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建 忠
(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陽泉分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在高速公路通過山嶺地區時,圍巖破碎的淺埋傍山隧道和黃土隧道易出現偏壓。偏壓容易造成隧道支護結構變形,侵入凈空,進一步引起很多次生病害。在隧道設計與施工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隧道偏壓進行處治,減少隧道變形,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隧道偏壓處治不當,會引發隧道病害,甚至導致塌方事故,造成工期延誤,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也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淺埋隧道產生偏壓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很難形成承載拱。由于受到地形、圍巖和工程地質等條件的影響,淺埋隧道在開挖后極易出現拱頂下沉、隧道襯砌凈空收斂增大和原地面下沉等問題,施工中甚至出現掌子面失穩的情況。
埋深淺,隧道開挖后覆蓋層穩定性差。很多淺埋隧道施工中其覆蓋層僅有幾米厚,穩定性極差,很容易造成塌方事故。尤其在隧道洞口處往往圍巖破碎,風化嚴重,常規隧道的支護結構很難形成穩定的結構。當埋設較大時,容易形成承載拱,可以將隧道的變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而淺埋隧道沒有形成承載拱,容易產生很大的變形。
施工難度大,必須采取專項施工方案。為了保證淺埋隧道施工安全及施工質量,在施工中要對支護結構做一定的調整,并采取超前支護,提高隧道圍巖的穩定性,可有效處治偏壓。
1.2.1地形原因
在傍山隧道和淺埋洞口段,由于隧道洞身兩側所承受的圍巖壓力不對稱,極易造成偏壓。傍山隧道靠近河谷一側的圍巖荷載小于另一側圍巖,使隧道襯砌出現了較大的主動壓力區,由于隧道襯砌所受到的荷載不相等而產生偏壓。隧道淺埋段最容易出現偏壓,尤其是隧道洞口處于淺埋破損圍巖地區,普遍存在偏壓現象。
1.2.2地質原因
地質原因引起隧道產生偏壓主要是由于隧道圍巖穩定性差,存在滑動面或軟弱結構層,或者是隧道位于巖溶地區,圍巖內存在大量溶洞,影響隧道的穩定性。由于隧道開挖破壞了圍巖自身的穩定性,使隧道圍巖產生滑動,破壞。溶洞內含有大量的水、泥沙,容易破壞隧道的穩定性,引起隧道偏壓。
1.2.3施工原因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由于開挖方法不當或支護不及時等都會造成隧道圍巖變形或失穩,造成應力集中,產生偏壓。在對隧道開挖時,應采用短臺階、小斷面開挖,不可以采用大進尺、大斷面開挖,否則容易造成隧道圍巖變形失穩,導致坍塌。支護參數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施工,不得私自改變支護參數,并應按規定施作超前支護。
短臺階法是在掌子面開挖時采用松動爆破,將開挖下來的洞渣通過機械運送至下臺階,再完成裝車出渣的方法。這種方法開挖臺階短,隧道穩定性好。由于上臺階較短,下臺階和仰拱閉合時間短,隧道襯砌結構很快封閉成環,可有效降低隧道偏壓。這種方法可以盡快施作襯砌邊墻和仰拱,縮短隧道襯砌閉合成環的時間,減少隧道襯砌和圍巖的變形,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當這種方法由于上導坑臺階較短,出渣速度慢,且上下導坑施工相互影響,施工速度慢。
雙側壁導坑法適用于圍巖破碎嚴重的Ⅴ~Ⅵ圍巖隧道開挖,通常被用于無法采用臺階法進行開挖的大斷面隧道施工。由于進行大斷面隧道開挖穩定性差,必須采取降低隧道的開挖斷面的方法來保證圍巖穩定,降低隧道偏壓。雙側壁導坑法采用邊開挖邊支護的方法,將整個隧道斷面分割成幾個小斷面進行施工,在每個小斷面開挖后即進行支護,穩定后再進行其他部分的開挖。
雙側壁導坑法采取小斷面開挖,大大提高了隧道圍巖的穩定性,但其施工速度慢,不便于出渣運輸,容易造成工期延誤,施工效率低。
