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穎
撫州市東鄉區珀 鎮珀 小學 江西撫州 331811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性格活潑等特點,特別是當代小學生,生長在新時代,思維更加活躍,精力更加充沛,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中出現的多種情況進行積極的應對,導致部分教師苦不堪言。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反思,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課堂產生喜愛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學生調皮搗蛋的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有利于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1]。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之下,教師是教育學的主導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進行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影響相對不夠重視,所以也在教學中,部分學生會認為數學課程是無聊的,也就逐漸開始走神。對于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是進行積極避免的,因為數學屬于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例如一道幾何題可以采用多種思路和方法進行解答,教師則應該對數學的這一特點進行積極的把握,并在教學中對其進行應用,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考和積極發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并且教師應該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確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在相應的情況下,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2]。
當代大部分小學生都接觸過大量的新鮮事物,所以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牢牢把握,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當中,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有趣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生活中各方面的好奇,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對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概念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并在進行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使學生能夠對形狀的概念進行深刻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學生對長度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晰,不能夠對1厘米、1分米、1米等長度進行確認,所以在對長度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直尺對書本、對課桌等身邊事物的長度進行測量,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促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小學生多數對自己的身高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在引導學生對長度進行認識的課堂上,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使用直尺對學生自身的身高進行大概的測量,讓學生不僅能夠對長度的知識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夠對自己的身高進行大體的掌握,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一門具有較高實用性的學科,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數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在數學進行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諸多的趣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數學的趣事進行收集,并選擇符合當前教學內容的部分對學生進行講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發現數學中的內在美,使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思維模式進行有效分析和把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理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所學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具有“數學王子”之美譽的數學家高斯,有一個關于他小時候的十分著名的故事,就是就是他的老師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做一道算術題“1+2+3+4+5+……+100=?”,這一問題老師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得到了正確答案,而在課堂上僅僅幾分鐘之后,當年還是一個小學生的高斯,就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教師自然是十分驚訝,當高斯向老師解釋了自己的解題方法之后,便出現了著名的“等差數列求和”計算方法[4]。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中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對數學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并積極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并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