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偉,王興民,陳偉燕,季海鋒
(瑞安市中醫院 內分泌科,浙江 瑞安 325200)
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兩個重要環節[1]。隨著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長,因糖尿病高血糖入院的患者人數也日益增多,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給家庭、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擔。近幾年來,醫學水平不斷進步,胰島素泵進行的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作為一種最符合生理的胰島素治療方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方法(multi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胰島素泵短期應用能改善血糖水平,從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但目前臨床上關于胰島素泵在2型糖尿病中應用的胰島素劑量及特點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對我院243例用泵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了不同比例的胰島素劑量治療,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希望為臨床合理用泵提供理論指導和臨床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且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糖尿病中診斷標準: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7.0mmol/L;體重指數(BMI)18~30 kg/m2;排除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或嚴重慢性并發癥、其他不能接受胰島素泵治療或心理障礙者、妊娠或哺乳婦女。入選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3組:基礎量為主起始組(Ba組)、餐前量為主起始組(Bo組)、基礎-餐前起始組(Ba-Bo組),每組81例。Ba組中男44例,女37例,年齡60.01±10.53歲,病程7.68±6.06年,BMI 23.07±2.86 kg/m2,FBG 16.05±1.65 mmol/L,HbA1c (11.91±1.92)%;Bo組中男47例,女34例,年齡60.58±9.76歲,病程8.67±5.58年,BMI 23.48±3.53kg/m2,FBG15.71±1.60mmol/L, HbA1c(12.42±1.90)%;Ba-Bo組中男45例,女36例,年齡59.09±10.52歲,病程7.56±5.43年,BMI 23.93±2.97 kg/m2,FBG 15.85±1.18 mmol/L,HbA1c (12.29±1.71)%;3組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處理 3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規進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飲食和運動指導以及用泵指導;根據患者病程、平時用藥、體重等確定起始總劑量0.4~0.6 U/kg.BW不等。所有患者應用胰島素泵治療,以門冬胰島素作為泵用胰島素。Ba組胰島素使用量為:基礎量占總劑量的60%,Bo組為餐前量占總劑量的60%,Ba-Bo組為基礎量-餐前量各占總劑量的50%。
1.3 評價指標 (1)觀察3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血糖達標時日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標準:參考《中國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標專家共識》要點,血糖控制FBG 6.0~8.0 mmol/L,2hPG 8.0~10.0 mmol/L。(2)觀察3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

2.1 血糖達標時間、日胰島素用量 Ba組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短于Bo組和Ba-Bo組,血糖達標時日胰島素用量明顯低于Bo組和Ba-Bo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比較
注:與Ba組比較,*P<0.05。
2.2 低血糖發生率 Ba組有3例(3.7%)發生低血糖,Bo組有13例(16%)發生低血糖, Ba-Bo組12例(14.8%)發生低血糖,3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低血糖;Ba組低血糖發生率顯著低于Bo組和Ba-Bo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47,P<0.05)。
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可以解除糖毒性,保護殘存的胰島β細胞功能,有助于長期血糖控制[4]。但是目前胰島素泵的初始劑量設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相關研究較少,主要參考正常人體胰島素分泌模式及國外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經驗[5]。為了在臨床中得到更好的應用,本研究對胰島素泵基礎- 餐前劑量配比情況進行了探討。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Ba組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短于Bo組和Ba-Bo組,血糖達標時Ba組日胰島素用量明顯的低于Bo組和Ba-Bo組。提示,當起始治療時胰島素基礎量占總劑量的60%時,2型胰島素患者血糖達標時日胰島素總量最小,血糖達標時間最短。分析其可能的原因:首先,肥胖、胰島素抵抗明顯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較高比例的基礎量,由于基礎狀態下已經輸入體內較多的胰島素,血液中已充分胰島素化,所以餐前胰島素量就可以大大減少[6]。有動物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大劑量胰島素治療可加重胰島素抵抗,較小劑量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7]。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導致所需胰島素量就可以大大減少。其次,正常人和T2DM患者餐后胃腸道葡萄糖量是基本相同的,而肝糖輸出增加是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礎胰島素能夠抑制肝糖輸出,可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也能一定程度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8],故餐前胰島素劑量就相對減少。王勇等[9]對349例初診和非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泵治療,基礎劑量與餐前大劑量按1:1比例給予,并根據治療情況對基礎量和餐前量比例給予調整,結果發現,初診和非初診患者血糖達標時胰島素基礎量分別占61.5%和61.7%。這一結果與本研究是基本一致的。
本研究發現 Ba組的低血糖發生率最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較多的基礎量使餐前胰島素劑量大大減少,減少了進食后及輸注餐前胰島素后血糖的劇烈波動,從而減少低血糖的發生;而較少的每日胰島素總劑量進一步減少低血糖風險。
綜上所述,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胰島素泵治療具有良好效果,當起始胰島素泵治療時基礎量占總劑量的60%時,可以縮短血糖達標時間,且血糖達標時胰島素總劑量最小,低血糖風險低。該方案值得在各級醫院推廣使用。
[1] 黃帥, 葉山東, 陳燕. 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相關因素的研究[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5, 23(01):32-36.
[2]于磊, 金國璽.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治療糖尿病高血糖的臨床分析[J]. 實用全科醫學, 2008, 6(01):24-25.
[3] 尚霞, 唐國斌. 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轉為多次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比較及用量探討[J].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35):4042-4044.
[4] 翁建平,李延兵,許雯,等.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01):10-15.
[5] 張秀珍, 姚麟, 鄧洪容,等. 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基礎-餐前劑量配比及其影響因素探討[J]. 中華醫學雜志, 2014,94(31):2417-2421.
[6] 馬學毅. 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M]. 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72-73.
[7] Okamoto MM, Anhê GF, Sabino-Silva R,etal.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ic rats by impairing glucose metabolism-related mechanisms in muscle and liver.[J].The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2011,211(01):55-64.
[8] 楊洪洪, 梁翠格, 杜文華,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劑量[J]. 中國老年學, 2014,34(22):6256-6258.
[9] 王勇,李晶晶,曾剛沂.初診與非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島素泵(CSII)強化治療應用的胰島素劑量比較[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05):1738-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