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蔣述卓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的當代經驗

2018-03-25 06:56:04李石
粵海風 2018年3期
關鍵詞:理論文化研究

李石

文化詩學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西方新歷史主義理論被提出,到90年代以來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并被迅速運用于本土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的建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文化詩學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是90年代以來西方文化研究理論譯介熱潮所催生的產物。與此同時,在重新反思西方理論與中國本土的關系這一宏大的理論命題中,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一樣,都被要求走向“本土建構”之路。立足于“本土建構”視野,蔣述卓在國內最早提出文化詩學的理論構想,但他并不滿足于僅僅從理論層面對文化詩學進行本質界說,而更為重視從具體的批評實踐層面來激活文化詩學的理論效用和潛能。本文試圖從蔣述卓文化詩學的學術脈絡、批評實踐及其針對文化詩學實踐所揭示的問題及對策出發,以一種當下眼光考察蔣述卓多年來在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建構過程中形成的實踐經驗。這一實踐經驗是當下性的、建構性的,依然與當前的文藝現實、時代命題保持著一種呼應和對話關系。

1990年代以來,西方理論的大規模譯介,既豐富了我國人文學科的理論話語,同時也給中國古代文論傳統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對西方理論的追逐,某種程度容易導致人們將其拔高到非歷史的高度,而對之進行盲目移植以解釋中國本土的現象和經驗。從90年代初的文論失語癥到近年來國內學界關于“強制闡釋”的討論,說明如何正確處理“理論旅行”過程中西方與本土的關系,依然成為制約中國文藝理論話語創新的重要問題。也正如習近平強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如今,如何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如何有效融合西方理論及中國文論傳統資源,創造出本土中國文藝理論形態,已成為當代文藝理論及批評話語建構的一種普遍共識。

這一共識的形成并不是空穴來風,它有賴于90年代以來學界對西方理論本土化的論證,而文化詩學某種程度上有效地參與了這一話語實踐過程。90年代中期,蔣述卓在《走文化詩學之路一一關于第三種批評的構想》(《當代人》1995年第4期)中就提出“文化詩學”理論構想,不僅正面回應了“文論失語癥”問題,并指出其內在原因在于傳統批評話語面對現實多元創作的無效以及學界對西方文學理論話語的盲目移植與套用,而且試圖在有效吸收西方理論、融合中國古代文論資源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文論闡釋系統。蔣述卓指出:“對外來術語與理論的引進不能不顧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而簡單地移植與套用,輸入它們必須得到本土文化的認同、融合,并且有助于激活本土文化中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從而在本土語境中實現新的創造。如果引進與移植僅僅停留在理論獨白的角色,而不進入本土文化的語境,這種引進與移植就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盡管喧鬧一時卻難以扎下根來并長成茂樹。更重要的是,引進外來術語與理論的目的必須明確,它不應該是臨時的應對工具,也不是僅僅為了否定傳統而作大面積的術語換代,而是為了重建自己的文化與闡釋系統,包括批評系統。這也就是說,最終還是要有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話語和自己的思想。”這段話大致呈現出蔣述卓文化詩學構想的方法理路及價值取向。

第一,在西方文化研究啟發下建立一種“大文化”概念的文化詩學。80年代中期,受西方新批評及形式主義美學的影響,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存在著將文學文本與具體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分離出來進行研究的傾向,越來越走向一種封閉式、單一化的形式主義批評。而西方文化研究對80年代以來的中國人文學科的具體影響和沖擊,在于重新將文學文本向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等多重視野開放。比如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批評“從文本與歷史語境的關系去研究文本,觸犯了新批評和結構主義的形式主義”。新歷史主義試圖解構以往那種認為歷史是客觀獨立的觀念,認為不存在任何客觀的歷史,歷史總是由具體的人在各自歷史語境下所敘述出來的。西方文化研究以及新歷史主義批評,為文學研究如何重構文學與社會、文化、民族的關系帶來了重要啟發。

