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超 吳瓊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省越來越重視金融業的發展。關于金融業是否推動了安徽省經濟增長的問題,本文借助于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8,運用協整分析、Gmnger因果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方法,通過比較安徽省1990—2016年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的數據,實證分析了金融業對安徽省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從而得出結論:金融業對安徽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安徽省;金融業;經濟增長;Granger因果檢驗
一、問題的提出
從1990年至2017年,安徽省經濟與金融業保持穩定上升態勢。2016年安徽省經濟總量達24117.89億元,較1990年增長了近37倍。在存、借款余額方面,2016年安徽省存款余額為40856.2億元,借款余額為30180.73億元;2016年存款余額較1990年存款余額增加了近140倍,借款余額增加了近68倍。以上數據表明了安徽省急速擴張的經濟和金融資產總量。在現代經濟生活中,金融具有清算和支付、融資、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職能,對區域經濟增長起到舉頭輕重的作用。因此,解析金融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金融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問題上,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定論。熊彼特(Schumpeter,1912)是最早闡述金融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理論的經濟學家,他認為功能完善的金融系統通過向那些成功的企業家提供大量資金支持而促進技術創新,增加利潤進而促進經濟增長。一些古典經濟學家則認為貨幣僅僅是進行交易的工具。盧卡斯(1988)則相信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重要的聯系,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來源于經濟發展,進而推動金融業的發展,即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還是從不同角度證明了金融發展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如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等人借助金融中介、金融結構的角度,闡明了經濟發展中各種金融要素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從而對盧卡斯等古典經濟學家總結出的金融發展只是經濟增長附屬物的論斷進行了否定。
而國內大多數學者則從我國整體來研究,如談儒勇(1999)認為我國金融中介體的發展有可能促進經濟增長,而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是不利的。而曹嘯和吳軍(2002)則認為我國的金融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是金融資產數量的擴增而不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產生了這種促進作用。縱觀我國經濟發展,中、西、沿海各區域的經濟與金融發展并非均衡一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單單把我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探討只是反映了我國金融業與經濟增長的一個平均水平,要想了解特定區域內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還需要對更精確的區域數據來進行深入分析說明。
二、數據統計
為了更好的探究安徽省金融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我們用金融資產總量的增長來描述金融業發展程度。金融資產總量包括流通中的現金、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各種債券余額、股票籌資額和市價總額、保險收入費等。考慮到統計資料限制,根據金融資產總量中各組成資產所占比重,最終選取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之和來作為金融資產總量。由于存款金額與貸款金額之和占金融資產的80%—90%,因此二者之和可替代金融資產總量作為數據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1990年至2016年的存貸款余額之和(X)、GDP總量(Y)作為指標,單位為億元人民幣,所有數據均來自《安徽省統計年鑒》。圖1反映了1990年至2016年安徽省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的基本變動趨勢。從大體趨勢上來看,1990年至2016年安徽省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呈現出同步大幅增長態勢:從具體增長幅度來看,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之間還存在一種非同步的關系。二者關系將在下文進一步研究認證。
三、金融業對安徽省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
對X和Y分別進行對數取數消除異方差,分別記為LnX和LnY,采用統計軟件Eviews8.0對取對數后的數據進行處理。
(一)金融業與安徽省經濟增長的協整性分析
首先運用ADF單位根檢驗的檢測方法,對兩個指標LnX和LnY分別進行平穩性檢驗,取最大滯后階數取6。由于兩指標的原序列、一階差分的檢測結果為不平穩,故對兩指標的二階差分再進行單位根檢驗。經檢驗,LnX和LnY兩指標的二階差分均通過平穩性檢測。如表1所示。
之后,為得到模型估計的殘差序列,采用EG兩步法進行;然后再檢驗模型估計的殘差序列是否平穩。經過檢驗,如果殘差序列的檢驗結果顯示為平穩的,則說明建立回歸方程的指標之間存有確定的協整關系,反之則不存在確定的協整關系。利用OLS即最小化回歸模型殘差平方和的估計方法,建立指標LnX、LnY之間的協整回歸方程:
LnY =0.936798+0.829097*LnX
其中R2=0.997171,t統計量為11.66306、93.86540,均通過顯著性檢驗。
圖2刻畫出協整方程擬合結果及殘差序列。
依舊選取ADF單位根檢驗的檢測方法,再對模型估計的殘差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取滯后階數為6,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模型估計的殘差序列通過了10%臨界值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從而證明了該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說明安徽省的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二)誤差修正模型
指標LnX、LnY之間的協整方程解釋了安徽省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增長間的長期關系,而誤差修正模型(ECM)則刻畫出安徽省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增長二者間的短期變動關系。根據上面的分析,令ECM=LnY-0.936798298457-0.829097165267*LnX,同時將LnX和LnY納入回歸方程,以解釋GDP的短期波動。取最大滯后階數為5,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得:
dLnY=-0.041998-0.551940*dLnY(-1)+0.36710*dLnY(-2)+0.337056*dLnX+0.9915352*dLnX(-1)-1.048760*ECM(-1)
R2=0.822606 DW=2.096043
由于R2=0.82趨近于1,且DW趨近于2.10,安徽省GDP短期波動的決定機制通過誤差修正模型更好的描述出來。在滯后一期的考量下,LnY變化的系數約為-0.55,影響效應為負;而在滯后二期的考量下,LnY變化的系數約為0.37,影響為正,上述數據較好地反映出安徽省GDP的波動性規律。在當期的考量下,存貸款余額之和對當期GDP的彈性系數約為0.34,說明存貸款余額之和的變化與當期的GDP變化呈現較微弱的影響效應:在滯后一期的考量下,存貸款余額之和對當期GDP的彈性系數為0.99,說明滯后一期的存貸款余額之和呈現帶有正的較強的影響效應。維持指標LnX和LnY滿足協整關系的調節系數為-1.049,該值符合修正預期,呈現出系統的反饋修正作用;但其值略大,說明誤差修正模型能敏感的發揮作用機制,系統糾正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的過程較為迅速。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在上述的分析過程中,本文得出了指標LnY和LnX的協整回歸關系,但并不意味著兩指標可以建立明確的因果關系。假設lnX和LnY存在因果關系,到底是經濟增長導致存貸款余額之和增長還是存貸款余額之和導致經濟增長,則還需要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進一步說明。通過確定滯后階數為2,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存貸款余額之和增長是導致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經濟增長到存貸款余額之和增長的因果關系不顯著。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安徽省1996年—2016年的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的統計數據,運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方法,可以得出結論:安徽省金融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即金融業對安徽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為提高金融業發展水平,推動安徽省經濟高效率、高效益發展,還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提升金融發展地位,塑造區域金融中心
安徽省政府要做好“放管服”改革,將金融業發展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貫徹落實到位。首先,加強證券、銀行、保險等行業的共同協調,健全意見反饋機制;其次,完善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金融中心區的規劃建設,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向核心區塊集中,增強金融服務功能;最后,在省內實施金融人才戰略,為培養、留下、引進金融人才提供一系列可行的舉措。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充分利用保險的優勢作用,深入開展政策性試點工作。一方面要加快保險業務發展,建立健全政策性商業保險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充分挖掘利用保險在風險管控、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保障水平。
(三)積極鼓勵金融創新,加快金融開放創新步伐
首先,針對安徽省建立實施金融改革措施、創新產品先行試點;其次,激勵省內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自主創新力度,為安徽省提供更全面、更深層次的金融服務;最后,支持尋求行業合作新模式,鼓勵證券、銀行、保險業突破合作創新,為廣大人民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推動安徽省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