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

奈何村小小一片,座落在小小一座山的腳底下。奈何村的人,就在山腰上開出小小一塊地——種茶。奈何村人會種茶,種出的茶葉片片綠得出水——不賣。一點點茶葉,奈何村人要留著自己喝。奈何村天氣怪,太陽和雨一起下來,雪花和草一起生出。奈何村人種什么茶,就收什么茶——出了奈何村,再沒第二個這樣的地方。
奈何村人愛喝茶,家家戶戶把喝茶當吃飯一樣,鉆研得仔細。
有的茶,只能往新鮮里喝,不然就失了味。這種茶,采下來那天,奈何村跟茶里泡出來一樣,煙囪都不冒煙——咕嚕嚕地冒茶香。
有的茶,存的越久越香。這種茶,要藏到過年,才舍得喝上一壺。這不算完,還得左鄰右舍地問一圈:“你這茶,幾年了?”“三年了!”“哎,我五年了!”誰家的茶留的最久,過年就最顯得體面。奈何村存茶的方法巧,一罐茶放個十幾年都不壞。
奈何村人,個個是品茶的行家,但只有一個人喝茶喝的讓大家都服氣。
這個人怎么樣,奈何村人自己也說不上來。笨的人說他笨,聰明人卻說他學識淵博,丑的人說他丑,美的人又夸他好看,老人說他老得連茶葉都嚼不動了,小孩倒理直氣壯:和我一樣大嘛!
人說不出怎么樣,但奈何村公認他是村里最懂茶的人,有第一,沒第二。奈何村人都稱他一聲茶仙。
茶仙懂茶,哪家收了好茶,一定叫他來吃一口。茶仙走到門口,腳還沒跨過門檻,聞見茶香,就大喊一聲:“頭遍雀舌——好香!”
有時是:“烏龍再沏要快,快!”
那沏茶的人家就趕緊照他的話做。說來也怪,被茶仙喊過一道的茶,格外好吃。
沏好的茶,茶仙只吃一口,半口不少,半口不多,絕無例外。吃完了,杯一放,嘴一咂,轉身就走,竟是一個字也不多講。若茶是好茶,茶仙必定腳步虛浮,踉踉蹌蹌,眼睛半瞇,大有快意。茶越好,走得越晃。奈何村人以此來比較各家茶葉的好壞。
茶仙不種茶,卻懂看天。哪年雨下得多了點,哪年地耕得松了點,茶仙心里都有數??傆袔滋欤靹偲茣?,奈何村人就聽見茶仙踢踢踏踏走到村口,大喊一聲:“銀針——掐尖啦!”有時又是:“明前龍井——該采啦!”
奈何村人就知道,什么茶又可以收了。說來也怪,按茶仙的話收的茶,也格外香一些。
茶仙住在村尾最僻最舊的一間屋里,除了吃茶喊收,幾乎見不著人影。有人說,茶仙本來就是天上管茶的神仙,得罪了王母娘娘,罰他下凡吃凡間的茶。也有人說,茶仙祖上是神農氏,吃茶的始祖。說來說去,也說不清他是個怎樣的人。
奈何村出去了幾個年輕人,又回來。出去了好多個人,又回來。奈何村漸漸多了小店,飯館,多了人,多了水泥澆的路。
奈何村漸漸喧鬧起來了,年輕人從外面帶回了酒。酒是個什么東西?一村男女老少圍過來瞧熱鬧。烏黑的一個壇子,一打開,可香!抿一口,辣得沖人,腦袋有點暈暈乎乎,勝喝十壺茶!
奈何村人,發現酒比茶味更濃,更香。漸漸地,在奈何村沒什么人喝茶了,茶就高價賣出去,奈何村富起來了。奈何村變成奈何鎮了。
奈何鎮的房子高起來了,路上車子多起來了。奈何鎮人漸漸也不種茶了——喝酒喝得爛醉,第二天起來頭疼,爬不了山。
奈何鎮沒有茶了——小山要被推平,奈何鎮還要變大,要變成奈何市。到時候,還會有更高的樓,更多的酒。奈何鎮人,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挖土機推山。這么平的小山包,一削就是一半沒了。奈何鎮人,津津有味地看著茶壟混在泥巴里——沒有了。
茶仙不喝酒。沒有人請茶仙喝茶了。奈何鎮上的人,看不起住在最僻最舊的一間房里的茶仙。茶仙不喝酒,只喝茶,茶仙就是個茶瘋子。
茶仙沒有茶可喝了,茶仙很少出現了。奈何鎮人,漸漸把茶仙忘了。
推山之后那天早上,天剛破曉,奈何鎮人就聽見有人踢踢踏踏走到奈何鎮的水泥路上,拉長了聲音,喊:“銀針——掐尖啦!”
