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嬌
1.2.2 培訓方法
科室制定專門的護生學習計劃表,統一規范臨床教學內容和方法。1個月的實習時間分為4周,每周設有周計劃,并安排專門的護士帶教。帶教護士需是本科學歷,具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科室總帶教老師必須有1周以上的帶教時間,同時負責分析、總結每位護生在本科室實習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主要有:①對于科室重點的臨床教學內容及操作,給予理論教學、幻燈片(PPT)講解、視頻擴充及言傳身教的示范。②確保每位護生至少參與1次科室的護理查房,并要求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對于有疑問的問題,大家討論并給予專門的講解。③除第1周外,給護生充分的時間熟悉科室的環境和業務,第2周和第3周是本科室實習的關鍵階段,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落實到位。第4周總結并解決存在的問題。④本科室實習結束前,總帶教老師與護生之間有1次座談會,交流心得體會和存在問題。⑤每1輪實習結束,總帶教和其他帶教老師要彼此交流、反饋,不斷完善帶教方法。
1.2.3 統計學方法


表1 培訓前后護生學習積極性得分比較 分
本次調查共發55份問卷,收回55份,回收率100%。詳見表2。
表2護生對培訓的滿意度(n=55) 人(%)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15年—2016年在肝膽外科實習的55名護生培訓前后:專業認同感、專業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風險安全意識性4個方面單項比較和總體比較均優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護生對于培訓內容的滿意度也較高(≥65.45%),學習積極性明顯較前提高?,F主要從臨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方面,歸納總結提高臨床護生學習積極性的具體改進措施。
專業認同感,即護生承認自己的專業定位及價值并從心底接受自己的專業,對這個專業的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有研究表明,護士的職業認同水平明顯低于其他職業人群[1]。在專業實踐及實習過程中,護理界老師與前輩對護生的正確引導,傳授臨床工作經驗,鍛煉積極溝通能力,對培養護生專業認同感有促進作用[2]。護生專業認同感主要是在學校里完成,但參與醫院實習后,多數護生發現臨床工作臟、亂、累,擔驚受怕,導致專業認同感降低,學習積極性下降。我科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不僅注意強化護生的專業認同感,開展護理專業思想教育,明確職業定位,還注意引導護生增強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護生醫院學習的積極性。護生積極的專業認同感不僅有利于提高工作熱情、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更重要的是穩定護理隊伍,減少人才流失,促進護理學科的積極發展。
醫院學習主要包括理論、技能、溝通。理論的學習是對學校學習的鞏固和加強,技能的學習是一種實戰演練和人文關懷,溝通的學習主要是語言的表達。相同的話語不同的表示方式,達到的效果截然不同。當今社會病人及家屬由于住院費用較高、住院治療效果不滿意及個人素質差異等,對醫院懷有不滿情緒,導致病人對醫護人員的理解和信任度降低,在診療過程中對醫護人員服務稍有不滿就會引起投訴和糾紛[3]。護生處于臨床一線服務最低的一層,往往成為病人及家屬直接發泄不滿情緒的對象。因此在醫院實習過程中不僅要引導護生學會使用積極性的語言、樂觀情緒,同時要求掌握說話技巧,文明用語,發音準確,語調平緩,語言清晰、簡練、規范,學會使用病人所能接受的表達方式說話,還要鼓勵護生積極參加交接班、出入院宣教、術前、術后宣教等。循序漸進的培養護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其有效的溝通。
3.3.1 “理實一體化”教學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指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進行組合教學的一種模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關聯,激發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激情[4]。護生將學校學習的專業理論和技能知識回歸臨床并繼續鞏固、加強。我科護生學習不僅制定周計劃、月計劃,還鼓勵護生有自己的日計劃。臨床上結合實際遇到的疾病強化??浦R的復習與演練并注意檢測護生的掌握程度。使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5],使護生真正做到課前復習、課上思考、課后回味,幫助護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況,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為護生進入工作崗位積累一定的經驗。
3.3.2 醫院學習知識的來源
護生醫院學習知識有很多來源,除教科書外,還有三基、護理常規、核心制度、應急預案等,我院提供萬方數據庫、清華同方數據庫等供護生查閱文獻。此外,還要求其積極參與科室的教學查房、業務講座以及院內講座等。
3.3.3 醫院學習的具體實施
醫院學習是在醫院這一特殊的場所,環境復雜,面對群體特殊,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輿論的喧嘩和負面的影響。護生醫院學習壓力很大,在不影響病人病情的情況下,多鼓勵護生積極動手??隙ê驼J可護生的實習工作,護生清楚實習角色及任務,提高實習質量及效果[6-7]。醫院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積極參與很重要。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的要求下,鼓勵護生多動腦、多動手。臨床上要引導護生多看、多問、多想。多看病歷,了解病情,按時巡視病房并在護理操作時留心查看病人。多問,①指及時與帶教老師溝通;②多與病人溝通,詢問病人,獲得有意義的信息。多想,是在護理中遇有不正常現象或反?,F象時不要只看到現象的表面,要邊觀察、邊思考,找出該現象與其它現象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才能觀察出病情的轉歸。
