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建 春
(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山西 忻州 0340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也在不斷加強,而大部分農村地域偏遠,物資運輸十分困難,不僅造成了農村物資的極大浪費,還嚴重影響農村的收入水平。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出臺許多幫扶政策來扶持農村經濟發展,其中農村公路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是焦點。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改進設計方案,提升施工水平成為了研究重點。
由于農村公路具有修建難、路程遠、運輸成本高、資金及人力耗費大等因素限制,因此,基于農村公路的特性,考慮農村公路特點,進行公路的合理性設計,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在修建公路之前要對路線的選擇進行設計,基于成本的基礎上,要避免路線的重復,且路線所經過的地方應是農村的人員密集區和自然風景名勝區,有助于農村人民的出行和旅游運輸等行業經濟的發展。在選擇路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占地問題,由于農村的經濟產業多以種地為主,要盡量保護農田和農村可用于旅游業收入的自然資源,修路產生的征地、占地、拆遷等補償問題均要考慮在內。農村公路在施工過程中也存在不同于一般城鎮道路的特點,需要重點關注。在施工過程中,基于節約人力物力的角度,盡量少開新線路,有效利用原有道路基礎,根據周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工程環境等固定條件,在原有道路上進行調整改造,盡量減少大型拆除改造工程項目。施工時要注意工業垃圾的合理排放及運輸,因農村以農業為主經濟產業的特性,產生工業污染將對農村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施工過程中對此環節應重點加大監督力度。
現今農村公路設計和施工技術的應用仍處于發展狀態,對于部分情況的設計存在一些缺陷。以路基路面的設計及其施工技術的應用為例:一般地,在路基路面設計過程中,應以道路的地形走向、地域水文環境、公路用料、施工技術等方面為基礎,綜合考慮道路的地理位置、功能效用、人流車流量等外界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路基路面設計,并在節約人力物力的條件下,確定路基高度、路面寬度、公路用料等具體問題。但由于農村多為土路,原有路基十分薄弱易損壞,路面不平,坑洼遍地,常出現降雨時路面積水無法及時排出的情況,導致積水下滲至路基之中,因此在設計層面應重點考慮這一問題。在施工技術層面,為改善這一問題,現今采用了使用粘性土混合砂性土做原料的方法,降低自然環境對路基的腐蝕性,在路基建造過程中,填土壓實是一重要環節,要時刻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防止出現影響壓實效果的問題。路面施工過程中,采用水泥混凝土作為基本原料,使路面具有耐腐蝕、高強度、少損耗等特點。有效的提高了路面的抗壓性,建成的路面穩定性好且不易出現裂紋,是目前施工原料的上佳選擇。
由于農村公路多以土路為主,其道路類型屬于軟土路基,在道路工程技術中,必須針對軟土路基的特點,選擇針對性方案進行處理。軟土路基具有含水量大、流動性強、土質松軟、易塌陷等特性,導致修成后的公路抗壓性差、排水困難、維護成本高?;诖朔N情況,道路工程技術的合理應用成為研究課題中的重點問題。對于土質松軟問題,一般先采取表層處理技術,將道路表面的軟土層轉化為強度較高的路面材料,并對路面的抗壓性、疏水性、耐用性進行檢驗。對于路基穩固性差的問題,通常采用道路工程技術中的置換法,用強度高、穩定性好的建材置換原軟土層,并對置換后的路基進行強度測評,確保建成的新路基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置換技術前期需要清理原有軟土路基存在損壞與缺陷的部分,一般采用人工或機器挖掘處理,盡量避免使用爆破法。置換技術施工的過程中,注意確保軟土路基的含水量應時刻低于規定水平值,為后期的壓實工作打下基礎。置換技術施工后,應加強對新修公路的檢修工作,定期對新修公路的各種專業性能進行測評,形成反饋信息,方便日后的維修保養工作。
基坑開挖技術在公路修建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基坑開挖施工之前,應對公路周圍環境,注意區分平路與坡路的區別??疾熘車煌ū憷?,保證挖出的土方可以被有效運出,不影響工程進度。基坑開挖過程中,一般使用對稱開挖、分層深入的方法,根據基層土壤濕度、流動性、土粒密度等指標的數據,確定開挖過程中支點土釘的位置、開挖道路總數目、每層開挖的深度等指標。在大面積區域周圍,可采用機器挖掘,要求精確的測量出可挖范圍,綜合周邊環境中建筑物的分布合理劃定邊界線,并用木樁釘軸線隔斷機器挖掘的區域。當精度要求比較高時,應采取人工挖掘的方法,從淺層次挖開土方,排開基坑周圍障礙物,進一步向深層次施工,由于人工作業的效率問題和安全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高精度的機器作業。實行人工作業時,務必保障人員安全。在基坑開挖工作進行過半后,一定要注意,土方開挖到預定深度時,應立刻停止工程,一旦觸碰至基底,應立刻進行墊層工作來補全原有土方的缺漏處,并由專業人員進行安全性檢查。
混凝土圓管涵工程技術在公路交叉處是應用極其廣泛的技術,它具備材料普遍廉價、性價比高、施工簡單方便、實用質量好等優點。在農村公路的建設中,混凝土圓管涵工程主要分為幾個步驟,包括:測量放樣、涵基處理、管座及擋土墻澆筑、涵管安裝、接縫處理、洞口擋土墻澆筑、涵背回填等。在施工進行期間,要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度,以確定放樣設備與公路重合程度較高,防止公路出現歪曲偏差。經過測量放樣后,根據公路的長度、寬度、基坑高度等參數,對涵基進行處理,使基涵符合設計要求。利用混凝土對基本固定的圓管基涵進行基礎的澆筑、涵管安裝。處理涵管接縫時,注意監測土壤含水量,加大對接縫處防水防滲的處理。在洞口進行土墻澆筑,確保洞口密封,防止新修的路面出現塌陷的情況,最后進行圓管涵背回填,確保混凝土澆灌后的公路的穩定性、防滲功能等均能達到設計標準。
共同富裕的理念深入人心,為了縮小農村與城鎮的貧富差距,解決農村交通運輸不便導致的經濟發展滯后等問題,國家出臺許多政策在農村修路的問題上予以支持。基于農村軟土路的特點,研究農村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上的現狀,對幾項重點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優化后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技術使農村公路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抗壓性、穩定性,使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更加體系化,有效地解決了農村交通運輸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 劉壽永.淺談農村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36(8):62-63.
[2] 農 飛.農村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