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軒 鞍山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甲基汞屬于有機汞,系親脂性毒物,主要侵犯神經系統、損害腎臟,此外亦可致心臟、肝臟及皮膚損害。甲基汞對環境的污染常見于海洋,經生物富集效應[1]傳遞至魚蝦貝類等海產品中。因此,我國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對海產品中甲基汞的含量有嚴格的限量。本文選取咸魚干、無鹽干海米、鮮黃花魚、鮮蝦、鮮扇貝和鮮海螺等常見海產品,分別按種類和部位測定其中甲基汞的含量,經比較分析,得出結論,為百姓的飲食安全提供有益參考。
樣品中甲基汞經超聲波輔助、5 mol/L鹽酸溶液提取后,使用C18反相色譜柱分離,色譜流出液進入在線紫外消解系統,在紫外光照射下與強氧化劑過硫酸鉀反應,甲基汞轉變為無機汞。酸性環境下,無機汞與硼氫化鉀反應生成汞蒸氣,由氬氣帶入原子熒光光譜儀的原子化器中,在汞空心陰極燈照射下,基態汞原子被激發至高能態,在由高能態回到基態時,發射出特征波長的熒光,其熒光強度與汞含量成正比。甲基汞由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峰面積定量。
共選取六種常見海產品,實驗過程參照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5009.17-2014)第二篇。
1.2.1 試劑準備
甲醇(色譜純);氫氧化鉀(優級純)、氫氧化鈉(優級純);鹽酸(優級純);硼氫化鉀(分析純)、過硫酸鉀(分析純)、乙酸銨(分析純)、L-半胱氨酸(分析純)。
1.2.2 樣品處理
將樣品分四組制備:分別為各樣品整體部分、可食用肉質部分、內臟及頭部。使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混勻樣品,采用四分法取樣。各組樣品編號后,均稱取1.0 g左右(精確至0.001 g)置于塑料離心管中,加入5 mol/L鹽酸溶液放置過夜,室溫下超聲水浴提取,4 ℃以下離心。準確吸取2 mL上清液至5 mL刻度試管中,緩慢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將pH值調至7左右。加入L-半胱氨酸溶液,用超純水定容至刻度,使用0.45 μm有機系濾膜過濾后制成待測液,同時做空白試驗。
1.2.3 實驗測定
以5%甲醇+0.06 mol/L乙酸銨+0.1% L-半胱氨酸為流動相,6%鹽酸為載流液,0.05%氫氧化鉀+2%硼氫化鉀為還原劑,2 g/L過硫酸鉀為過氧化劑。使用GBW08675 甲基汞溶液標準物質作為標準樣品,配制濃度為1、2、4、6、10、20 ng/mL的標準系列。使用海光LC-AFS9600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用儀進行測量,進樣體積100 μL。
1.2.4 實驗結果分析
由實驗數據(見表1、表2)可知,按種類劃分,甲基汞含量降序排列為咸魚干、無鹽干海米、鮮海螺、鮮扇貝、鮮黃花魚、鮮蝦;按部位劃分,含量呈現內臟>頭部>整體>可食用肉質的特征。

表1 六種海產品中甲基汞含量比較

表2 六種海產品各部位甲基汞含量比較
伴隨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海產品的消費量也呈增長態勢,其中甲基汞的含量也日漸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為降低環境污染物對健康的損害,同時也使用實驗數據破除網絡謠言,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特進行本次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建議在食用海產品時,優先選擇新鮮海產品,去除內臟及頭部,選擇可食用肉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