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毅
(合肥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濉溪縣地處安徽省北部,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之交,北鄰肖縣,南臨蒙城,東接宿州,西連渦陽和河南永城,縣域面積1 987 km2。現轄11個鄉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礦產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煤炭產業和農業是濉溪縣的優勢產業,濉溪縣是重要的精煤供應基地和煤炭出口基地,同時也是國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糧、棉、畜禽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目前濉溪的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的功能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升級,經濟發展的后勁進一步增強,城市人口和工作崗位迅速增加,居民出行總量快速增長和出行的要求逐步提高。濉溪中心城區已經出現了高峰期擁堵嚴重、機動車尾氣污染逐漸加大等諸多問題,已經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活動,城市的吸引力、綜合競爭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為了應對濉溪縣經濟和人口的快速發展,新一輪的農村公路網規劃已經迫在眉睫。
農村公路網是分布于廣大農村的公路網絡系統,起著聯系各農村、各鄉鎮的作用。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農村公路按行政等級可分為縣道、鄉道和村道三個層次。
縣道是指具有全縣(旗、縣級市)政治、經濟意義,連接縣城和縣內主要鄉(鎮)、主要商品生產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屬于國、省道的縣際間的公路。
鄉道是指主要為鄉(鎮)村經濟、文化、行政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于縣道以上公路的鄉(鎮)與鄉(鎮)之間及鄉(鎮)與外部聯絡的公路。
村道是指為行政村或自然村服務,連接村與村之間及與外部聯絡的道路。各村道與鄉道、縣道連接成復雜的農村公路網,直接為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貨運客運提供服務。
區別于國省干線是在全國范圍內聯系主要節點形成運輸體系,農村公路是作為國省干線的補充,是在各行政村及行政鎮的基礎上進行規劃的。因此農村公路網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各鄉鎮對其各自現有的舊路段進行改擴建,著眼于本村的利益沒有與相鄰的鄉鎮形成聯系,從而沒有形成完善的網絡系統,導致現有的斷頭路數量較多,現有道路連通度和通達性都較差,道路利用率和投資效益較低。第二,現有農村公路的分配不均勻。現有的路網規劃多以規劃區域內的行政鎮或行政村、工業園區、旅游景點為節點,路網規劃明顯偏向于這些經濟發達地區。而對于一些經濟欠發達但又人口數量較多的自然村等地區,路網的通達程度遠遠低于經濟發達地區,造成人們的出行困難,其直接影響就是發達的地方越發達,落后的地方越落后。第三,現有的道路路面技術等級偏低,路面鋪裝率較低。截止到2015年,淮北市濉溪縣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占全縣總公路里程數的7.2%,砂石路面里程數占全縣總公路里程數的41.37%。
針對以上現有問題,濉溪縣交通局編制了《濉溪縣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旨在通過提升等級、延長現有道路、加密路網等措施打造一個完善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同時,農村公路網規劃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但是,農村公路交通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在公路網規劃之后的公路建設及使用過程中也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公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水污染,顧名思義就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導致水質惡化的現象。在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對水環境造成污染的來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水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就直接排放,將會直接污染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體。此外,這些污染物還可以通過進入土中,改變地下水的流向,對地下水造成破壞。進一步來說,公路建設對水體的污染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活,無論是農民的生活用水還是灌溉用水,其質量都難以達到標準,甚至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所以在規劃階段就要做好環保的措施,在發展農村公路網系統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對自然資源的保護。
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我們通常所說的噪聲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由于公路建設的長期性和特殊性直接導致了其噪聲污染也具有長期性和對沿線產生噪聲污染的特性。就其來源可主要分為運輸土石方及其他建材的渣土車行駛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和施工器械產生的噪聲,主要包括推土機、壓路機。在山區環境下可能還包括打樁機和鉆機等。這些噪聲污染物的產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傳播的噪聲時間極長,幾乎伴隨著整個施工階段。這些噪聲污染將會對周圍村莊造成極大的影響。
在農村地區對公路網進行規劃,其路線基本分布在農村平原地帶,而這些地區大部分原先都是農民的耕地。據新聞報道,農村公路建設中耕地資源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某些地區在公路規劃階段不考慮實際情況,盲目追求“面子工程”導致規劃的道路十分不合理。其選線往往不考慮原有道路而是增加臨時用地,不僅沒有使原有的舊路網得到改善反而又造成了新的耕地浪費,不僅造成了路網規劃的不合理,同時也對農村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這顯然是與“可持續發展觀”相違背的。
經施工污染過的水可能帶有重金屬離子和固體懸浮物,此外,沖洗施工器械的用水還可能帶有油污,這些污染過的水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無論是對自然環境還是農民的生活都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將污水直接排放之前應當進行必要的處理或檢測,如進行沉淀將水中的固體顆粒污染物去除;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油水分離。并且設置相應的回收裝置將污染物收集起來集中處理,待排放的廢水要經過檢測之后達到規定的環境保護標準之后才可以排放。另外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廢水雖然對環境的污染較輕但是也不能隨意任意的排放,對于此類廢水我們原則上不做技術的處理,但是在平時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讓他們養成環保的意識,不亂用水也不亂排水。
公路施工的噪聲污染主要源自重型機械本身的特殊性。一方面我們可以采取新型的施工工藝盡量減少現場的施工作業,比如可以選用一些預制構件,這樣不僅減少了現場澆筑的噪聲污染同時也縮短了施工周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施工工序都能完全避免噪聲污染,對于不可避免產生噪聲污染的工序,可以進行一定的消聲處理,如在施工現場安裝消聲設備,借助此類設備對噪聲達到部分的降低效果。此外,還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時間,在中午或者夜間的休息時間要嚴禁施工作業,減少或者避免擾民現象的發生。
耕地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破壞了耕地就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因此,在規劃階段對道路選址就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分析哪些地區是耕地密集型地區哪些地區是耕地貧瘠地區,在規劃階段就應該充分聽取當地農戶的意見,將人文關懷充分體現到公路規劃中去。另外,公路在選址布線階段也要盡量避免穿過耕地密集型地區和林區,盡量不破壞當地的自然面貌。此外,在公路施工階段要盡可能多的采用回填土,以節約當地土地資源為第一原則,盡可能少的減少取土量。對取土、棄土、筑路材料開采等改變自然環境的地方應進行恢復自然環境的附屬工程設計。
加快農村公路網絡的建設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消費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尤其是農村地區尚未進行開發,自然面貌保存的還較為完好,一旦破壞將又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要對農村地區的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引起足夠的重視,將環保理念深入體現在公路建設的每個階段,無論是從規劃階段的環保體制的建立還是從施工過程中相應的具體解決方案都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因公路建設而帶來的各種環境影響問題。只有將生態保護上升到和農村公路建設同樣的高度,才能真真切切的體現“綠色交通”和“美好鄉村”的發展理念。
[1] 王長中,曹志冬.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公路網規劃研究[J].山東交通學院學報,2011,19(3):44-47.
[2] 高紅江,劉應宗,潘珍妮.農村公路規劃研究進展[J].中外公路,2012,32(2):281-285.
[3] 白 雁,萬傳風,魏慶朝,等.農村公路網布局規劃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5,29(4):33-36.
[4] 左世娟.公路工程施工環境污染及其防護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2002(1):35-36.
[5] 韓連福.對公路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防治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21(7):203-204.
[6] 武家正.公路工程施工對環保的影響及環保措施[J].交通世界,2011(Z1):301-302.
[7] 韋立林.公路工程施工階段的環保管理和措施[J].公路工程,2001,26(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