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榮華 左丹 邱恒亙 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貴州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檢驗中心;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中國食品分類存在不統一性,行業、監管部門各自按照自身工作需要進行分類,在數據互通融合、檢驗檢測結果判定和數據統計方面存在著困擾。本文以蜜餞為例,蜜餞種類繁多,分類眾說不一,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和出版物上也存在不一致性,給該類食品監管帶來一些實際問題。筆者經查閱相關標準和圖書,整理歸納,比較分析,提出建立食品的統一分類系統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和迫切的問題。
蜜餞是中國民間糖蜜制水果食品。流傳于各地,歷史悠久。以果蔬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等加工工藝制成的食品。近年來,蜜餞工業發展迅速,生產能力大幅提高。蜜餞種類繁多,分類眾說不一,就是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和出版物上也不一致,給該類食品監管帶來一些不便。
現行的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蜜餞的定義和分類沒有得到統一。術語和定義中,SN/T 3030-2011、GB/T 10782-2006、GB 14884-2016三個現行標準對蜜餞術語和定義描述不盡相同。分類具體情況列于表1。

表1 現行標準中蜜餞類別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標準分類不統一,一方面是類別數量不統一,分五類、六類、七類均有,另一方面是類別名稱不統一,如果丹(餅)類和果丹類,蜜餞類、其他類、糖漬類、糖霜類在不同的標準中不統一,對應關系也不好界定。
國家食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生產許可發證工作需要,將蜜餞歸類在“水果制品”下一級,分六類:蜜餞類、涼果類、果脯類、話化類、果丹(餅)類、果糕類。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食品標準公共服務平臺將蜜餞歸類在“水果制品”下一級分六類:糖漬類、糖霜類、涼果類、果脯類、話化類、果糕類。
國家衛計委基于化學污染物監測需要將蜜餞歸到“水果及其制品”下的“加工水果”類中,下一級分六類:涼果類、果脯類、話化類、果丹(餅)類、果糕類、果醬類。
國家衛計委基于微生物污染物監測需要將蜜餞歸到“水果及其制品”下的“加工水果”類中,下一級分五類:涼果類、果脯類、話化類、果丹(餅)類、果糕類。
由中國營養學會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中國食物成分表》,書中將食物分21大類,其中,蜜餞歸到“糖和蜜餞類”的大類中,蜜餞類包括果脯、蜜餞等傳統食品。按照制作工藝,含水但不帶汁的稱為果脯,如蘋果脯、梨脯等。 蜜餞指用濃糖漿浸漬的果品。涼果也是我國傳統食品,一般涼果保持了原果的整體形狀,表面較干,有的呈鹽霜狀如柿餅。在本書中,將涼果歸到“水果類及制品”中。
目前,正處報批階段的國家標準《蜜餞通則》將蜜餞分六類:蜜餞類、果脯類、涼果類、話化類、果糕類、其他類。
不管是標準還是部門工作文件、出版物都存在著分類不統一的問題,這樣的不統一不只是存在于蜜餞這一類食品,建立食品的統一分類系統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和迫切的問題;縱觀各標準,蜜餞都沒有歸為蔬菜制品的先例,是不是考慮蜜餞的術語和定義中蔬菜不納入定義;蜜餞本身分類之一為蜜餞類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其他的分類不屬于蜜餞類;蜜餞通則新標準的發布前應充分考慮統一和融合性,以便統一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