈣過高,腎臟負擔加重,引起腎腫,最終導致拉稀。蛋雞日糧中的石粉一定要隨著產蛋率的上升循序漸進地增加。
(3)粗蛋白水平過高。有些飼養戶為了讓雞多產大個蛋,常增加日糧中豆粕的添加比例。豆粕含量過高,機體吸收不完全,從而刺激腸道加快代謝,造成雞的糞便發黃發稀。一般產蛋雞群的粗蛋白需要量為16%左右,蛋白含量過高或蛋白能量比不平衡易造成蛋雞的肝腎功能減弱,導致尿酸鹽大量沉積甚至發生痛風癥。
(據山東科技報)
剛剛過去的2017年,也許是養豬人最堅苦的一年,先是年初開始的豬價大跳水,然后是“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此外,疫情依然是養豬業最大的風險。農戶和專業戶養豬,最好經常用消毒藥品對豬舍和食具進行消毒,特別是病豬的欄圈和用具,更應進行消毒。現將常用的幾種消毒藥品和使用技術介紹如下:
1.草木灰水
配制:取草木灰30份,加水100份,煮沸1小時,補足蒸發掉的水分,過濾后取濾液使用。
用法:可用于用具、豬舍、地面、圈欄、工作服等的消毒。草木灰必須新鮮、干燥,草木灰水要趁熱使用,效果較好。
2.石灰乳
配制:取生石灰10份,加水10份,待石灰塊化成漿糊狀,再加水40~90份,即成10%~20%的石灰乳。
用法:常用于豬舍的墻壁、地面、圈欄等的消毒。石灰乳中加入1%~2%的燒堿,可增強消毒效果。
3.漂白粉
配制:取5~20份漂白粉,加水80~95份,攪拌后即成為5%~20%混懸液。
用法:可用于豬舍、用具、地面、糞便、污水等的消毒。漂白粉應裝在密封的容器內,不用于作金屬及工作服的消毒,此藥有強烈的腐蝕性,用時要注意人畜安全。混懸液配后在48小時內用完。噴霧器用完后立即洗凈。
(據山東科技報)


為了提高奶山羊產奶量,應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選取適齡母羊進行適時配種、對懷孕母羊進行合理飼養、對泌乳期的母羊進行精心飼養、采取正確的擠奶技術,有效避免生產飼養時對奶羊造成的損傷和危害,人為造成奶產量降低。具體應采取以下措施:
(1)對懷孕母羊合理飼養。母羊懷孕期間,每天應喂些豆餅等蛋白質含量較為豐富的飼料。對懷孕的母羊,防止猛烈驅趕受驚嚇,并且不要讓懷孕的母羊飲用過冷的水和食用變質的飼料,否則,易導致母羊流產。懷孕期還在產奶的母羊,一般在產前2個月左右的時間,要減少精料飼喂量和擠奶的次數,逐漸停止擠奶,最后一次擠奶一定要全部擠凈,防止引發乳房炎。
(2)對泌乳期的奶羊進行精心飼養。奶羊產后15~20天,應逐漸增加精料和多汁飼料,增加產奶量。奶羊產后1個月左右,泌乳量達到高峰,這階段要以優質青、干草為主,或青貯料,并加喂配合飼料。日產奶量2千克左右的羊,日喂玉米面0.4千克、豆餅0.1千克;日產奶量3千克左右的羊,日喂玉米面0.5千克、豆餅0.2千克。另外,每100千克料另加食鹽3千克、骨粉2千克。并且要提供充足的飲水,否則影響采食量,影響泌乳。
(3)采取正確的擠奶技術。擠奶要做到定時、定人、定地點,擠奶環境要保持安靜。擠奶前,首先要將奶山羊的乳房、乳頭和擠奶人員的手進行清潔消毒,要用45℃左右的溫毛巾擦洗乳房、乳頭。擠奶前要充分按摩乳房,不要超過1分鐘。擠奶姿勢要正確,擠奶人員要坐在小凳子,以自己的肩貼近奶山羊的肩,左右兩只手握定羊的兩個乳頭,不要過松,也不要過緊,要讓羊只感到舒服。擠奶人員動作要一氣呵成,速度控制在每分鐘擠80~100次,擠完一只羊需要3~4分鐘。不要大聲呵斥羊只,以免影響產奶量。每次擠奶必須將奶擠干凈,避免引發乳房炎,并且也會減少產奶量,縮短泌乳期。一般羊擠奶2次/天,高產羊擠奶3 次/天。
(4)保持合理的運動。懷孕期的母羊堅持適當的運動可防難產;產奶量高的奶羊堅持適當的運動可增強體質,促進消化,提高生產性能。若是舍飼圈養,每天應驅趕羊只運動1~2小時。放牧是最理想的運動,每天應堅持4小時左右,下雨天不要放牧,避免感染寄生蟲病。
(5)做好驅蟲與防疫工作。每年應在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驅蟲。對于體外寄生蟲病一般可進行藥浴,在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可選用0.5%的敵百蟲。懷孕母羊不進行藥浴。對于體內寄生蟲病可選用相應藥物服用。
(據河北農科110網)
肉牛養殖區通常是當地鄉、村劃出一片空地,由個人投資建設牛場,分戶飼養,集體投資建立獸醫室或服務站。這樣既便于防疫,又可防止環境污染,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各地肉牛養殖區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1.場址的選擇