3.3.4 培養護生風險安全意識
由于護理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學技術的局限性,再加上護生在醫院實習階段是處于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技術操作水平有限,人際溝通能力有限,護生風險安全意識淡薄、病人維權意識增強,護理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生跟隨帶教老師需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諸多方面給予病人關懷,以免在護理工作處理中稍有不當,發生護患沖突和護理糾紛[8]。我科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特別注意開展護理風險教育,培養護生具備預防風險安全意識的本能,注意臨床操作風險和開展職業防護風險意識的學習。逐步培養護生初步具備識別、預防、處理風險的能力。
護理工作是一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時刻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同時也承擔著風險。實習是縮小護生理論與工作差距的重要過程,由于當前醫療環境影響以及照顧病人、教師、其他護士等各方面的壓力感知,降低護生學習積極性及職業認同感[9-10]。參考國內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護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影響實習滿意度,進一步影響今后的職業發展[11-15]。對于即將步入護理行業的護生而言,要注意發揮主動性和自覺性,注意培養良好的工作品格,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提高日后的職業發展積極性。護生在實習期間首先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工作品格,要求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戒驕戒躁,成熟穩重,遇到問題不一驚一乍、慌慌張張,努力做到忙而不亂、快而有序。其次是要注意生活和工作上給予關心,及時發現護生生活上的不適和工作上的困擾,協助其解決面臨的困難,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圍。最后是增強交流,舉辦各種形式的座談、茶話會、集體會議等,必要時進行一對一溝通,以期待達到全方位了解護生、融入護生、提高護生。
綜上所述,提高護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不僅要有態度上的端正、思想上的認同、理論知識的豐富、實踐技能的演練還要注意溝通能力的學習,加強對護生的管理和關心,提高醫院學習效果,同時在護理教育中加以引導培養,使之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1] Feng R,Yun-Fang T.Socialisation of new graduate nurses to practising nurs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2,21(13):2064-2071.
[2] 周思佳,景文雙,張桃桃.專業性社會實踐活動對本科護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18):1920-1921.
[3] 石鎂虹,章樺,肖建磊,等.實習前后護生護理風險意識的調查與思考[J].護理研究,2014,28(10B):3704-3706.
[4] 姚珺,劉燕南,岳琳,等.理實一體化教學在外科護理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8C):2669-2670.
[5] 徐宏,郭佳,于長穎.高職高專護生應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10B):3706-3707.
[6] 盧曉莉.急診科不同階段實習生的帶教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07,4(3):112-113.
[7] 崔慧霞,劉華平,郭愛敏,等.臨床學習環境對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表現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1):41-43.
[8] 麗萍,丁禾,姚玉娟.實習護生職業成熟度與實習影響因素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349-1351.
[9] 崔沙沙,李娟,張蕾,等.護生臨床實習期關鍵事件應激源及應對行為的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3):195-198.
[10] 劉靜,周蘭姝,蔡穎君,等.本科護生臨床實習期的職業認同感與感知壓力及教師關懷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2):58,49.
[11] 杜建娜,劉彥慧,曹曉媛,等.護生臨床實習滿意度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1-4.
[12] 金爽.護生實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256-258.
[13] 劉彥慧,曹曉媛,張燕鳴,等.176名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滿意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75-278.
[14] 崔慧霞,劉華平,郭愛敏,等.護理本科生對臨床學習環境評價與其臨床實習表現關系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067-1071.
[15] 柳娟,蔣曉蓮,李小萍.護理本科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期望的綜合研究.華西醫學,2012,27(2):28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