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才
重慶市渝北區花園小學校 重慶 401147
在傳統的教學中,閱讀只是為了做閱讀題、考高分,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初衷,也導致了學生沒有自覺性的去喜歡閱讀,而完全是把閱讀作為了一種提高成績的固化方式。而事實上閱讀應該是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為目標,以不斷拓展學生知識面為教學手段的。所以,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慢慢弱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容易對學生今后自主閱讀產生誤導,使學生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失去閱讀帶來的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
閱讀本應該是一個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活動,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解讀和經驗成為了判斷閱讀質量的唯一標準,學生在此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受到極大的限制,漸漸地,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文章的感悟能力都會極大退化,這對于學生將來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的發展都有極大的限制作用。
為了提高自己的班級成績,很多教師都會壓縮學生讀課外書籍的時間,基本都是安排在課后會放學回家自己讀。教師這樣的不重視閱讀的態度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我讀不讀無所謂,反正老師不關心,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中也缺乏教師相應的指導,教師的這種放手,表面上看是給了學生一種自由,可是自由過度就成了放縱,失去了原本閱讀的宗旨,是非常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也沒有閱讀效率,對教學本身也失去了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以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只有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閱讀書本,并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書本中,使自己與書本完全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算是實現了其真正的價值。為給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提供更借鑒,筆者具體提出以下幾個教學措施:
閱讀不只是簡單的看書,而是逐字逐句的深層次的對于作品的體會,小學生年齡偏小,一開始不能夠很好進行自主閱讀,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養成的,它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學習都會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讓學生逐步養成讀、畫、批、寫的習慣,在預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輕聲朗讀,也可以默讀,對于自己覺得文中寫得較好的詞和句子可以用筆畫出來,進行集中摘抄,文中一些自己比較有想法的段落,可以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于課文中不明白或者不同意老師說法的地方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解答疑惑,得出不一樣的結論,逐漸學會找出課文重點,抓住關鍵詞句,課文學習完畢后,學會通過體會作者的情感再結合自身的感覺進行課文總結,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這些習慣的養成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同時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課外閱讀量,經常閱讀課外書籍、報紙,這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帶給他們更多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講授固定的教學內容,采用固有的教學手段,課堂氛圍比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阻礙,為了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取在課堂上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并且,教師也可以采取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的方式,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比如游戲導入、音樂導入、圖片導入等,不管哪種導入方式,只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積極的期待就是成功的。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和語文知識的魅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與飽滿的閱讀熱情,教師就必須要重視導入環節,教師要努力為學生設計一個富有新意與創意的導入,以有趣新穎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快樂的探究,比如在講解《觸摸春天》的過程中,手指悄悄的合攏,攏住了蝴蝶,她的臉上充滿驚訝,這個時候,她會想些什么呢?她想說什么呢?他的眼前是什么樣的影像?教師可以抓住此處的語言空白,讓學生去想象去描寫,進而進入課文的語境當中,激發學生的激情和思維的花火,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并且把握好文章中向往光明和生活美好的主題。能夠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的課文有許多,教師需要抓住文章中心內容,讓閱讀教學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學習任何一個科目都要必不可少的用到閱讀,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對于閱讀保持一定的熱情,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動閱讀、自主閱讀,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愛上閱讀,形成自覺思考和主動創新的意識,做到學與思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師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