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裕
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雖然我們的容貌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一顆年輕的心,發展兩國關系的意愿沒有改變”這是2018年5月8日,李克強總理出訪日本,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的一段話。
從2018年回望過去十數載,中日兩國關系經歷了遇冷、破冰、低谷、回暖的循環,險象環生,又能峰回路轉。此時此景,略敘我親歷的中日合作研究課題的一段往事。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歷程的一段記錄。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籌劃起,經過了50-70年代的起步,80-90年代的開始建設階段,90年代初期的建設高潮開始階段,1995-1998年的調整階段,以及1998年以后的建設高潮階段。
1999年以來,國家先后審核批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國務院辦公廳于2003年發出《國務院辦公廳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3]81號)文件,指出發展交通應當堅持“量力而行、規范管理、穩步發展”的方針。
從2003年年底開始,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開始編制和申報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5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46號要求各地政府科學編制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充分發揮規劃調控作用,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促進軌道交通健康發展。由于國內缺乏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設計的相關標準,規劃設計單位的水平參差不齊,規劃中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造成有些規劃內容不夠深入,有些城市為了應付審批立項僅進行了簡單的“可批性”規劃,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亟待完善、深化研究。
與國外相比,我國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因此,及時汲取國外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原董事長屠由瑞、副總經理邱志明與日本(社)海外鐵道協力協會理事長岡田宏提議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研究題目定為“中日合作城市軌道交通與規劃專題研究”。雙方決定各推薦一個條件相近的城市,從線網規劃、建設條件、項目選擇等方面進行參照性分析研究。課題研究經費由日方提供資金支持。
中日合作之初,由于需要提供參照城市地質、勘探等基礎資料。日方提出了以中國北京或西安,以日本東京、京都作為參照城市,此時正值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批準立項,武漢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領導班子調整,公司新任領導非常重視,全力支持,委派我具體落實這一提議。時任中咨公司交通業務部主任,現任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曉勤與日方多方交涉,力陳武漢作為參照城市的緊迫性及示范作用。
正是在堅持原則立場的前提下中日雙方分別推薦武漢市和橫濱市作為參照城市,課題組由中咨公司牽頭,中日雙方三十多位專家。參加了此次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目的,一是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二是通過合作研究在軌道交通規劃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目標是通過對武漢市公共交通現狀、公交預測、軌道交通網絡合理規模、軌道交通與常規交通的關系、連接與配合、軌道交通走向、重要換乘點換乘方式及車輛段、停車場位置的預留等問題的分析研究,提出對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修改、優化咨詢意見;通過對東京橫濱市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條件、融資方式、運營管理、經濟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總結軌道交通項目建設與教訓。
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工作,在中日雙方專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于2003年6月共同完成研究報告。在該專題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武漢市有關部門對原《武漢市城市快速交通網絡規劃》進行了修編,優化了原有方案,為2004年初《武漢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使該專題研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原研究報告的基礎上,邀請了北京、成都、沈陽、杭州等城市地鐵公司專家對相關資料進行了重新歸納和充實,編寫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中國武漢與日本部分城市的案例研究》一書。該書內容以中日雙方專家研究成果為主,結合中國情況,吸取國外的經驗,其中包括日本外鐵道協力協會提供的有關資料,匯總編輯完成。該書由邱志明、周曉勤主編、朱軍和我任副主編。該書的出版,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示范作用,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專業書籍。《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社2003年第6期刊登課題研究成果之一。岡田宏先生撰寫的《東京城市軌道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和我記錄的邱志明在武漢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評審會上的講話。
西方有一句諺語“魔鬼藏在細節之中”,從細節中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吃驚的事物,引入外來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經驗,為中日關系融入新鮮血液,也把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規劃的成果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是研究成果的現實意義。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咨公司交通事業部原主任周曉勤對于如何開展中日合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致力于開辟咨詢評審的新路子,以包容、寬松的風格,造就了課題組生動活潑,暢所欲言的工作氛圍。特別是對部分地方領導者,對建設規劃的看法,按照科學的精神,發揮調研和咨詢機構的作用。對穩定武漢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打下了堅實基礎,武漢市受益匪淺。武漢市也多次組團讓一線的規劃師赴日本學習調研。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工作經歷、教育經歷尤其重要。通過中日合作的課題,結識了軌道交通領域的眾多院士、大師、領導、朋友。大師們在各自領域不斷創新的喜悅浸潤著我,不斷創新的喜悅滋養著我,也造就了我廣泛探究和不斷創新的性格。我也在期刊上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其中《城市軌道交通空間資源綜合利用理論研究》鑒定為武漢市2005年度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2002年2月,被評為武漢市引薦外商投資中具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2009年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評為市重大項目前期推進(策劃)先進個人。
綜上所述,中日合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規劃課題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中咨公司原副總經理焦桐善、邱志明多次主持武漢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規劃的評審會、咨詢會。交通事業部主任周曉勤,副主任朱軍的統籌,還要特別感謝中咨公司原副總經理、現國家水利部副部長雷鳴山率專家組長沈景炎、中方專家邊顏東、毛保華、高世廉、劉遷、梁漢橋等專家團赴日本交流、研究。感謝《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社主編孫章、副社長蒲琪多次刊載中日雙方專家的課題研究成果。感謝日本海外鐵道協力協會最高顧問岡田宏先生率久保田勝宇、下村直、高木清晴、川上邦夫、佐佐本忠俊日方專家到武漢交流軌道交通方面的經驗,并在日本和中方專家一起座談、交流。感謝日本海外鐵道協力協會常務理事高木清晴先生自始至終組織日本專家參與“中日合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規劃專題研究”,并為優化武漢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提出中肯的建議。
人生最寶貴的經驗在于總結。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領域、一個城市發展的歷程昭示著從前所走過的每一路程的終點,都是下一段路程的起點。愿這段中日合作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課題的回憶能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步入快速健康發展之路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