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敏
中江縣倉山鎮(zhèn)中心學校 四川德陽 618100
一個人沒了情感有如行尸走肉,一篇文章沒了情感有如嚼蠟,一堂語文課沒了情感那就是行尸走肉的人,形如嚼蠟的文章。要想我們的語文教學生動形象,教的輕松,學的愉快,那么教學中的情感把握也就至關重要了。
要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重要性,我們首先得從語文的教學目的談起,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確立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文藝鑒賞水平,培養(yǎng)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以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要達到這一目的,光靠教師課堂上的傳授,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得先讓學生喜歡上語文,也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我們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不難。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把握是關鍵之一。音樂之所以受大多數人的喜愛,那是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富情感的語言,是最能打動人的語言,給我們的學生上一堂音樂歌唱課,不需要教師作太多的分析與講解,只要你用充滿情感的優(yōu)美歌聲,就可以很快的讓學生們掌握旋律與教學的內容。由此及彼,要想讓孩子對語文產生興趣,我們就得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文的情感。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觸動,讓他們因情感的體會讓我們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從而印象深刻,達到我們語文中記住的目的。有如初中八年級中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這一課。一個平淡無奇的背影,一些樸素簡明的話語,作者卻表達出了他對父親那種無私大愛,那種舔犢深情的深深感動。我們教學這篇課文應讓學生理解作者對父親那種深深眷戀、感動、感激還有因生活重壓而無法回報父恩的無奈。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他們當時的家境相當困難,父親肩負工作、生活、家道中落的重壓,但他仍然用實際的行動與最簡樸的語言表達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父愛,大愛雖無聲,卻感動了作者,也同時深深感動了我們,學生在教師的情感教育下體會到那種催人淚下的無聲父愛后,他就會產生好奇,作者為什么用這么平實的語言,卻把如此抽象的但卻感人至深的父愛表達得淋漓盡致呢?他們會因為好奇而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因此產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去尋求用我們身邊平平凡凡的事,簡樸的語言表達出我們生活中感人肺腑的深情,從而去積累并汲取語文基本知識,去掌握表達的技巧,去學習,去模仿,從而讓學生們從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讓我們的教學升上至高境界——教為不教。
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樣我們可能通過情感教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實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人人都有交流的欲望,這是人的社會性決定了的。大家都渴望著理解與被理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學會交流,掌握交流的技巧。其實教師的教學也是一種交流,教師說,學生聽。只不過作為教育的交流,我的傳授目的性更強。可我們要明白,教師教學中的說是一邊傳授知識一邊給學生作示范,這并不是要我們教師奏一曲合寡的高妙旋律,跳一支無人能共的獨舞。不管你說得多么有文采,運用了多么優(yōu)美的詞句,我們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接聽得懂,能接受。怎樣才能讓教師枯燥的教學的“說”變得靈動,變得有生機有活力,能感染學生,讓學生愿意學,愿意模仿?那我們教師就得認真體味文章中的情感,讓我們把文章中的感情與我們的教學語言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充滿豐富的情感,這種滲透了情感教育的課堂就好像我們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一部動人的情感劇,讓這種滲透情感的語言去感動學生,讓學生和我們一起體味人生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讓學生跟我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駕起學知的風帆,乘風破浪于知識海洋。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你說的話要別人愿意聽,喜歡聽,就得像我們的學的文章一樣注入真情實感。就得像我們的演講家一樣讓我們的語言充滿激情。語文教學把握好情感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不但積累了知識,更是提高學生聽與說的能力。
聽與說的能力上升到書面上就是讀與寫了,讀一篇文章能讀得聲情并茂,我想他對文章的把握也就相當到位了,不管是對字,對詞,對句的掌握與理解還是對文章段落層次的理解也應該達到了我們教與學的目的,要想讓學生把一篇文章讀得有聲有色,我們先得利用作者生平介紹,作者寫作背景的介紹,課堂情景教學的設置等方法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文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豐富情感,還得結合自己的情感,讓我們的教學充滿激情,滲透感情,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受感染后有了交流的欲望,再適時給予聽說讀寫的訓練。一堂課下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把握好情感,可使我們教與學起到事半而功倍效果。要想寫出一篇文章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你自己。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有情感才能感動人,才能讓人喜歡讀。我平時就得不到認認真真積累寫作素材,沉淀生活給我們的感悟。將真情實感注入我們的文章,這樣我們的作品有如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就有如畫龍點睛,充滿生活之力。
讓我們用情感拔動教育語言最動人的琴弦,讓我們的教育因情感的浸潤而熠熠生輝,這火紅的藝術之光會映紅孩子們那張張圓圓的笑臉,一堂有著嚴肅使命的教學課堂會變成學生享受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