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燕 江相亮
(成都市郫都區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工程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政府投資項目主體關系國計民生,對社會投資具有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就目前政府投資項目取得的成效而言,具有建設效率低、工期難以保障等缺點。針對上述的不足,提出以下針對性改進措施。
全過程管理,強調程序性。即從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及使用評價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建設管理工作。囊括項目從萌芽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范的要求,符合當地產業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符合最基層群眾的需求。
全要素管理,強調協作性。包括投資控制、進度控制、安全控制、質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共享、人員協調等多要素管理工作。各要素錯綜復雜,涉及單位眾多,元素眾多,只有共同配合,完美協同才能為建設管理工作提速。
建設項目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制約性強,信息流量大且帶有多種不確定性。在建設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種種的難題和考驗,如何做到“攻堅克難”搞建設,“分秒必爭”促發展。
進度管理不僅限于施工階段,而是決策伊始即開始進行進度管控。科學合理的進度計劃和多部門協同配合是前提,國土規劃資源條件完備和高效的協調是保障,在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駕護航下,順利高效的實施是目標。前期工作注重時效的前提下,又要重視質量,不能出現任何紕漏,這一系統工程的實施無疑是重點,也是難點。
控制投資不是越少越好,限額設計也并非要將計劃投資全部用完,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滿足項目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將設計效果趨于完善,將造價達到一個合理科學的范圍,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可用資金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限額設計就是要建立在科學合理使用資金的前提下。但是在強調時間和科學性的限額設計兩者上,經常為了節約時間而犧牲了后者,讓兩者的有機結合成為了難點。
進一步明晰政府監管部門職責定位,減少多余的審批事項,各司其職不包辦,不超越范疇;減少主動缺位與被動缺位,“在其職”就要“盡其責”。適度適時優化或擴大容缺機制應用范圍,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保證工程實施時間的科學合理,確保工程質量。
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項目進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查詢等動態化管理、數據化管理。每個項目建立一個數據庫,滲透進項目建設每個環節,便于數據匯總與分析,方便查詢項目進度、發現問題,提高決策和處理問題的效率,提高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同時不受人員和地域的限制,保證項目管理運行的長效性、穩定性。結合不同部門的數據管理,使得各自均具備共享數據的前提,信息更透明,協調溝通更通暢。
切實做好項目限額設計,科學合理的確定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的各環節客觀規律,充分細分技術程序與行政程序的時間關系。嚴格督促限額設計與投資控制相結合,充分發揮投資的有效價值,與項目規模、技術發展、環保安全和職業衛生、建設標準、社會發展相適應。
1)限額設計開展的關鍵在設計階段。方案設計深度不夠,結合經濟分析意義不大,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精細化工作會讓投資控制的經濟分析過于復雜化,一旦超額超限就會導致大量工作被推翻重來,同時大大影響進度。所以初步設計應當有效地結合概算的經濟分析進行限額設計。2)推行概算清單。嘗試概算招標,提前進入施工環節,后移預算清標與施工同步并線實施,加強造價過程控制的同時節約前期準備時間。3)加強設計優化隊伍的建設。強化設計人員經濟管理意識,在設計的同時關注工程造價的影響。以科學設計合理造價為出發點,進行多方案比較。增強造價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充分領悟設計階段控制工程造價的方法和技巧,將造價指標分類分級運用,為設計優化提供有關信息和合理建議,達到動態控制投資的目的。
總而言之,要抓住重點、攻克難點,聚集各方智慧和能量,團結一致協同并進,方可快速高效促進建設,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