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拂 曉
碼頭集裝箱自動化運輸是港口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標志。在對已建集裝箱碼頭進行自動化改造時,如何以經濟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裝箱水平運輸”難題。
2018年4月12日,天津港內,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裝配有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和智能計算單元的無人駕駛電動港口牽引車,完成了道路行駛、精確停車、集裝箱裝卸、障礙物響應等指定動作,實現了集裝箱從岸邊到堆場的“全程自動駕駛水平運輸”。
該車由李德毅院士領軍,天津港集團公司、中國重汽集團公司和天津主線科技公司3方攜手打造。

全球首款無人駕駛電動港口牽引車在天津港開始試運營
碼頭集裝箱自動化運輸是港口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標志。在對已建集裝箱碼頭進行自動化改造時,如何以經濟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裝箱水平運輸”難題,成為大多數港口繞不開的“攔路虎”。
天津主線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天雷博士表示,現階段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主要有2種模式:一種是采用自動導引車(AGV)+地面埋設磁釘方案,但因需對碼頭地面等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而難以在傳統和人機混合的碼頭運行;另外因其定制化程度較高且產量少等原因,售價往往高達數百萬元以上,因而其經濟性有很大提升空間。另一種則是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方案,可以自動智能駕駛出入碼頭和堆場,直接將集裝箱送至指定位置,不僅縮短了運輸環節,同時價格也相對更便宜。
張天雷博士算了一筆賬:在購買成本方面,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的支出費用是自動導引車的1/3左右,但隨著汽車制造商上線量產還會進一步下降;在后期使用方面,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結構簡單、配件購買方便,且修理保養與傳統集裝箱卡車沒有太大差別,因此日常維護費用也相對較低。此外,由于無人駕駛電動卡車不需借助磁釘等其他特殊設備,所以不僅能適應港區大范圍作業,而且還能駛出港區,滿足更多的“跨界”運輸需求。

現場有2輛無人駕駛電動港口牽引車同時演示“全程自動駕駛水平運輸”

該款L4級無人駕駛電動牽引車型號為“HOWO T5G”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此,交通運輸部提出狠抓“四個著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著力打造開放融合、共治共享、綠色智慧、文明守信的現代化交通體系。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快“五個現代化天津”和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的決策部署,天津港集團公司于2017年12月聘請中國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入站,并與天津主線科技公司簽署了《港口智能裝備研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智能電動集裝箱牽引車在集裝箱碼頭中應用,以此解決當前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效率的瓶頸難題。
從外觀來看,這輛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除了非常搶眼的電池模塊之外,與普通集裝箱卡車并沒有太大區別。張天雷博士表示,車上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和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設備,同時輔以“主線科技”自主研發的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可保證在夜間、大霧、雨雪等天氣和現場人員、車輛、作業設備交叉作業的復雜情況下,保持良好作業狀態,以滿足港口24 h全天候運行。
中國重汽集團公司技術發展中心汽車電子設計部副部長田磊表示,中國重汽集團公司2017年10月也與李德毅院士共同組建了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汽車院士工作站。此次三方的深度技術合作和聯合技術創新,是一次汽車制造企業、港口用戶企業和尖端科技研發企業跨界強強合作的大膽嘗試,充分展示了“智能”加“智造”的疊加效應。這必將加快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產品研發的更新迭代,創新推動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自我革命式的變革,有力推進我國綠色智慧物流的升級發展。
該款車型號為“HOWO T5G”,配備了世界先進的駕駛系統和成熟可靠的純電中央驅動控制系統,整車滿載行駛可達120 km,且充電時間<1 h。田磊表示,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這種新型運輸模式雖然近年來在國際上開始受到關注,但仍然只停留在概念性產品階段,其智能化程度與電動底盤性能距離實地運營還有一定差距。此次試運營的開啟是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產品商業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天津港吞吐量預計2020年將達到1 800萬標準箱
天津港集團公司科信部副部長朱連義還表示,天津港2017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 500萬標準箱,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 800萬標準箱。而未來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港口的應用,將與自動化堆場、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和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一體化”項目形成無縫對接,有效解決因集裝箱作業量增長帶來的生產指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各種壓力,在帶動運營管理實現智能化的同時,必將進一步提高平安港口、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水平,全面助推天津港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向著國際一流現代化強港和港口投資運營商新戰略目標發力前行,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