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玲 四川省眉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本文分析了當前食品生產企業在質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并從價值觀、管理方法、對標提升、質量檢驗、質量考核、添加劑管理、質量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指導企業提升質量的方法。
在我國,食品種類繁多,市場廣闊,可以分為16大類300多個小類。食品質量不僅關系企業發展壯大,更是關系千家萬戶生命健康,研究食品的質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四川省眉山市為例,該市泡菜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66億元,但全市64家泡菜企業中產值過億的僅10家,5 000萬以上的剛過半數。放眼全國,食品行業都存在這種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和區域化的特點,導致質量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我國食品大多以初加工為主,生產工藝相對簡單。企業經常采用價格競爭、廣告宣傳、市場營銷、銷售返點等措施來開展市場競爭,卻很少立足根本,通過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來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2000年廣東“毒大米事件”、2003年“敵敵畏金華毒火腿”、2003年的“大頭奶粉”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還有諸如頭發醬油、蘇丹紅鴨蛋、藥水豆芽、“地溝油”、“僵尸肉”等,舉不勝舉。
部分企業盲目追逐經濟效益,對《食品安全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貫徹不力,不嚴格按標準生產,不注重誠信自律,甚至鋌而走險,不惜觸犯法律。
很多企業質量管理粗放,簡單認為設立品管部(檢驗部)、建立檢驗室、開展出廠檢驗就是質量管理的全部內容,很少引入現代質量管理模式。
只開展了出廠檢驗,未開展原材料檢驗和過程檢驗;檢驗指標往往未覆蓋微生物、農殘、重金屬等重要安全指標;檢驗設備中高端設備配備不足。
大部分企業把技術要求最低的強制性標準作為產品標準,少有企業能主動采用先進標準,在制定企業標準時也存在核心指標“就低不就高”、指標數量“就少不就多”的情況。
多數企業沒有質量口號,缺乏質量理念,沒有濃厚的質量文化氛圍。企業領導層缺乏對高質量產品的追求,員工缺乏生產高質量產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企業應牢固樹立“質量第一”“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效益”等質量觀念,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煉獨具特色的質量文化,并加強宣傳,力求深入人心,讓追求高質量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
企業應在管理層中設立首席質量官,統攬質量管理。積極申報HACCP認證、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體系認證。還可采取5S模式來規范企業生產過程現場管理,通過PDCA循環來提高質量管理效益,采用卓越績效管理來幫助企業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等。
標準是企業發展的引領因素。企業應對照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把產品的核心指標作為對象,開展對標提升行動。能夠達到先進標準水平,要力爭達到;不能達到的,要爭取在產品現有水平上實現大幅度的提升。通過對標提升,提高食品質量,提高企業在行業的地位和競爭力,以占領更大市場。
首先,要完善檢驗環節,全面開展原材料檢驗、過程檢驗和出廠檢驗;其次,要加大投入,配備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等重要檢測設備;再次,要完善檢測指標,在常規理化檢測基礎上,積極開展致病性微生物、農殘、獸殘、生物毒素和重金屬指標的檢測;最后,還要定期開展比對檢驗,以保證自檢的準確性。
把質量作為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質量工作成效與企業員工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在質量出問題實施經濟懲罰的基礎上,對質量工作成效突出、質量攻關取得重大突破、質量改進創造經濟效益的員工實施獎勵。
目前,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 000多個品種,常見的有防腐劑、甜味劑、膨松劑、增稠劑、香料等。添加劑應嚴格按照標準使用,應嚴格控制在改善食品色、香、味和滿足防腐及加工工藝需要的范圍之內。企業必須安排專人管理,指定專門場所堆放,建立專門臺賬,并隨機抽查,確保規范使用。
質量品牌是企業打造百年老店、追求產品溢價、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的“重要法寶”。“貴州茅臺”“可口可樂”“星巴克咖啡”等知名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食品企業應當積極爭創質量品牌,為自己構筑競爭“護城河”,合理賺取高于市場的利潤,并力爭成為人們消費文化的一部分,延長生命周期,真正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