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暉
摘 要:在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測量放線施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于人工測量放線而言,很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使得測量放線效率顯著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影響工程項目測量放線效率提高的要因展開深入分析,將RTK定位技術引入其中,使得測量放線效率與技術水平得以提高,保證施工企業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測量放線施工;RTK定位技術;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志碼:A
伴隨定位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定位差分技術的應用相對廣泛,使得地形測量技術取得了理想的發展成績。其中,對RTK定位技術的應用技術能夠保證平面位置定位的精準性,并確定圖根點加密與施工放樣。與此同時,RTK定位技術能夠單人單機布設圖,且實際操作靈活。通過對RTK定位技術的運用,能夠在平面與高程坐標準確定位,以保證對地形點三維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實現地形測量工作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測量放線施工中RTK定位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工程項目概況研究
此工程項目是南寧市某市政道路一期工程,規劃用地的總面積將近1500hm2。在該市政道路工程中,整體長度是2200m,而規劃紅線的寬度是45m,中央綠化帶的寬度是5m,且兩側向外部則是機動車道、機非分隔帶、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在這一工程項目中,施工項目的主要內容有道路、路燈照明、交通、管線綜合與污水等方面。在施工現場中存在諸多尚未拆遷房屋,使得施工建設受到嚴重的制約。
2 測量放線施工方案與具體目標
2.1 具體的測量方案
現階段,全站儀測量是工程項目中準確性較高的測量方法。這種方式的應用要求兩人協同化操作,而對其中一點測設所需的平均時間是12min,要保證測量的距離低于1.5km。但是,在遇到障礙物的情況下無法實現通視,必須經過幾站才能夠測量。除此之外,每個小時內所測設的點最多只能控制在15~20個。
一般情況下,經常使用的全站儀,其測量的精準度僅在2mm左右。但是對全站儀使用進行測量,無法保證一次架站實現測量工作目標的實現,而且要搬站,使得測量結果存在累積性的誤差。也就是說,搬站次數越多,實際累積的誤差就會越大。
近年來,國際范圍內的衛星定位系統發展速度加快且趨于完善,發達程度也有所提高。在RTK測量方面也將帶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對整周相位的模糊度數值進行再次計算,實現了結果精準度與可靠性的有效提升。在南寧市該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中,將RTK定位技術應用其中也將具有更加廣闊與便捷。
其中,BIM技術應用也十分廣泛,也是建筑行業的根本性技術變革。在信息化不斷提高的基礎上,能夠保證施工效率的優化。在這種情況下,有機結合RTK定位技術和BIM技術,對提高該工程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效率的方式展開進一步地研究。
2.2 測量的具體目標
針對該市政道路一期工程的測量工作,主要的目標就是要盡量減少工作人員操作量,保證每個小時測設點的數量不低于30個。與此同時,有效地降低障礙物帶來的影響,且實際的累積誤差不超過5mm,最終達到測量放線質量與效率全面提高的目標。
3 RTK定位技術在測量放線施工中的應用要點
測量放線施工過程中對RTK定位技術的應用,要想確保應用的效果理想,就要高度重視應用的要點。為此,下文將重點闡述RTK定位技術在測量放線施工中應用所需注意的內容,進而為項目施工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
3.1 網點的控制
通常情況下,RTK定位測量技術要求與路線地形特征相互結合完成施工放樣施工,增強施工放樣精準程度。另外,要有效地設置加密控制點,且具體的布設方案就是將路線走向布設成一級加密點,且每間隔400m可以布設一個加密點。另外,選擇使用若干定位接收機完成觀測,并嚴格控制網點。需要注意的是,各網點交接的位置要開展聯測工作,進而與一級測量點設計的具體要求相適應。而RTK測量技術在高程控制與平面控制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可以確保測量準確性。
3.2 外業的貫徹與落實
在開展外業工作的過程中,一般可以細化成兩部分:(1)觀測。需選擇多個位置,將若干RTK定位接收機安裝在具體的地點。在實踐過程中,首先要架站。事先要完成儀器的架設工作,并且展開對中與整平處理工作。其次要對天線高度進行量測。其中,在測量定位天線高度方面主要是對斜高的測量,一定不能對垂直高度進行測量。最重要的是應開展多次測量工作,選取平均數值。再次是觀測的過程,要將儀器開關關閉,就能夠保證定位的自動化觀測。作為工作人員要詳細地進行記錄,保證觀測時段的長度在觀測各觀測點方面要超過一小時。最后,完成觀測。在結束觀測工作以后,要將開關及時關閉,并對天線高度進行測量,對觀測儀器具體位置進行相應的判斷。(2)數據的處理。通過對RTK定位技術的應用完成測量工作,能夠向電腦傳輸數據信息,并使用定位軟件予以有效地處理。在對平差方法處理的基礎上,能夠使網點誤差有所縮小。然而,在選擇使用常規測量方法的時候,需要較長的測量時間,而且實際的測量精準度偏低。
4 RTK定位技術應用于測量放線施工中的改進策略
在實地測量的過程中,全面調查并分析了各因素,并根據確認標準做出相應的評判。其中,要因主要包括了光線弱、需要手動計算與輸入,同時操作的步驟復雜性較高且要求協同操作。而非要因則涉及測量的距離相對較長、參數復雜程度高且培訓效果不理想等。
根據要因分析了解到,根本原因就是既有測量儀器自動化程度受到限制,對光學原理全站儀過于依賴。為了克服以上要因的影響,需要借助對光學原理依賴性不強的方式,使用自動化儀器與方法。
與此同時,要篩選既有現代化測量儀器與方式,將RTK定位技術應用其中,將載波相位觀測數值作為核心,選擇使用實時動態定位技術。通過對這一技術的應用,即可為測站點提供實時三維定位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電臺變頻實時檢測的方法,對基準站進行設置,數量為兩個。并在完成初始化的基礎上,針對已經檢測的RTK點進行重新測量,同時對比既有點的檢核,保證定期展開校準工作,進一步提高結果的準確性。
在該工程項目中應用RTK定位技術,使得操作人員的數量由原有不低于兩人變成了一人,而且每小時測點的數量也由原有的15~20個增加到30~40個。除此之外,對的應用也有效地規避了障礙物對其產生的影響,而且不需要進行轉站操作。最后,實際的累積誤差也從原有的超出30mm轉變成不存在累積誤差,實現了最初測量工作制定的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在南寧市某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中,將RTK定位技術引入其中,有效地規避了轉戰的情況發生,使得人工費用有所節省,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錯誤發生的概率,工程項目實際獲得的經濟效益達到了62萬元人民幣。由此可見,將RTK定位技術應用在測量放線施工過程中,能夠使企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并獲取業主與監理方的認可與好評,實現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全面提升,工程項目周期也明顯縮短,勞動強度下降。由此可見,RTK定位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超云.基于全站儀與GPS-RTK組合法在測量放線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4):1342.
[2]陳文寶,郝一澤.RTK定位技術在市政工程測量放線施工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7,35(3):167-169.
[3]歐陽兆聰.GPS-RTK與全站儀組合在測量放線技術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地理,2015(1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