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武 長
(福建泉州安溪縣公安消防大隊,福建 泉州 362400)
安全疏散設計是高層建筑防火設計體系之中的重要設計內容,其與建筑的防火能力具有重要的實際性影響,對保證建筑內人員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高層建筑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不斷擴張,其功能性也呈現出了一個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對此,發展安全疏散設計評價,對建筑的防火安全具有重要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用地的不斷緊張,以及城市建筑需求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已經成為了現代城市建設規劃的主流。從特點上進行分析,高層建筑的內部人員數量較大,建筑功能復雜,用電壓力較大[1]。如此,一方面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火災出現的風險,另一方面,一旦出現建筑風險,其火勢蔓延迅速,控制以及人員疏散相對困難。對此,切實有效的防火設計就成為了人們對高層建筑的最主要要求之一。安全疏散設計就是重要的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內容,其對建筑的防火性能具有極大影響,并且切實關系著建筑內居民的生命安全。
一般來說,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主要落實在疏散通道以及疏散方案兩個方面。疏散通道,就是指在發生火災事件的時候,保證建筑內部居民可以順利疏散的安全通道。這一設計的評價主要落實在通道設計的合理性方面,包括通道的防火能力、密封性能、通道面積等等方面。而安全疏散措施,就是在發生火災時保證建筑內部居民能夠安全有序撤離的有效性措施,其評價的方法主要落實在疏散的速度以及疏散的有序性等方面。現階段,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普及,以及高層建筑功能的不斷豐富,其內部的用電系統設計也更加復雜。在如此的實際情況之下,其存在多方面的火災風險隱患。對此,必須要落實科學有效的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以此切實保障建筑內部居民的生命安全。
經過上述分析,已經對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說明論述。建筑安全疏散設計涉及多方面的實際內容,其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實際影響,進而導致其安全疏散性能的降低。對此,必須要落實科學的安全疏散評價,以此實現更好的安全疏散設計效果,切實保證建筑居民的生命安全。
一般來說,高層建筑與普通建筑相比,其居民的數量相對較大,因此,其出口的通行能力會受到居民數量的一定影響。一般來說,居民的數量與安全疏散出口的通行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說,建筑內部居民的數量越多,其單位人流的密度就越高,其出口的通行能力也就相對越低。此外,安全疏散出口的通行能力與其出口的寬敞程度成正比,安全出口的面積越大,其通行能力就相對越高。而其出口的面積越大,其通行能力也就相對越小。
疏散路線的清晰程度是影響建筑內部人員生命安全的重要標準。一般來說,疏散通道的路線清晰程度與兩個方面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實際關系,一方面,就是建筑疏散通道的便捷程度。其主要包括通道內部路線是否清楚明確,通道內部是否存在死角,是否存在環狀結構以及迂回結構等等。另一方面就是疏散通道的有效性,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建筑內是否有明確的指示標志,人員在進行疏散的過程中是否會出現迷路、擁擠等現象,居民對疏散通道內部的情況以及路線是否熟悉等等。除此之外,疏散通道的距離也會對其清晰程度造成極大的影響。
有高層建筑內部的居民數量相對較大,因此,在發生火災問題的時候,居民會由于慌亂一股腦的沖入到疏散通道之中[2]。如此,人們在經過出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定的擁擠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瓶頸問題。這一問題的評價指標主要落實為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出口的寬敞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建筑的人流密度。瓶頸問題的存在會在極大程度上造成人流的滯留問題,進而影響到建筑居民的疏散速度。
一般來說,居民在對疏散路線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往往會按照三個方面的因素進行選擇,首先,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選擇,挑選距離自己最近的通道進行疏散。其次,按照他人的客觀推薦,跟隨周圍的人流進行疏散。再次,按照建筑的整體結構,跟隨疏散指示進行通道的選擇。每種不同的疏散路線選擇方式在疏散的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對疏散通道進行選擇,也是安全疏散設計的一部分,其評價的指標主要包括指示標志的設計,通道位置的設計等方面。
疏散對策的設計,必須要根據建筑人流的整體特點,落實相應的建筑因素進行確定。一般來說,安全疏散對策分為四個方面,即疏散、避難、緩慢疏散、原地躲避。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建筑區域,應該落實不同的疏散對策設計。例如:居住在高層區域,身有殘疾的居民就應該進行原地避難,等待救援。對這一方面的疏散評價,主要落實為疏散模擬,根據疏散的時間以及疏散的效率進行判斷。
高層建筑疏散設計是防火設計體系之中的重要部分,其對建筑的防火性能具有重要的實際影響,與建筑居民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關系。對此,必須要落實合理的安全疏散評價,以此實現更好的安全疏散設計效果,切實保證建筑居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