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供稿
營運生產信息化建設是公交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東部公交自2012年開展營運信息化建設以來,根據不同線路運營特點及新業務模式,探索出一條符合東部公交營運特色的智能化建設道路。
突破傳統調度模式,智慧公交云專治“水土不服”
東部公交快線、干線公交線路主要特點為線路里程長、途徑路況復雜、營運調度形態多樣,采用國內公交行業普遍應用的遠程集中調度模式,調度人員與司乘人員無法及時有效溝通,在出現特殊營運任務及臨時性調度任務時,調度系統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為突破傳統智能調度模式在東部公交“水土不服”的困境,公司結合移動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技術量身定制了 “簡、準、省、深”的智慧公交云系統。調度人員僅需一臺平板電腦就能滿足車輛調度的需要。
平板電腦發車,一鍵實現工作量及排班查詢
調度員通過后臺管理平臺進行調度排班,使用平板電腦發車,省去紙質路單填寫,減少手工填寫錯誤,提高工作效率。
車隊配置綜合查詢終端和調度信息發布屏,實現發車信息、工作量確認及查詢排班信息線上化操作,司乘人員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已完成工作量并進行確認。
擁抱互聯網+,系統對接精準避免零失誤
智慧公交云采用GPS軌跡+電子路單+駕駛員確認三種方式統計路單,保證營運記錄完整準確,同時與公司營運統計系統對接,避免人工錄入產生的數據誤差和延遲,提高營運數據統計工作的準確性、時效性。
告別紙質時代,節支降耗省力省工
信息系統的使用減少了紙質路單的填報,節省了大量的紙張,采用平板電腦進行調度,減少了車隊網絡、電力保障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降低運營費用。
大數據分析,深度優化營運生產
智慧公交云為東部公交實現營運生產全息化提供了數據支持。后臺管理系統包括了運營統計、客流分析兩大模塊,提供營運數據信息的整合、對接、統計與大數據挖掘,為線網優化和班次優化提供指導。針對公司支線線路“點多、線短、面廣”的特點,采取遠程集中調度模式管理,減少現場調度人員數量,較傳統調度管理模式效率提高約2倍。
e巴士公交平臺是公司系統化業務模式的創新,也是公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實踐,現已開通線路756條,是目前全國公交企業運營互聯網公交規模第一的平臺。品質公交平臺主要包括乘客APP及后臺管理,乘客通過APP發起乘客需求、購買車票,后臺管理平臺根據乘客需求規劃線路提供服務、改變傳統線網規劃模式,實現乘客規劃線路、企業滿足需求的全新營運方式。
東部公交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系統涵蓋營運管理、安全管理、技術管理、服務管理、場站宿舍管理等方面。東部公交將繼續利用公司現有信息化基礎,積極推進公交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快建設與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統,給乘客提供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按照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批示精神,2017年12月18日,由工信部辦公廳新聞處處長張紅宇、裝備工業司汽車處副處長陳春梅及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央廣、經濟日報、工業報、電子報、音像社等多家國家級新聞媒體記者組成調研團開啟深圳行,第一站來到東部公交采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成效。
調研團針對市民關注的焦點,就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工作提出若干專業問題,隨機采訪公交駕駛員、e巴士乘客等駕乘新能源車輛的人員,詳細了解新能源公交車相比傳統公交車的性能優勢及節能減排效果。東部公交工作人員就新能源公交車的購置更新、推廣應用、技術維保及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在持續改善大氣質量以及落實國家新能源戰略,推廣新能源車輛應用的工作中,東部公交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級主管部門的部署與要求,創新思路、主動作為,創新采用混合租賃模式,于2015-2017年連續三年共更新純電動公交車5529臺。2017年底,東部公交擁有純電動公交車輛5805臺,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28千克/日·輛計算,全年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萬噸,切實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為落實國家、省市新能源推廣應用戰略,打造綠色健康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