蔣述卓的文化詩學觀念,就力求避免以文本為中心的偏執一端的語義學批評,而試圖立足于文化,站在文化哲學的角度來批評文學、闡釋文學。他以文化關懷與人文關懷作為價值基點,提出了文化詩學的三個層次:一是要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作品表現出來的文化哲學觀及其提供了怎樣的文化觀和文化思想;二是要把作品描繪的社會心態、人物命運與心態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去分析,揭示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及其反映出來的社會文化心態;三是要站在跨世紀的角度,著重關注作品對文化人格的建設問題。事實上,蔣述卓文化詩學的“大文化”文學研究思路,早在他提出建立文學史研究的“文化史派”時就已成形,即從文化學的角度來從事文學史研究。這種文化學文學史研究的涵義主要在于四個方面:一是將文學視為大文化整體結構的一部分,通過考察文化在不同時期的流動與變異,揭示文學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民眾心理和情感、社會風尚和社會理想;二是對作為文化形象的文學史作深層次的文化分析;三是揭示文學與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以及傳統性格之間的內在聯系;四是把文學與漢語語言、書法乃至中國的繪畫、雕塑、舞蹈等文化現象的演變發展及其特性綜合起來研究。可以說,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文學,是蔣述卓受西方文化研究的影響以及在跨學科發展趨勢下提出來的文學研究路徑,另一方面,蔣述卓的文化詩學建構與一味追逐西方理論潮流不同,其文化學文學研究始終強調以中國傳統的文學與文化經驗作為研究對象。

第二,蔣述卓的文化詩學構想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淀,受時代思潮和學術思潮變化的影響,其研究領域從佛教與中國文論關系研究,到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研究再到文化詩學的理論及批評實踐,這個過程有著清晰的學術脈絡的自然延伸。對宗教與文藝關系的研究是蔣述卓的學術起點。他從80年代中后期師從王元化先生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時就開始關注宗教與文學的關系,其博士論文《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較早體現了“文化學”研究的思路,側重從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考察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學思潮的影響,著眼于中國文學思潮的變化過程對佛教思想的直接借鑒和吸收。蔣述卓后來相繼出版的著作如《佛教與中國文藝美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山水美與宗教》(稻禾出版社1992年)、《宗教藝術論》(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宗教文藝與審美創造》(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將研究領域從宗教文論擴大到整個古代文論,以考察佛經理論及翻譯與中國古代文論和美學理論的關系。90年代中期,“中國古代文論現代轉換”成為學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蔣述卓看來,這場文化爭論的價值實質在于古代文論的價值重估與西方文論的價值衡定。而對于如何實現“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蔣述卓以“總結、融合、創造、運用”進行概括,其中,總結是基礎,融合是方法,創造是關鍵,運用是目標。由此出發,一方面,蔣述卓在系統總結、梳理、解讀、闡釋中國古代文論的重要范疇方面做了大量的學術工作,對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和批評史的學術進程進行了集中的研究和評述;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蔣述卓又致力于思考如何以古今對話的意識和中西比較視野,試圖創造既有世界性眼光、能夠解決全球性的共同詩學問題,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能確立我們在世界文壇地位的新型文論話語。當然,無論是宗教理論研究、古代文論研究還是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研究,與“文化詩學”的理論和實踐并不完全等同,但不可否認,蔣述卓在這些學科領域的跨界實踐,在學術涵養、知識積累、理論方法、研究視野等方面為其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三,走中國文學批評的文化詩學之路。蔣述卓的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指向著本土理論話語及闡釋系統的建構。他主編的《文化詩學:理論與實踐一一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跨文化視野與現代化進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立足于對文學批評現狀的考察,進而反思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對本土傳統與西方現代兩種話語資源的鑒取經驗及教訓,從“文化詩學”這一富有開放性、創造性的視角,探討創建文學批評新路徑的可操作性。蔣述卓對中國文學批評的文化詩學之路的考察,建立在文學批評的跨文化視野和現代性進程的雙重視域中。他指出:“文學批評的跨文化視野,解決文化詩學建構中的中西對話問題;而現代性進程,則解決文化詩學建構中的古今融通問題,二者構成我們對中國文學批評的文化詩學之路的考察與實踐。”其中,跨文化視野對巴赫金的文化詩學、韋勒克的文學批評概念、弗萊的神話原型批評、海登·懷特的新歷史主義批評、厄爾·邁納的比較詩學、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文化批評等西方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異域經驗”在中國的本土接受過程進行考察,從而以中西對話的方式來總結西方文化詩學的取鑒經驗。而現代性進程則從文化詩學批評實踐的視角,對王國維、郭沫若、聞一多、朱光潛、宗白華、王元化等代表性中國學者的批評實踐進行分析,試圖探討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在現代性進程中如何融合古今的問題。蔣述卓文化詩學的重要價值向度,是探索如何通過引入西方理論方法、立足本土的現實經驗,重新激活中國古代文論的方法和資源。而這某種程度上延伸了宗教文藝研究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進而將文化詩學貫穿到“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整體思考之中。