奈何村已經變成奈何鎮了,奈何鎮沒有茶可收了。奈何鎮人,睜著眼睛,躺在床上,不起來——昨天喝的酒,今天頭還痛著。
這一天,奈何鎮沒有人起來收茶。
于是茶仙就一遍一遍喊:“銀針該——掐尖啦!”
“銀——針——該——掐尖啦!”
“——掐——尖——啦——”
不知道什么時候茶仙停下不喊的。奈何鎮人起來的時候,看見茶仙倒在街上,死了。奈何鎮人去看,這才看清楚:茶仙不美不丑,不老不少,像個普通人。茶仙像個普通人一樣普通地死了。
埋了茶仙的那天夜里,奈何鎮人都聞見一陣一陣的茶香,奈何鎮人,那天晚上都沒睡著,想喝茶。
第二天奈何鎮人翻箱倒柜,找出了柜子里落灰的茶罐,泡茶。
茶香四溢,奈何鎮人急急往嘴里一倒——只喝到一碗白水。再喝,還是一碗白水。換了別的茶,也只吃出一碗白水。
奈何鎮人,從此再也喝不出茶的滋味。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1509班 吳 淇)
好品質總有人欣賞
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開小公司,母親是公立小學教師,日子過得殷實而溫馨。
父親工作忙,很少跟孩子聚在一起。一個周末,父親放下手中的事,準備帶全家去看雜技團的表演。兒子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手舞足蹈。
剛要出門,小小年紀的他突然不走了,他想起朋友小杰約他下午去看臥病在床的瑞塔。他支支吾吾地向父親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媽媽微笑著對他說:“傻孩子,我們可以明天到醫院去看瑞塔,再說,爸爸好不容易才弄到門票?!?/p>
他很為難地回答道:“不行,我們約好了不見不散,我走了,他會失望的?!备赣H微笑著說:“我們今天聽孩子的,他做主?!?/p>

二十年后,父親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他緊鑼密鼓地準備培養兒子成為接班人。得知這一消息,兒子顯得有些痛苦:自己只對寫作感興趣。
這事還沒定下來,父親卻在一次車禍中癱瘓。他硬著頭皮,挑起父親身上的重擔,雖然百倍努力,可還是徒勞無功。
一年后,公司破產,背上二十萬美元的債務。父親的老朋友想湊錢幫他還債,他拒絕了,說:“我可以失去所有的東西,但不能失去信譽。”
為了還債,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他的經歷越來越豐富,人生也開始閃光。
一次,一位債主兼出版商讀了他的小說,專程上門拜訪,說:“先生,我知道您的才華和信用,我決定為您免費出版以后的小說,你賺的錢拿五成償還我的債務即可,希望我們合作愉快?!?/p>
他就是著名的英國小說家司各特。后人發現,他的日記本里夾藏著一張廢棄的門票,背面寫著這樣一句話:“門票可以作廢,但人的信用永遠不能作廢?!?/p>
媽媽回來了,但她變瘦了
女兒剛一歲時,妻子就因病去世,他從鄉下岳母那兒接回女兒,陪她玩,給她洗澡,睡前給她講故事,給她買圖畫書、衣服,給她做飯,一口口地細心喂她吃下。女兒想媽媽時,他就這樣安慰女兒:“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出差,但一定會回來的。媽媽最愛妞妞?!币虼?,雖然一直在父親身邊長大,但妞妞樂觀聰明活潑善良。
可他卻迅速地衰老,30歲的男人,兩鬢邊已經有了白發。這時,有溫柔的女人走進他的生活,溫柔地照顧他,傾聽他的煩惱與疲憊,并且耐心安撫他勸解他。他帶她偷偷地去幼兒園看過女兒,第一眼,她就喜歡上了天使一樣的妞妞??墒牵瑸榱伺畠海傅卣f,再等等吧。
這一等,妞妞就8歲了,而她早已過了最佳的結婚年齡,不能再等了。他向她求婚,但在結婚前,他打算告訴女兒真相。
