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宇
【摘要】當前,私募股權投資在我國飛速發展,同時退出方式也更加多元。然而,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就將針對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方式、本地特征、實際作用、存在問題進行闡述,以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方式
私募股權投資英文為Private Equity(簡稱為PE),從投資方式的角度來看,指的就是采取私募形式,對非上市的私有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在交易的過程中會制定未來的退出方式,一般情況下的退出方式包括了上市、并購以及管理層回購等。私募股權投資最先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截止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內,私募股權投資經歷了生存、發展、成長、壯大以及全面發展各個階段,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引入了私募股權投資概念。雖然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在這30多年內同樣取得了巨大發展,然而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退出方式問題。
一、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方式
(一)退出方式
1.IPO退出方式
所謂的IPO退出方式指的就是通過將風險企業改組為上市公司,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向公眾進行募集。這樣一來,風險投資就能夠通過股票的發行來實現投資回收以及資本的增值。通常情況下,向公眾發行的股票被稱為“普通股”。從當前的情況來看,IPO是國際上PE首選的退出方式,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如果選擇1PO退出方式,那么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分別就是境外控股公司上市、申請境外上市或者是申請國內上市。
2.并購退出方式
所謂的并購退出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將兩家或者是多家獨立公司進行重組,并將其合并為一家企業。一般情況下,優勢企業會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且獲取公司的控制權和所有權。與并購有著相同含義的概念是合并,指的也是兩家或者多家公司合并為一個全新的企業,同時在合并之后將只剩下一位法人。
3.回購退出方式
回購退出方式也是PE常見的退出方式之一,一般來說,當公司度過了技術與市場風險之后,已經成長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并且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型企業后,如果沒有達到IPO條件,那么就會采取這種退出方式。無論對于公司還是投資方來說,當無法采取IPO退出方式時,回購退出方式既能夠保障投資方的利益,同時也能夠幫助公司發展,是一項雙贏選擇。正因為如此,回購退出方式的發展極為迅速,甚至在美國回購退出方式已經成為了投資方最主要的退出途徑。
4.清算退出方式
清算退出方式同樣也是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方式之一,但是企業與投資方都不希望選擇此種退出方式。對于企業和投資方而言,都不希望公司會解散、破產和清算。然而,當公司的經營出現問題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其他退出方式都不可能實現時,那么清算退出方式能夠減少企業與投資方的損失。
(二)我國PE退出方式的主要特征
1.“新三板”成重要渠道
從當前我國PE退出方式的表現來看,“新三板”已經成為企業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眾所周知,企業如果能夠從私募股權投資中順利退出,那么就能夠實現資本的增值,最理想的退出方式自然是IPO。然而,在我國的特殊國情下,相比國際常見的IPO退出方式,在退出方式上有了更加多元的選擇。根據相關數據來看,在2016年1月-3月之間,415起案例中就有300起案例選擇了“新三板”作為渠道進行退出。這是因為相比起傳統主流證券市場,“新三板”的進入門檻較低,同時速度更快,因此受到企業與投資方的歡迎。
2.并購退出分量增加
除了“新三板”以外,在當前,并購退出方式也成為我國部分企業的首選退出方式之一。從數據來看,同樣是在2016年1月-3月之間,415起案例中有58起并購退出案例,與往年數據相比,并購退出方式的分量有了明顯增加。
(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對我國企業的作用
1.評價資本增值
在前文筆者就有提到過,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是針對未上市的私有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為企業募集到一定的資金,從而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轉。因此,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都是在企業成長或者是擴張階段。這樣的企業既具備很強的活力,但同樣也有著很強的未知性,使得一般的財務評價工作很難衡量企業真正的價值。而通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能夠使得企業的評價資本增值,為企業未來資金的募集和發展提供幫助。
2.確保投資資金的再循環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從創立到IPO會經歷一段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任何一個小小的因素都有可能使得企業面臨滅頂之災。因此,在企業成長、拓展的過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市場都需要謹慎行事。采取私募股權投資的方式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企業和投資方產生限制,從而保障了整個投資計劃的順利實施,對于企業和投資方都有著極大幫助。而成功退出不僅能夠讓投資方收獲豐厚的利潤,同時其資金也能夠在下一輪投資中得到合理利用。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投資資金的再循環,為投資方甚至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
從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情況來看,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無論是《證券法》還是《證券投資基金法》中對于私募股權投資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同時對于主體的資格、組織方式、資金來源等都沒有明確的限制和規定,因此對私募股權投資的規范化以及發展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雖然在2005年的時候國務院頒發了《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但是在《辦法》當中僅僅針對創業企業制定了相關規定的同時明確了其含義,而對于涉及企業的投資行為仍然缺乏法律法規上的支持與約束。
(二)缺乏相關的服務機構
缺乏相關的服務機構同樣是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眾所周知,在進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的時候會牽扯到許多財務以及法律問題,因此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的幫助與支持。然而,目前我國涉及到此種服務的第三方機構較少,同時也欠缺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就會極大地影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工作的開展,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阻礙。
(三)缺乏充足的知識儲備
雖然我國開展私募股權投資以及退出運作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在知識儲備以及研究上仍然有所不足。無論是私募股權投資還是退出都需要大量專業知識的支撐,然而當前我國具備此類專業知識及經驗的人才較少,部分國外引進人才雖然擁有充足的經驗以及專業的知識,卻缺乏對我國國情以及市場情況的了解,因此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三、關于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整個私募股權投資流程、途徑、退出方式、條件等,這樣可以確保PE及退出工作得到更好的開展。除此之外,還可以推出相關優惠政策,以此鼓勵投資方的加入,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培養第三方服務機構
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介入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及退出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要培養第三方服務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除了傳統投行、律師事務所以外,還一定包括項目評估機構、融資擔保企業以及產權評估機構等。這些機構的介入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的潛力與發展前景,同時也能夠聯系企業與投資方,使二者能夠和諧共存。
(三)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保障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加強高校的知識教育以外,同時還需要企業與社會聯合起來,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才能幫助人才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除此之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人才的眼界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國之內,而要放眼世界,了解國際市場,這樣才能為企業以及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以及退出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做到三點工作,分別就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培養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這樣才可以進一步規范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促進我國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