文化詩學存在著理論和實踐兩個重要維度。在理論層面,對文化詩學的歷史淵源、理論架構、研究對象的界定和分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將理論訴諸于具體的話語批評實踐。蔣述卓文化詩學的獨特性在于他試圖在文化詩學理論建構的基礎上,開辟一個實踐性空間,并不斷召喚批評的持續進入以豐富文化詩學的理論維度。蔣述卓最早提出文化詩學時就強調文化詩學是一種文化批評,是不同于以往那種僵化的意識形態批評以及簡單借鑒西方理論的文化批評,而是“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語境、具有新世紀特征、有一定價值作為基點并且有一定闡釋系統的文化批評”。而這就涉及到批評和理論的關系問題。

韋勒克在《批評的概念》中對文學史、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界定。根據韋勒克的論述,在西方文學研究領域存在這樣的觀點,即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是文學的寄生蟲,也就是說,在文學作品、文學史面前,文學理論及批評某種程度并不存在獨立的價值思想和知識結構,文學批評沒有自身的獨立性。但是,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文化研究理論的興起,理論及批評的重要性卻在不斷增強。理論的現代性分化,使文學理論及批評擺脫了以往的“寄生性”,甚至理論、批評僭越了文學理論和批評,其主體性被強化,逐漸滲透到人文學科內部。如果說,傳統的文學理論及批評更多還是局限在文學作品、文學現象、藝術創作、美學經驗等文學性領域,那么批評理論話語的不斷擴張,其主體性不斷增強的重要標志就是試圖將一切可供研究的對象都視為一種“文本”,不管這種文本是文學的還是非文學的。整體上,西方文化研究理論對人文學科領域的占領,具體表現于對傳統“本體論”思維的顛覆,而將理論視野從形而上的問題中掙脫出來,“轉向微觀而具體的實際經驗,開始轉向日常生活,轉向世俗文化”。由此,一切理論都可以成為不同學科的話語資源,而理論的知識運用,就是通過批評來完成。

不管國內學界如何強調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的區別,從本質上看,文化詩學的理論及批評實踐,深刻地受到文化研究的影響,即試圖將一切對象都視為文本并不斷援用各種理論話語介入批評。在國內學界,文學批評向文化批評范式的轉變,曾經引發過熱議,甚至文學研究邊界的拓展一度成為備受爭議的焦點問題——即能否將中國城市化、市場化進程中出現的網絡小說、時尚雜志、流行歌曲、游戲動漫等流行文藝以及城市景觀、超級廣場、時裝表演、酒吧、廣告等消費現象納入到文學研究領域?對此,國內不少文化詩學研究者往往選擇將文化詩學引入古代文化及文論研究領域,并使之成為拒絕研究當下流行文藝及大眾文化的重要理由。相對而言,蔣述卓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實踐性的視野來看待文化詩學。在他看來,本土理論話語和方法的建立,既需要引入西方理論并對之進行改造,也要融合中國已有的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經驗,同時,更離不開對當下的文藝現象和經驗進行批評實踐。