他問女兒:“你還能記起媽媽的樣子嗎?”女兒歪著頭想想,然后搖頭。他心里涌上辛酸與釋然。
不久,他高興地對女兒說:“媽媽回來了,但她變瘦了?!?/p>
女人拖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走進了屋子,里面全是買給妞妞的禮物。看到妞妞,她就張開了雙臂:“來,媽媽抱抱?!彼屌畠航兴皨寢尅?,女兒遲疑地看著她,不肯叫。他有些焦急:“你不是要媽媽嗎?現在她回來了,叫啊……”她回頭看看父親眼睛里的殷切,終于叫了一聲:“媽媽!”女人緊緊地擁住她,淚光瑩然。
飯后,女人把妞妞拉進屋:“我講一個故事給你聽。有個小姑娘,她……”她不知道怎么說下去,妞妞抬起頭,打斷了她的敘述:“我知道你不是我媽媽……前幾天聽爺爺奶奶說,媽媽在我一歲時就死了。”原來,她早已知道,女人不知道怎么去應付眼前的突發狀況,只聽妞妞繼續說:“你對爸爸好,對我好,我就同意你做我的媽媽?!辨ゆた戳伺艘谎?,繼續說:“現在,爺爺奶奶、我,還有你都知道我媽媽不會回來了,但我爸爸還不知道……千萬不能讓爸爸知道,如果他知道,他會很傷心……”妞妞拉起女人的手與自己的小手拉鉤:“這是咱們的秘密,千萬不能讓爸爸知道啊……”女人蹲下身使勁點頭,緊緊地擁抱住妞妞。
站在門外的他,手里端著水果,臉上早已濕濡一片。
拜年是農村一場大戲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農歷大年初一,按家鄉的慣例,一定要拜年。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吃飯前,要先給供奉的逝去的親人敬獻祭祀供品,磕頭燒香。再向家里的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不同姓不同族的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平時鄰里間難免有磕磕絆絆、小矛盾小誤會,只要不是傷及感情的,往往都是大年初一的時候,相互一串門、磕個頭,矛盾就化解了。這也是這么多年來,農村磕頭習俗一直保留下來了的原因。
過去,正午時分,村里會有一場好戲。驕傲的主人拉著膘肥體壯的大牲口站在一起。牲口的轡頭上綁著紅綢布,插著黃表,用毛刷刷得一絲不茍。主人要面對正南方向,燃五根香,燒五份黃表紙,嘴里念叨“神靈保佑、六畜興旺、膘肥體壯”,這叫“出行”牲口,一是相互夸示自家的畜力,二是祈求牲口一年不染疫病。如今,世事變了,農村牲口少了,小車多了,“出行”牲口的那一套禮儀變成了“出行”車輛,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F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近兩年,農村還時興起了社火巡演大拜年、文體娛樂大拜年,贈送鮮花、春聯大拜年,農民用QQ、短信、微信、電話互拜“科技年”“平安年”等,透過形形色色的拜年方式,折射出了農村和農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刷新。
(師正偉 路一峰)
高端產品
媽媽說,她的一個同事最近花了5000多元買了一個電飯鍋——韓國的、特高端、聲控的!
結果,電飯鍋不懂中文……
與狼對峙
在黃石公園,一位導游和一群小學生交談,其中一個孩子問他是否曾經和狼面對面。
“是的,我曾經和一只狼面對面。算它幸運,我獨自一人,沒帶武器。”
“你當時做了什么?”小女孩問道。
“我能做什么?首先,我盡量直視狼的眼睛,但它慢慢向我靠近。我向后退,它還是越來越近。我必須盡快想出對策?!?/p>
“你是怎么脫身的?”
“我使出最后一招,及時地轉過身,很快走到下一個籠子。
(向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