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波
邳州市宿羊山鎮中心小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第二學段處于小學階段的中間部分,該學段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貫徹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優化教學策略,切實搞好第二學段的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點燃的火把。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者與評價者的作用,鼓勵學生去閱讀、發現、交流、分享,真正以學習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
例如,人教版部編本第五冊教材中《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然而,課文雖老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教學價值,先后被不同版本的小語教材收入。該篇閱讀教材在設計上圖文并茂,文字背景是西沙群島廣闊的海面;課文的空白處有一處揭示:“我發現這段話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而在先前的人教版課標本第五冊第22課在文后的揭示是:“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來話寫的。”仔細比較這兩處揭示,可以發現它們有著相同的關鍵詞,即“我”、“發現”、“一句話”,其中,“我”是“發現”的主人,這兩個關鍵詞蘊含的信息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從而培養他們從閱讀中發現的習慣,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而“一句話”是特指課文中的某一句話,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即找出一個中心句。揭示語的不同之處在于“發現”的著眼點不同:前者指向的是一個語段,后者指向的是一篇課文。指向語段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理解一個自然段的方法,通過尋找中心句感知某一語段的內容;指向一篇課文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中心句來感知課文內容。此外,這兩個揭示語是以小讀者的口吻呈現的,其蘊含的信息是小學生可以自主發現,也完全能夠從文本中發現一些內容或表達上的規律。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由主宰變為主導,由壟斷走向放手,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做探究發現的主人,從小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容”板塊針對第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閱讀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在此理念指導下,教師應注重加強朗讀指導與訓練,促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借此促進語言積累、增強情感體驗,培養語感能力。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就是一篇適合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它描寫景物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抒發了祖國大錦繡河山的熱愛之情。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出發,教學此文就要引導學生流連于課文的字里行間,邊讀邊想,感悟西沙群島的景色優美與特產豐富,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圖畫,同時加強語言的理解與內化,促進對優美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從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出發,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為實現這兩方面的教學目標,完成課后設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一任務,教師應緊緊抓住文本,加強朗讀和欣賞訓練;同時借助直觀圖片、錄像等課件,引發學生的想象,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尤其要注意給予學生朗讀、感悟、欣賞的時空,指導他們用口去讀、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腦去想,從而自主而充分地感知文本,培養自己的理解與思維能力,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與作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特級教師丁有寬是最早倡導讀寫結合訓練并為之作出實踐與理論總結的教育界典范,他在其著述中強調:“讀和寫是個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讀是理解吸收,寫是表達傾吐。”他主張“從讀學寫,寫中促讀,突出重點,多讀多寫”。讀寫結合思想在部編教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后的第二道練習是這樣設計的:“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向別人介紹西沙群島。”這一練習實現了由讀到說的過渡,目的是借助“讀中練說”這個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第三道練習是:“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這個練習所配的四幅圖片全部是關于海洋景色的,圖畫生動形象,對于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且與課文所寫的景物有著密切聯系。這一練習的設置有著鮮明的意圖,即“讀中練寫”,在讀與說的基礎上加強寫的訓練,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與運用。
對于第二學段的學生,無論是說或寫的練習,都要借助課文的學習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和點撥,讓學生感到“有法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打開說寫思路,拓展思維。比如,部編教材第五冊中的《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描寫了這所富有特色的學校里孩子們愉快的學習生活。編者結合課文內容設置了“讀中學寫”的小練筆任務:“你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在這個問題后面,編者從學習、生活的空間或時間兩個方面給予了提示。練習設置的導向是鮮明的,即教師要注重讀寫結合訓練,且要做好細致的指導工作。從這道練習的設計上可以看出編者對于教材編寫的獨具匠心,教師要深刻領會編者之“心”,在完成課本練習的同時能夠舉一反三,創造性地設計符合第二學段學生心理的說、寫訓練,提高學生說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