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德志 福建省泉州市食品藥品執法支隊
目的:分析2017年泉州市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中心受理案件反映的主要問題,為下一步食品藥品監管方向提供依據。方法:收集泉州市2017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中心受理的3 145件案件進行分析。結果:流通環節的投訴舉報量最大,達2 201件,占70.0%;餐飲服務及使用環節487件,占15.5%;生產環節457件,占14.5%。結論:流通環節是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主要案件來源,應加強流通環節業務培訓,更好地服務群眾。
資料來源: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2017年泉州市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中心受理案件3 145件。(詳見表1)
1.流通環節
流通環節,投訴舉報量占70.0%。一是經營的產品質量有問題,主要反映在超市、食雜店、菜市場等處購買到保質期內變質的食品或者食品里混有異物。二是經營過期、假冒偽劣、非法進口的食品。三是產品沒有任何標簽標識或外包裝標簽標識不符合有關規定。
2.生產環節
一是生產不合格食品問題,主要反映食品企業篡改食品生產日期、違法添加非食用原料、食品中有異物等問題。二是無證生產。三是產品包裝標識標注不符合相關規定。
3.餐飲服務環節
在這個環節主要包括餐飲服務單位衛生條件不符合要求、無證經營餐飲、經營腐敗變質食品、食品中混有異物等問題。
藥品投訴主要集中在流通環節,占72.2%,其次是使用環節和生產環節,分別占21.6和6.2%。反映的主要問題:一是非法添加的問題;二是藥品的質量問題,包括假冒偽劣、三無產品、出現身體不適等;三是違規經營藥品的問題。如有群眾反映泉州市內多個縣(市、區)的數家藥店未憑處方單銷售處方藥。

表1 全市受理投訴舉報件所對應環節分布情況表
化妝品投訴主要集中在流通環節,占60.8%,其次是使用環節和生產環節,分別占35.3%和3.9%。反映的主要問題:一是質量問題,如群眾反映使用某化妝品店銷售的佰草集產品后,臉部出現紅腫,懷疑該產品有質量問題;二是銷售不合格產品,包括標簽標識不規范、銷售三無產品、銷售過期產品、非法進口等。
特殊食品投訴主要集中在流通環節,占70.0%,其次是使用環節和生產環節,分別占27.5%及2.5%。反映的最主要問題是虛假宣傳、夸大宣傳、違規經營。此類舉報件最大的特點是投訴舉報人大部分為老年人。
2017年對于醫療器械的投訴舉報反映的問題相對較少,主要在流通環節,占69.0%,其次是使用環節和生產環節,分別占27.0%和4.0%。反映的主要問題是銷售不合格產品及虛假宣傳、夸大宣傳。
針對流通環節點多、面大、分散的特點,筆者建議一是相關職能單位要依托投訴舉報基礎數據統計進行挖掘和分析,及時研判投訴舉報新動向并制定對策,加大對本轄區流通環節的監管與督導力度。二是食品藥品作為特殊商品,投訴舉報不宜調解。北京市律師協會的律師表示,跟舉報人和解完全是騙子編出來的理由,一旦商家遇到此類情形,舉報人已涉嫌詐騙,建議商家盡快報警,且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三是在核查過程中發現有大量未在實地經營的電商,這是近年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件的新增長點,這讓人質疑被投訴舉報人在申請行政審批時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實,建議審批部門(科室)在審批《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件時,一定要重視經營場所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