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松偉
當前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咨詢領域最為關注的話題和發展趨勢是推動城軌交通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過去十幾年,城軌交通處于飛速發展期。這個快速發展期比世界其他發達國家晚了30年,1970-1980年是西方發達國家軌道交通大發展時期,10年期間,全世界城軌交通平均每年建造里程160公里,而我國2017年新增運營里程880公里;上世紀70年代的東京和莫斯科建造速度最快,分別為每年3-4公里、5-6公里,而2017年南京新增運營里程132公里。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當意識到,建城軌就是建城市,城軌交通對城市未來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應以更高的標準發展城軌交通,確保城軌交通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惠民工程,推動城軌交通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
設計咨詢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鏈的龍頭,對城市軌道交通的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起到了引領的作用。隨著城市管理者對“交通-產業-空間”協同效應的要求不斷提高,設計咨詢行業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創新水平、探索投融資新模式,結合城市地域特點、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居民需求和人文背景,秉承“適量、適宜、彈性、兼容”的原則,注重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總體規劃、空間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的有效銜接,不斷拓展城市空間和軌道交通內涵,以線路帶動城市更新,促進產城融合,促進城市空間-產業-公共服務多贏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將從追求高速度向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原因有兩方面:財政壓力和實際客流。
首先,投資、建設、運營成本高企,地方財政壓力較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具有規模大、投資多、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等特點,這些特點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這是支出方面,是高成本。而收入方面,城市軌道交通公益性的特點導致了運營收入很低,收支難以平衡,增加了貸款壓力,對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利。到目前為止,除了港澳地區以外,我國其他城市的軌道交通基本上都存在一些虧損,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目前,國家發改委將在地鐵和輕軌的審批條件中,提高了對地方財政收入、GDP等指標的要求,并增加了政府債務率指標,作為建設規劃審批和項目新開工的基本條件。政府加強了對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的把控。一些城市被認為地鐵建設所需巨額資金與地方財政收入能力不匹配,基建項目規劃、投資均被逐漸放緩。
其次,實際客流量與預測客流量結果偏差較大。城市軌道交通往往會根據預測的客流量來進行規劃和建設,而目前使用客流預測的方法經常與我國居民的出行特征以及城市的發展現狀不符,造成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預測客流量和實際客流量偏差較大。有的二線城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以后,客流量跟不上,造成城市空間、能源等資源的浪費。
這些變化意味著中國城軌進入了新時代,原因在于目前中國經濟處于發展方式變革的大環境中,城軌發展模式的轉變是宏觀經濟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我們應結合城市發展需求、財政狀況等實際,準確把握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制式和建設時序,量力而行、有序發展。
高質量地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是一個綜合性的理念,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領域,需要頂層設計,突出重點,協調推進。需要我們將“為乘客服務”的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
首先,高質量的城市軌道交通意味著建設運營高質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必須與城市的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實現城市發展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土地規劃的“多規合一”,以優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荷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性地解決政府和城市的功能需求。
其次,高質量的城市軌道交通應體現在提升乘客服務水平。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科學論斷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乘客在安全需求之外,對舒適度和便捷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這一要求目前被嚴重忽視。需要我們從設計的角度出發,提出新的設計思路,以人為本,以乘客為本,提升服務乘客的水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發展和城軌建設的創新性留下一些空間。在安全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使城市軌道交通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舒適、更加人性化,更好的服務于乘客、服務于市民、服務于城市的經濟建設。
再次,高質量城市軌道交通意味著智慧的軌道交通。智慧交通是當今國際交通領域發展的前沿。城市建設,交通先行。“智慧軌道交通”建設,更多著眼于通過各種智能化技術手段,提升多線路網絡化運營效率,推動軌道交通向精細化增值服務方向發展。在設計咨詢領域,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探索智慧地鐵設計,如BIM正向設計的標準研究和實踐等。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4個城市開通運營了城市軌道交通,投入運營的線路有165條,運營總里程達5033公里。預計“十三五”末,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里程將超過6000公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在規模上、制式上,早已經站在世界的先進行列。從零起步到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經歷了發展巨變,軌道交通已在中國眾多大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不可或缺。
在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設計咨詢行業作為產業鏈的龍頭,同時也是行業理念、思想、技術的創新源泉,在長期的設計咨詢實踐中,不斷面臨、不斷攻克復雜地質條件、多制式發展等制約下眾多技術難題,將成熟的、達成行業共識的設計原則和技術標準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方式予以固化,使標準規范不斷適應行業發展,從而為世界城軌的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財富,使之具備后發優勢。
在邁入新城軌時代的歷史節點上,筆者認為城軌行業將邁入制式多樣化,中國將實現因地制宜、多制式協調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格局。其次,技術裝備行業將居世界領先。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在《中國制造2025》中被確認為實現制造業強國戰略目標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設計建造水平將領跑世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