肉牛養殖區場址的選擇,應遵循規模化育肥牛場選擇場址的原則。如果條件不具備,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空閑地,但必須保證交通運輸方便,以便于飼料和牛只的進出。
2.布局與設計
肉牛養殖區的布局、設計要求與規模化牛場近似,也應包括隔離牛舍、獸醫室、生產牛舍、消毒池、青貯池、飼料間、氨化池、糞污處理設施、貯糞場、裝牛臺等設施,但生活區、生產區的劃分不很明顯,牛舍一般為單列式,每棟6~12間,為1~2戶所有,1~2間為飼料室和宿舍,其余為牛舍。每間牛舍飼養3~5頭,基礎牛舍、產犢舍、犢牛培育舍、育成牛舍和育肥牛舍的劃分不明顯。青貯池和氨化池由各養牛戶按飼養規模集資建設,一般二池合一,這樣既可節約投資,又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青貯池和氨化池一般位于牛舍的兩側,便于取料。
3.形式
肉牛養殖區主要有自繁自養、架子牛育肥、自繁自養和架子牛育肥相結合三種形式。自繁自養可充分利用粗飼料,降低飼養成本,但資金周轉慢、飼養周期長,適于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架子牛育肥投資較大,精飼料需求量大,飼養成本高,但飼養周期短,資金周轉快,經濟效益高。自繁自養和架子牛育肥相結合,可充分利用上述兩者的優點,但飼養管理復雜。
(據山西農民數字報)
某肉雞養殖場采用全進全出網上飼養。該雞場引進的雞苗在15日齡時突然發病,開始出現飼料樣糞便(黃色糞便),雞只大小參差不齊,減料明顯,三四天后出現扎堆,被毛不齊,嚴重的食欲廢絕停止飲水。個別雞拉紅褐色糞便并死亡。
經剖檢病死雞10余只,其病理變化為腺胃腫脹,腺胃、肌胃比例失調。外觀呈乒乓球狀,剪開后自動外翻,腺胃乳頭水腫、扁,有的消失,有的乳頭周邊有出血指壓有暗灰色液體流出。肌胃角質膜增厚,外觀呈干豆腐樣,糜爛區有黃色突出的潰瘍灶,角質層有裂縫。剝離角質層后肌肉壁上有出血。腸道粗細不均,有的雞表現為小腸卡他性炎癥,中后段腸壁菲薄、出血、瘀血、腸黏膜脫落。腸道內有大量的黃褐色壞死偽膜附著,剝離后可見到腸壁的鮮紅色潰瘍面。另外腸內還有大量的紅褐色、黑色的含有血液的內容物,呈“西紅柿樣”。嚴重的死亡雞腸道呈片狀,腸壁中空,無內容物。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初步診斷為病毒性腺胃肌胃炎并混合感染腸毒血癥。
1.治療方法
降低密度,加大通風,聚維酮碘1:500倍帶雞消毒。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腺胃炎藥物(廣牧生產)每天800克加入1500克水中,一次飲用(約2~3小時飲完),中藥槐花散(廣牧生產)3000克拌料3000克集中一次飼喂,連續用藥5天。加強營養,使用品質較好的飼料并使用脫霉劑,停藥后飲水加復合B維生素和電解質預防提高抗病力,預防復發。通過以上治療措施,2天后雞群病情明顯好轉,疫情得到控制,只有少數病重雞死亡,死亡率在2%~3%。
2.預防措施
腺肌胃炎及腸毒血癥都是幾年來在肉雞上常見的疾病,這兩種病致病原因均較為復雜,且與環境因素、飼料品質、飼養管理不當,雞群抵抗力下降有密切關聯。肉雞腺肌胃炎應以預防為主。改善環境條件,保溫的同時注意通風,早期濕度不要太大。料盤、水盤的定期清理、消毒。不使用霉變飼料,當飼料質量不是很好時添加脫霉劑類產品預防。使用殺細菌、真菌(真菌包括霉菌)的藥物,殺滅霉菌,減少霉菌毒素的產生。在發生肌胃炎、腺胃炎時,除了吸附霉菌毒素、殺滅霉菌外,同時要修復胃腸道,恢復消化道機能,保證良好的消化吸收。對有發病史的雞場,從進雛第二天開始用藥物預防,連用3天。無發病史雞場,自雛雞7日齡新城疫首免后,在8、9、10連續3天給予藥物預防。
腸毒血癥多與腺胃肌胃炎及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預防治療需兼顧用藥。從抗菌、抗厭氧菌、抗球蟲及糾正電解質的平衡和修復受損的黏膜來進行綜合治療。其中廣譜抗菌的藥物可以殺滅腸道內的有害病菌,防止繼發感染;黏膜修復劑可修復被損害的腸黏膜,改善消化機能,防止有害物質侵害腸黏膜;抗球蟲藥物,可有效預防和治療球蟲病,以免球蟲病對腸黏膜造成損傷。
(孫艷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