環形開挖留核心土法是在隧道開挖中保留核心土,只進行拱部的環形開挖,并進行初期支護,然后再開挖核心土并進行下部施工的方法。這種方法由于保留了掌子面的核心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隧道掌子面的穩定性。由于只對拱部進行環形開挖,開挖斷面小,開挖后隧道圍巖穩定。
某淺埋偏壓隧道圍巖為千枚巖,且偏壓嚴重。隧道覆蓋層淺,圍巖穩定性差,且存在雨淋型地下水。由于千枚巖自穩能力差,必須在開挖過程中對隧道圍巖進行加固,提高其穩定性。
3.2.1施工前進行地質勘查與地質鉆孔
為了準確掌握淺埋隧道圍巖情況,采用地質勘查與地質鉆孔的形式對未開挖段的隧道圍巖進行調查。通過地質勘查與地質鉆孔可以準確掌握隧道圍巖的破碎情況、風化情況、圍巖的巖性,對圍巖的分層、走向、地層厚度、覆蓋層厚度等分析,驗證設計的超前支護與支護方式是否能夠保證施工要求。通過地質勘查與地質鉆孔資料,可以對設計文件進行修正,對超前支護的方式與襯砌參數進行調整。同時,通過地質勘查與地質鉆孔,還可以確定原地面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進行加固,或現階段設計的加固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時進行修正。
3.2.2采取超前支護措施
考慮到淺埋偏壓隧道圍巖破碎、穩定性差,常采用超前支護對隧道圍巖進行加固。常采用超前長管棚、超前小導管的超前支護方式,對地面可采用超前鉆孔預注漿或砂漿錨桿支護的方式。超前支護可以有效提高圍巖的穩定性,提高隧道開挖的安全性。
3.2.3進行監控量測,掌握圍巖和襯砌的變形情況
根據隧道的偏壓情況,在隧道線路上的地表、拱頂和襯砌等設置監控量測樁點,進行地表下沉、拱頂下沉等項目的監測,進行靜態數據分析,掌握隧道圍巖和襯砌的變形情況,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治。
3.3.1超前支護方法的選擇
隧道洞口上部覆蓋層較薄,松散破碎,不易成洞。為了保證隧道施工安全,防止隧道拱頂坍塌,采用超前管棚支護。設計管棚直徑為108 mm,壁厚為6 mm,管棚設計長度為30 m。為了保證隧道洞口段施工安全,施工前制定專項施工方案。
3.3.2開挖施工方法的選擇
施工中選取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進行隧道開挖,并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開挖工序進行調整,以保證隧道圍巖開挖的穩定性,及時進行支護,盡快成環,并進行監控量測掌握圍巖的變形情況。
3.3.3爆破方法及參數的選擇
由于隧道內圍巖破碎,且存在軟硬巖變化頻繁、軟弱夾層,以及圍巖內水分分布不均勻等情況,采取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的開挖方法。在隧道開挖施工中,上導坑開挖采用光面爆破,下導坑和仰拱開挖采用預裂爆破。施工中嚴格控制裝藥量,以防止造成塌方事故。
淺埋偏壓隧道由于受到圍巖變形荷載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治。文章對淺埋偏壓隧道的工程特點進行分析,結合隧道圍巖情況和開挖斷面大小選取施工方法,并著重介紹施工技術。通過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對隧道偏壓進行處治,有效解決了偏壓隧道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張 穎.陜南典型千枚巖地質下淺埋偏壓隧道施工技術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1(14):321.
[2] 鄭 彬.淺埋偏壓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2017,24(12):114-115.
[3] 董 鑫,趙 能,劉財華.淺埋偏壓隧道洞口施工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1,28(10):70-72,77.
[4] 袁健生.淺埋偏壓隧道施工關鍵技術[J].江西建材,2015,35(9):165.
[5] 易 勇.淺埋偏壓隧道施工技術探討[J].價值工程,2013,3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