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蔚蔚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特殊教育學校 新疆博州 833400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特殊教育的健康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特別是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這是因為就兒童自身而言,他們的年齡比較小,身體各部分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以及心智發育不成熟;智障兒童又因為身心存在缺陷,易產生自卑、不合群的情緒;還存在意志力不堅強、獨立性差、行為過于極端等特點。這種雙重特殊性導致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發費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這就要求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師,在對智障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語文教學作為智障兒童學習語言文字能力主要方式,在特殊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運用,讓智障兒童能夠克服自身缺陷,進行有效的語文學習,為將來他們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障兒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進度。語文教師必須培養智障兒童的“意志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他們學習順利的進行。意志力指的是為了成功做一件事情或者決定而產生的心理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看做是能量,而且這種能力還可以進行量化,根據能量的大小,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意志力是否強大、是否薄弱,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提高人成功完成工作、學習的機率;古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對意志力形象的真實寫照。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加大對智障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和鍛煉,讓他們通過實踐形式,體驗失敗、失去信心、絕望、希望、成功的各種情緒,鍛煉和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認識自己和相信自己,逐步的建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潛力,調動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進而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語文教學的活動中,進行語言文字能力的學習。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具有濃厚的人文內涵,智障兒童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語文教學的方式發達,積極發揮語文課程內容中各種精神作用,比如大智大勇、堅持不懈、敢于奮斗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對智障兒童的語文學習效率。
首先,要注重對智障兒童情感的培養。基于語文課程內容的情感教育特性,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針對智障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有效的方式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讓智障兒童能夠充分的理解語文課程的內容,使得他們能夠體會到語文文章豐富的藝術境界,進而能夠被其中豐富的情感所感化。只有這樣情感化的學習語文,才能讓智障兒童更好的培養意志力。其次,要注重對智障兒童的實踐培養。實踐互動能夠磨練智障兒童的意志力,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堅持以“生活實踐”為核心,培養智障兒童的意志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布置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同時,教師還必須注意難度不能太大,這是鑒于智障兒童身心有缺陷的特殊性。當學生成功的完成實踐活動,教師需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智障兒童意志力的培養。
語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他們具有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在對智障兒童進行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身示范。首先,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擁有孩子純真無邪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特性,他們會觀察身邊的所有事和物,模仿周圍人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意志力教學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樹立好榜樣以身作則,讓智障兒童從觀念上和行為上進行意志力的培養。其次,教師還學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智障兒童和正常的兒童存在差別,所以不能用常用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必須根據智障學生的興趣和個性,以及能力和學習進度等方面選擇合適有效的方式進行意志能力的培養。使得智障兒童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能發揮促進智障兒童意志力的健康發展。
由于智障兒童自身缺陷的原因,他們的行動一般都是盲目的和隨意的,沒有任何的行動動機。馬克思曾說過:“意志是內部意識向外部行為的轉化過程”。這就是說明意志能力培養,除了教師的培養作用之外,還需要智障兒童本身努力,不要因為他們的特殊性,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手把手的幫助他們,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智障兒童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意志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智障兒童的意志能力,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語文教師必須針對智障兒童的特點,培養他們的擁有堅強的意志能力,使得他們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