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昕
[摘要] 目的 探討社區全科醫生對糖尿病的規范管理效果分析。 方法 抽取兩個地區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地區患者為40例,已經實施規范化管理作為觀察組,另一個地區患者為40例,實施社區中心門診自我管理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管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數、餐后2 h血糖、糖紅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體重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為45.00%;對照組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為16.00%;兩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身體疼痛、生理狀態以及總體健康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該次研究可以看出全科醫生進行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效果理想,血糖控制率更高,降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指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患者預后治療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全科醫生;糖尿病;規范管理;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b)-0193-02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特征為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屬于代謝性疾病,病因常見為胰島素分泌出現缺陷引起的。糖尿病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例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由于糖尿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因此如何降低其發病率一直是相關人員關注的課題[3]。規范管理是最適合我國糖尿病管理的形式,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但專科醫生較少,將全科醫生作為主體創立社區管理機制可以有效發揮全科醫生的作用,還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可以有效預防社區糖尿病[4],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將從兩個地區抽取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n=40)患者取自實施規范管理地區,其中男患者為26例,女患者為14例;年齡為34~80歲,平均年齡為(64.13±6.35)歲;其中27例合并高血壓病,13例冠心病;病程為3~9年,平均病程為(6.35±2.13)年。對照組(n=40)患者實施社區中心門診自我管理,其中男患者為27例,女患者為13例;年齡為34~81歲,平均年齡為(64.89±6.98)歲;其中26例合并高血壓病,14例冠心病;病程為3~9年,平均病程為(6.58±2.33)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社區中心門診自我管理。觀察組患者進行規范管理,由全科醫師為患者創立健康檔案,并且設計針對性治療方案。將患者進行分級管理,①一級管理:對于空腹血糖無異常的患者,每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②二級管理:若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病情較為正常則每月進行1次隨訪;③三級管理:若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每周則要進行1次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體征、癥狀、生活方式、實驗室檢查、心理狀態以及藥物使用狀況等。針對患者隨訪記錄對管理效果進行評估,并給予針對性健康處方。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如血壓、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至少每半年要進行1次實驗室常規以及心電圖檢查;同時利用SF-36生活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調查,生活質量量表中包含了總體健康、情感職能、身體疼痛、生理狀態。每項內容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證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相關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代謝指標
兩者患者代謝比較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數、餐后2 h血糖、糖紅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體重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
觀察組中共40例患者,其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為45.00%;對照組中共40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為16.00%;兩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身體疼痛、生理狀態以及總體健康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世界最高。糖尿病常會引起各種嚴重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不僅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還會增加家庭以及國家的負擔。因此如何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是我國相關人員關注的問題[5]。我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了糖尿病社區,全科醫生作為社區主體進行預防工作。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與生活習慣有著密切聯系,在糖尿病社區規范管理中,醫生應該針對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整,改正其不良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在進行社區教育時,醫生不僅要為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同時還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生活習慣的改變,從根本上為患者預防糖尿病,達到最終防控目的。社區中心規范管理的主體就是全科醫生,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全科醫生的全面篩選作用,還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其心態,醫生可以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整其不良情緒,讓其更明白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性,增加其糖尿病防控的配合度,提高主動性,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指數,為患者預后治療打下良好基礎。該文中觀察組患者實施的是社區規范管理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結果為,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數、餐后2 h血糖、糖紅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規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代謝指標,讓患者身體指數恢復正常;觀察組患者體重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為45.00%;對照組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為16.00%;兩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規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效果更加明顯;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身體疼痛、生理狀態以及總體健康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規范管理不僅可以控制患者血糖指數,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全科醫生在規范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幫助患者防控疾病,減少并發癥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進行社區全科醫生規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防控效果,患者代謝指標更加正常,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小飛. 社區全科醫生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規范管理效果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 2015, 13(2):48-49.
[2] 蔣麗. 淺談社區全科醫生在高血壓和糖尿病規范管理中的實際效果[J]. 大家健康, 2017, 11(6):17-18.
[3] 張立娜, 張晶. 社區慢性病規范化管理對提高糖尿病控制率的效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19):2474-2475.
[4] 李建峰, 羅菊香. 全科醫生移動工作站管理模式對社區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評價[J]. 醫學信息, 2016, 29(17):322.
[5] 徐文娟. 社區全科醫師團隊為主體對糖尿病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12):163-164.
[5] 廖衛峰, 李嘉華. 以全科醫師為主體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 實用醫藥雜志, 2015,13(7):613-614.
(收稿日期: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