蔣述卓文化詩學的批評維度,也成為他試圖以一種跨學科、跨文體、跨文本的跨界實踐,將文學研究視野延伸到對媒介、消費時代文學、流行文藝等鮮活的文化現象進行考察的重要動因。蔣述卓于1997年出版的《在文化的觀照下》就大致呈現出他的學術研究從宗教與藝術關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古代文論現代轉換到文化詩學以及當代城市文化的轉變歷程。這本書收錄了蔣述卓最早的幾篇思考城市文化的文章,可以說是其城市詩學研究的起步。他試圖從文化詩學的角度進入城市研究,在全球化進程加快、城市化問題日益突出的文化現實趨勢下,以一種文化的、審美的積極眼光去考察城市的獨特時空,探求城市生活的詩意成份,探討如何正確認識和發掘城市人的文化生態和審美心態。之所以強調“積極”,是因為“城市”不管在西方后現代語境還是在中國歷史文化語境,其形象并不正面,反而一直顯得陌生而疏離。90年代以來,國內學界對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理論的深信不疑,使許多知識分子對城市化以及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有一種排斥性的批判立場,甚至連是否應該將城市規劃、購物中心、街心花園、超級市場、流行歌曲、廣告時裝、環境設計、居室裝修、健身房、咖啡廳等大眾文化景觀納入文藝學的研究對象之內,這個問題都曾一度引發過極其激烈的討論。而蔣述卓作為國內最早提倡城市文學、城市詩學的學者之一,在《城市文學--21世紀文學空間的新展望》(《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4期)里,就肯定了城市文學對于拓展中國文學的表現空間和審美格局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從城市文學研究進一步拓展到城市文化研究,如對廣場文化、都市文化風景線等城市文化空間的研究,構想對城市建筑、道路、交通、購物商城、社區文化、時裝表演等進行綜合研究,從而呈現出文化詩學批評實踐的開放性視野。

蔣述卓的文化詩學批評實踐對當下的流行文化及審美經驗的積極介入,這種文化立場并不是對消費主義和市場邏輯的無條件妥協和認同,而是試圖去理解這個時代的復雜文化面向。在《消費時代文學的意義》(《文學評論》2005年第6期)中,蔣述卓從文化研究的視野對消費時代文學的意義生產作了積極回應,提出要正面理解消費語境中的文學存在,并希望藝術家和理論家拿出更具獨創性的作品以應對消費時代的挑戰。他于2010年出版的《傳媒時代的文學存在方式》嘗試更為系統地考察文學與消費時代中一切文學媒介形式的關系,其中包括網絡、影視、圖像、廣告、短信、博客、流行歌詞及媒體批評等,通過考察當代文學的媒介語境,探討這一語境下文學的價值取向和表意方式的歷史性變化。蔣述卓充分重視媒介演變對于文學發展的影響,即便在當代媒介文化對傳統文學帶來巨大沖擊的趨勢下,他依然試圖以一種開放而多元的視角來理解消費時代文學的生態及其意義。這種研究立場與態度,是試圖呼吁學界用一種更為積極的、辯證的思維去理解傳媒時代文學存在的價值及其發展前途問題。當然,對于介入大眾傳媒、消費文化研究的呼吁,如今已失去以往的開拓性意義。目前,更具實質性的探索應該是深入理解、把握并揭示流行文藝生產傳播機制及其背后的價值觀變化。蔣述卓等著的《流行文藝與主流價值觀關系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正是以新的研究視角,對流行文藝的形成機制、藝術倫理、傳播效用、價值取向、發展走向等進行學理界說。在《流行文藝與主流價值觀關系初議》(《文學評論》2013年第6期)中,蔣述卓以一種互動性視角來考察流行文藝和主流價值觀的關系,并揭示出流行文藝在個體精神的表達方式、表現主題和內容、思想探索、表達姿態、藝術形式創新等方面為主流價值觀提供的積極因素。

整體而言,蔣述卓以開放性文化視野與綜合的跨界方法,對城市詩學、消費時代文學、流行文藝等城市文化經驗與現象的介入式研究與批評,為文化詩學實踐開辟了廣闊的批評空間。

盡管90年代以來文化批評深刻地滲透到文藝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影視批評、傳播學等學科領域,但這并不意味著西方文化理論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出現問題。學界對此所進行的反思和批判,也構成了文化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而蔣述卓關于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原則和功能諸問題的探討,及其對審美原則的強調,對于糾正文化研究的弊端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文化詩學批評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方向。

