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宇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籌集用于墊付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傷亡的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的社會專項基金。在設立救助基金之前,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只能通過法律手段,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及商業保險獲得損失補償。但交通事故通常具有事發的突然性、后果的嚴重性等特點,對于受害人充分及時的救助就顯得尤為必要,而交強險有時不能滿足這一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中救助基金是否完全起到了它所有的作用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總結的地方。本文主要研究救助基金的追償問題,并在其不足的問題上加以建議,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
【關鍵詞】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追償
一、追償難的原因
自2010年1月1日實施至今,救助基金一方面維持著自身的有序運營,另一方面也面臨著頗多討論與建議。盡管救助基金在不斷地實現自我創新與完善,但其本身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其中較為明顯的問題是追償回的金額遠遠不夠墊付的金額。而產生追償難的問題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社會方面
1群眾認知存在誤區。一些得到救助基金的“受益人”在得到交通事故賠償后,不主動告知救助基金管理人,甚至故意逃避償還,導致墊付的基金無法追償。
2.逃逸案件無法破獲。對于未能破獲的案件,受害人無法得到責任人的賠償,墊付的社會救助基金也就無法追償。
3.事故責任人無力償還。部分案件責任人確無支付能力,肇事車輛又沒有保險,墊付的救助基金則無法追償。
4.交通事故發生后,事故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5.追償的資金不穩定,追償的主體、追償的費用、追償的法律依據,這都是目前救助基金的追償過程中需要明確的問題。可見,追償的資金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
(二)司法程序方面
1.交通事故責任人身份信息不準確。救助基金管理人在追償時所提供的責任人姓名、住址等信息不準確導致人民法院向其送達訴訟文書時出現障礙。
2.醫療票據上未體現相關費用系由救助基金墊付,導致保險公司在理賠時無法知曉上述情況,進而未能向救助基金優先支付保險賠款。
3.受害人、責任人在交通事故處理過程中未能主動陳述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事實,導致受害人、責任人以及保險公司之間的糾紛處理完畢后,救助基金追償仍未到位。
4周交通事故發生的損害賠償糾紛訴至法院后,當事人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未向法院陳述救助基金墊付事宜,致使案件審理執行完畢后,尚有墊付款項未作出處理。
5.救助基金追償司法程序啟動存在滯后性,缺乏靈活性。救助基金在墊付搶救費用后,未對事故后續處理,如事故責任認定、保險理賠等加以跟蹤,在責任人未主動清償墊付款的情況下,難以及時啟動司法追償程序。
二、改進建議
(一)改變追償對象
目前救助基金的追償對象僅限于“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人”。這一限制明顯不合理。救助基金的墊付與事故責任沒有關系,要厘清追償對象,首先必須厘清被墊付主體,交通事故受害人及因交通事故而產生的一切賠償義務人均是被墊付主體,決不限于“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人”。所以可將以下主體作為被追償對象:①交通事故的賠償義務人。②肇事車輛交強險承保保險人。③肇事車輛商業第三者責任險承保保險人。④受害人意外或醫療保險承保人。⑤受害人。
(二)加強追償力度
1.確立追償機構的法律地位,使得追償程序受到法律保護,追償從而更有力。
2.對于那些拒絕賠償的案件應通過法律手段予以訴訟,無法償還的,沒收其財產。這樣可以提高車輛駕駛者的安全意識,警示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以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
3.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對不誠信行為予以曝光,向工商管理部門、人民銀行等機構通報失信人員信息并申請納入社會征信系統。
4.設立專門的追償部門,明確各自的職責,避免混亂。
5.救助基金在審核過程中除了保證及時高效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對申請主體條件的審核,好鋼用到刀刃上,避免成為逃避責任者的擋箭牌。
(三)加大社會關注
1.通過媒體加大對救助基金的宣傳,使人民群眾了解救助基金,知曉其來源、用途、維護,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救助基金的良好氛圍,爭取全社會對追償工作的支持。從而追償過程更加容易。
2.通過購買渠道對追償的強調,引起購買者的重視,使得以后的追償更能得到理解與支持。
(四)部門合作
1.追償部門以及政府共同合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追償機制。通過法律機制,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聯系,確保救助基金的償還。
2.追償部門與其他部門共同合作,使得工作更加專業化,程序更有效,以維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的正常運轉。
(五)完善信息
1.協調指導救助基金管理人完善有關人員(受害人、責任人)的身份信息和通訊地址。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之初或墊付費用之時,精確采集人員身份信息,要求其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
2.督促救助基金管理人及時啟動司法追償程序,加強與人民法院之間的溝通,靈活調處追償案件。加強與人民法院之間的聯系,嘗試與法院建立救助基金追償信息共享平臺,便于管理人掌握交通事故處理信息,方便保障管理人行使訴訟權利;建立健全與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救助基金墊付信息披露機制,確保及時向各方披露墊付費用的信息。
3.審查墊付情況。法院相關審判業務部門在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過程中,要主動審查事故受害人是否存在接受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情況,如果存在救助基金墊付情況的,應及時以書面形式通知社會救助基金管理部門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與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