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史毅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的發展,工程地質勘查項目的數量逐漸增多,為了全面提升其運行水平和質量結構,要積極建構完整的災害處理措施,深入了解和分析相關問題,確保地質勘查項目能按照標準化流程有序開展。本文對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述了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和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質勘查;水文地質災害;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P641 文獻標志碼:A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工程地質勘查項目具有非常關鍵性的作用,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工程體系的運行機制進行統籌管理。
1 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地質勘查項目中,不僅要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分析,也要整合周邊地下水環境,對建筑物以及巖土管理工作予以分析,確保相關參數的穩定性和實效性,在完善精確分析的同時,落實更加有效的處理機制。在勘察工作運行過程中,相關施工部門要對建筑物地基基礎以及相關種類結構展開深度調研和數據分析,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類型,整合信息的同時,建立科學化的評價運行策略。并且要從工程施工完整性和可行性等多個方面對具體因素予以分析,完善工程項目整體運行質量,處理進度問題和監督機制,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另外,在地質勘查項目中,水文地質災害問題較為常見,其產生的影響也較大,尤其是在地基基礎以下的承壓含水層,是災害主要發生的區域。因此,工程項目監督部門要對基坑底板的實際承壓能力進行預估,結合巖土的升降參數對整體工程項目質量進行分析和評估,初步判定相關水文地質災害,結合指標制定有效的處理機制和管控措施。尤其是在工程地質勘查機制建立后,也要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測量項目進行分析,對于存在腐蝕性風險的地區要給予高度關注,完善基坑處理機制,特別是建立滲透性試驗項目和富水性試驗項目,從根本上提高人工降水項目的科學性和評估價值。
2 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災害問題
為了維護地質勘查項目的整體質量,要積極建立健全完整的處理機制和管控措施,整合相關問題后,建構具有實效性管控價值的運行策略。
第一,地下水位升降造成水文地質災害,在工程地質勘查項目中,水文地質災害造成的影響巨大,不僅會導致經濟損失,甚至會產生人員傷亡,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對自然因素干擾問題等影響因素進行集中分析。目前,水文地質災害多數原因都是地下水問題,無論是水位上漲還是下降,都會對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假設其升降變化幅度能控制在合理的數據范圍內,不會對建筑物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一旦數據超過臨界值,就會導致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不受控制。其中,地下水位的上升就會導致當地出現鹽漬化問題,甚至使得建筑物直接出現傾斜,后者是內部材料的斷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地下水位升降。基于此,相關部門只有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處理機制,才能為后續工作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地下水壓力升降造成水文地質災害,在常規化運行過程中,地下水作用力并不大,且會控制在固定的參數范圍內。然而,若是相關工作人員不重視水壓力升降問題,就會出現壓力平衡被影響的問題。在地下水壓力的作用下,建筑物的整體地基基礎會受到制約,整體運行結構和建筑質量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技術人員要對相關問題給予集中關注,整合相關參數和處理機制的同時,落實更加系統化的處理模型。因此,只有從根本上維護地下水壓力參數,才能為地質勘查項目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第三,地下水位升高,升高后會出現軟化建筑物地基基礎的問題,造成土壤管理項目和水分含量控制項目的缺失,甚至會導致土壤強度受限,引發建筑工程項目的變形以及沉降問題。另外,地下水位的變動也會影響建筑物的側移情況,造成穩定性失效。
3 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路徑
為了全面整合相關工作,管理部門要積極建立健全完善的處理機制,整合管控標準,促進建筑工程項目地質勘查體系的完整性升級,也為后續地質災害處理效果的最優化提供保障。在地質勘查體系中,水文地質災害是十分常見的問題,相關部門要提升重視程度才能制定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方案,避免災害產生的影響和制約,優化控制運行效果的同時,落實質量要求。
第一,要調整地質勘查工作,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開展相應的勘查工作,從根本上維護項目的整體質量和使用壽命。在工程地質勘查機制中,由于其整體復雜性較高,因此,要對系統性和專業化予以關注,強化整體運行機制和維護機制,確保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災害的處理效果。工程地質勘查工作運行后,相關系統和規章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除了要對合理性等基礎性信息進行分析外,也要審核勘查項目的運行目標、管理任務以及評價機制,確保管控策略的完整程度,建立相關詳細規定后,發揮項目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水文地質危害的處理工作十分關鍵,要結合自身經驗建立相應的處理機制,確保工程地質勘查人員能按照標準化操作機制有序操作,整合認知水平后,按照標準化管理措施升級勘查水平,也為建筑工程項目整體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要及時調查并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實際情況,完善維護機制和運行管理機制的同時,確保施工流程的完整性。施工人員要在工程項目開始前就進行有效地技術交底以及現場勘查,并且對水文地質災害的影響予以判定,從而完善整體管理機制。首先,要在工作開始前集中確定項目勘查的目標,對調查指標予以分析,從而有效了解地下水的基本類型和實際情況。其次,要對地下位置和相關變化規律予以判定,從而建立全面且細致化的調研分析報告,確保能對具體因素進行集中整合,維護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也為后續工程結構的系統化監督奠定堅實基礎。最后,要對選材工作給予重視,尤其是在實際操作體系開始前,要結合勘察結果對材料和施工方案進行處理,將基坑深度控制機制和水位管理標準作為重點,避免水文地質災害對其產生的影響。
第三,要對地下水進行控制,確保其相關變化和動態化數據變動都能在規定的正常范圍內。假如建筑工程項目的地下水水位出現變動,其實際質量和壽命也會受到影響,基于此,相關部門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處理措施,按照標準化流程有序開展相關工作,完善應急機制的同時,整合參數系統,建立實時調研機制,避免問題出現造成的影響,從而有序開展相關工作。另外,若是建筑工程項目的地下水出現參數問題,就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管控和處理,建立健全動態化處理機制和維護措施,保證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的完整程度,將其管控在有效范圍內,確保建筑工程項目地質勘查機制的完整性和實效性。相關部門也要及時對參數和運行結構展開全面驗收,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監督機制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地質勘查十分關鍵,對水文地質項目的處理和管控更是重中之重,需要相關部門在保障施工流程和作業安全的基礎上,建構調查和動態化分析機制,完善工作效果,全面提高工程地質管理水平,推動建筑工程項目的全面發展。要將工作落實到實處,提高穩定性以及安全性能的同時,促進現代化建筑體系系統化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承宏.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地質勘查的影響要點研討[J].科技資訊,2014(29):119,130.
[2]華解明,傅耀軍,白喜慶,等.我國煤礦區水文地質勘查與環境地質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4,34(3):40-43.
[3]李延坤.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的評價內容與問題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