首先,是對“文化批評泛化”的批評。批評的泛化是批評主體性不斷擴張的后果。批評本質上是對理論的運用和實踐,因此,批評實踐需要強化理論的操作性,這就意味著批評的可能性是建立在有多種理論資源支撐的基礎之上。蔣述卓對文化詩學的實踐就強調“操作性”,即文化批評的操作者應該運用什么話語、方法進行操作?當然,這里的“操作”是從理論實踐層面而談的,但是,如果理論的操作者缺乏一種謹慎的態度,對理論的可操作性過分執迷和推崇,這不僅容易導致文化批評淪為單純的話語游戲,更容易導致文化批評對象的無限泛化。在《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功能與原則》一文中,蔣述卓對文化研究中批評對象的泛化、西方理論先行、政治意識形態化等現象進行了揭示和批判。這些問題的存在,其本質是過分執迷于用西方理論框架來強行解釋中國問題,而無視中國本土文化生態的復雜性與變異性。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盡管我們承認,任何理論操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游戲特征,但是,一切理論話語實踐都應該指向一種價值觀分析及其價值重構功能,要從中國本土現實語境來思考西方理論對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的適用性,不斷反思理論的效用。對此,蔣述卓指出:“借用理論的同時反思理論的效度,從而從中國問題本身來形成我們自己的闡釋方法和話語建構。”理論操作過程中批評話語的運用,必須要避免話語的過分游戲化以及批評對象的過于泛化。因此,回到韋勒克所強調的“批評最后必須以得到有關文學的系統知識和建立文學理論為目的”,對于確立“批評”的功能和價值有其必要性。而本土文化研究的重要功能則在于“對大眾文化產品進行價值分析并維護大眾文化發展的文化生態”。一切理論話語的延展,都應該以大眾文化作為文本分析的對象,以大眾文化價值觀的構建作為價值依歸。這是蔣述卓對文化研究中批評對象及批評話語的不斷泛化趨勢的及時的提醒和糾正。

其次,文化詩學批評應堅持審美性原則。對審美性的強調和挖掘,是蔣述卓文化詩學一以貫之的價值向度,而“文化研究本土化”作為文化詩學批評實踐的組成部分,同樣需要堅持一種審美性原則。蔣述卓指出:“在文化研究的視角中,主要將研究對象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強調審美的方面比較少,而文化詩學批評,是將西方理性的觀察、哲理的思辨,與中國傳統感悟式的批評相結合;既包含著對研究對象意義的揭示,也包含著審美的感悟;既要有一種文化的眼光去觀照文學,同時在表達時不要忘記文學的初心——審美。”事實上,國內學者對文化詩學的提倡,某種程度正是試圖糾正文學批評過分偏重文化研究權力話語分析而忽略審美判斷的弊端。童慶炳先生曾深刻揭示出文化研究的社會學或政治學批評旨趣,認為文化研究并不重視對文學自身的審美性、詩意性進行闡釋,因此對文學作品的好壞優劣缺乏審美判斷力。但童慶炳先生往往是站在法蘭克福學派的立場來批判大眾文化,認為大眾文化不過是一種欲望化的、身體的、感官的低層次審美,從而判定審美性與大眾文化無緣。因此,童慶炳先生某種程度是拒絕將大眾文化的審美性納入其文化詩學視野之中的。與之不同的是,蔣述卓盡管同樣以強調文化詩學的審美性來彌補文化研究的不足,但他對城市文化更為積極的態度,使其在文化詩學批評中一直試圖以一種文化的、詩意的眼光從城市文化、消費文化、流行文藝中挖掘審美性。在蔣述卓看來,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同樣需要通向一種審美研究,需要重建一種審美原則,換言之,審美原則的確立,是進一步深化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基本前提。事實上,盡管視聽文化媒介已經大范圍地占據了大眾文化傳播的空間,但是大眾文化生產所依賴的文化創意產業,其核心構成依然是文學藝術,而且,文字、書面語依然是視覺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敘事媒介。那么,構成視覺文化、流行文化、城市空間的一切聲音、圖像、影像、文字、線條、旋律、色彩等等審美形式,都應該具有可供挖掘和闡釋的審美性以及審美教育價值。因此,“審美性”及審美原則,是蔣述卓為文化研究本土化所確立的一種價值維度,也是其文化詩學在介入城市詩學、文化產業、消費時代文學、流行文藝等領域的批評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論結晶。

