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飛
西藏昌都市職業技術學校 西藏昌都 854000
中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就是向社會培養及輸送一線復合型技術人才,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新時期教育發展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中職教育所培育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想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就必須要重視教學管理工作,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策略,以科技手段和先進理念推動中職院校與時俱進。
首先,要明確專業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專業課的課時安排。尤其是在資源分配上,要以專業課為主,文化課為輔,全面滿足中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1]。其次,在文化課設置上要注意其構成結構,在教學安排上要凸顯出文化課為專業課打底、服務的效果。以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在文化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可以適當加入禮儀、語言類課程,為學生專業課導游、酒店管理等課程做好鋪墊,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同時學校還應當從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出發,對文化課的構成進行合理調整。科學統籌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的協作關系,為學生學好專業技術創造良好的基礎。同時,學校還應當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比如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就希望能夠在學校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而一些學生更加愿意夯實自己的專業技巧,對此就需要教師對教學資源和時間進行合理分配,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服務。
專業技能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隨著社會改革,時代變遷,越來越多的企業更看中人的職業素養。因此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重視職業素質教學,為社會輸送更多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實干人才。在中職教育中,學生專業技能操作培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對于一般技術操作在很多工廠或是企業僅僅只需要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但是為什么中職院校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呢?這主要是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夯實的知識做支撐,同時兼具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素養。對此,學校必須要重視教學硬件、軟件的升級更新,大力引進新的教學設備,對現有師資力量進行整合,開設專門的職業素養教學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同時,學校還應當積極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實訓基地,與工廠企業合作,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實踐技能,踐行職業素養。
在教育大刀闊斧改革的背景下,以生為本理念不斷被提及,要想進一步推動中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管理工作中就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發展和培養學生為目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搭建暢通無阻的交流平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計劃。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切實發揮出班干部的作用,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才有助于自身教學計劃的調整,進而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當前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這種現象將會對學生的社交性、社會性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拓寬交流渠道,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常中職院校一般采取的是三年制,學生整個學習體系包括理論與實踐部分都需要在這三年內完成[2]。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的社會實踐栓上了框架限制,使得很多教育時間被浪費。再加之當前很多中職院校院內所開設的實踐技能缺乏科學性,很多知識相對滯后,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實踐需求,進而導致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思考和探索新的學制方式,若是將三年制的學籍管理制度取消,讓學生能夠自由出入課堂學習,一邊參與社會實踐,一邊強化基礎理論知識,不僅能夠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也能夠處理好就業與學習的關系。當然,這樣開放式的學籍制度也存在很多問題,需求進一步完善,如何確保學生能夠準時完成學業是值得思考的。
總而言之,隨著中職院校的飛速發展,企業在經濟市場中對中職技術人才的需求日漸提升,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與日俱增,這對于中職院校而言既是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因此就需要中職院校重視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