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喜怒于言表會被看成是失禮的表現,是會被看輕的。”
—導演李芳芳
電影《無問西東》在今年1月上映。影片講述了4個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聽從自己內心的故事。其中,張震飾演的張果果的戲份被評“最為平淡”。對此,李芳芳說:“我不覺得當代人的生活是洶涌澎湃的,他們被很多事摧毀了本心,變得擰巴。”她覺得張震演出了現代人的自我保護、掙扎和痛苦。
“養狗比養孩子待人親。”
—青島市民吳先生
青島市民吳先生養了4只可愛的泰迪,一個月養狗開支上千元。有人問他為何會養這么多狗,吳先生說:“養狗花銷雖大,卻比孩子待人親。”吳先生說,兒子在美國,都30歲了還伸手要錢,三五年才回家一次,每次都伸手要幾十萬元,不給就不高興。
“我于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獨居老人
南京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自殺兩個多月后才被鄰居發現。老人的身邊放著一封遺書,遺書上交代兒女喪事要從簡,還說自己去世時“心如止水”,以為子女第二天就會看到。網友感慨:“作為兒女的我們必須常回家看看。”
“媽媽,我不想見到你了。”
—逝世男孩
江蘇一名9歲的男孩因弄丟了手機,被親媽用木棍從下午6點打到深夜11點,直到被活活打死。孩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媽媽,我不想見到你了。”據悉,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不顧家,媽媽因此變得暴戾。網友唏噓:“怨氣再大,可孩子是無辜的啊!”
“滅電影者,電影人也,非說相聲的也。”
—郭德綱
郭德綱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祖宗十九代》還沒上映,就有網友罵道:“阿貓阿狗都來拍電影了,怪不得電影差。”郭德綱因此在微博上感慨,做電影的這段時間,接觸了許多影視制作公司,遇到了很多小人,電影是被這群人毀的,不是他郭德綱。
“現在的孩子腦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
—六六
西安交大的農村博士楊寶德自殺后,被爆是因他的博導沒帶他做學術,反而經常要求他干私事。譬如打掃辦公室、擦車、拎包、擋酒、陪逛超市等。對此,著名作家六六在微博上痛斥楊寶德“不會做人”,認為學生“伺候”老師乃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