第三,文化詩學批評審美維度的確立,還離不開中國詩學傳統的現代參與。在許多學者看來,文化詩學相比文化研究之所以更能夠確立一種審美性維度,一方面在于“詩學”這個提法本身就蘊含著某種審美詩意性,另一方面在于中國詩學傳統的思維方式與理論形態本身就是“詩意性”的,因此,能夠有效提升文化詩學批評的審美性維度。比如蔣述卓較早在《中國古典文論表達方式的東方特性》《中國古代詩學的原創意識》等文章中就明確指出,中國古典文論常常用具象來表達審美感覺,中國古代詩學盡管表面看缺乏準確的邏輯界定,但由于它注重揭示范疇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反而更能把握藝術內部的聯系。實際上,對中國詩學傳統的獨特性、原創性、審美性的強調,本身包含著一種與西方文論進行“較勁”的意識,20世紀中國比較詩學的學科建構也與此有關,即試圖辨析中國與西方的文論的異同來建立文化對話、表達文化訴求。與西方古典文論重視以體系性、邏輯性、抽象性的思維方式來建立審美判斷不同,中國古典詩學更多呈現出一種直覺、感悟、散漫式的思維特征以及濃厚的東方美學色彩。中國古代詩學不是沒有批評的傳統,比如有很多“詩品”“詩話”“詞話”,但更偏向于一種“點評”式話語特征,重品評和頓悟,在語言形態上大多是“以詩論詩”,從具象到具象。因此,中國古典詩學無論在理論、思維還是在語言層面,都以一種模糊的整體感悟保留了詩意美感。在蔣述卓看來,這正是文化詩學批評當代建構中不應被忽略的獨特的理論和精神資源。他指出:“之所以稱‘文化詩學,就是要求文學的文化批評必須保持審美性。這種文化批評的審美性,亦著重在發揚中國傳統批評理論與方法的優勢,使傳統文學理論與方法在現代化的轉化過程中得到審美維度的再確立和審美意義的再開掘。”中國傳統批評理論與方法的優勢就在于審美性。“文化詩學批評的審美特性在于它的詩意描述與感悟式批評。它是中國傳統詩學批評的發揮與提升。它保留中國傳統批評的審美感思與審美生發性,力求做到給讀者留下審美的空白,觸發讀者更多的審美聯想。”當然,中國傳統的品評式審美批評方式不是沒有缺點,有時過于散漫碎片、過于主觀、過于自娛自樂。因此,中國詩學傳統在走向文化詩學批評實踐過程中必然要接受現代選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其關鍵也在于如何充分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文論那種相反相成的哲學思維以及頓悟式的詩性思維和感物傳統,以之作為一種精神和思想資源運用到文化詩學的批評實踐中。而這種文化詩學批評實踐,又需要在文化傳統與當代文藝批評的互動與對話中來完成。在蔣述卓看來,對中國古代詩學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的繼承與發揚,既是中國古代文論現代轉化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理解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推動中國當代文論創新的關鍵。可以說,蔣述卓的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實踐,是試圖接通傳統與現代,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本土文藝理論話語進行更新與重構。

文化詩學批評應該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批評,由此才可望經過一段歷史實踐之后逐漸沉淀為一種“批評理論”。這也是蔣述卓在提出文化詩學的理論構想之后,迅速地投入到具體文藝現象的批評實踐中的根本原因。但正如蔣述卓所強調的,盡管30余年來他的學術研究領域從宗教文藝研究、古代文論研究到文化詩學批評與城市詩學、流行文藝、文化產業等方面不斷拓展和延伸,但從跨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文學,以文化的視野去拓展文學研究的領域與方法,以文化的見識去開掘文學的價值與內涵,一直都是他所堅持的學術方法和學術追求。因此,蔣述卓的文化詩學理論及批評始終是當代性的,始終指向文化價值的建構,強調在跨文化、跨學科、跨媒介的批評中,從本土問題出發形成自己的理論經驗。

猜你喜歡
理論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神秘的混沌理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黄色爱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青青国产视频|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视频| 五月天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58av国产精品|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亚洲伊人天堂|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国产你懂的|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天堂|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a级片|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毛片一级在线|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欧美在线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免费激情网址| 国产一二视频|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99国产视频| 青青操国产|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任我操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青青操国产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不卡影院| 亚洲人免费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a毛片在线|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