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梅
【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中,如何在這種背景下充分發揮國企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更好地推動企業的長足發展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對此,本文立足于國企內部審計職能的方式與手段角度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內部審計;職能作用
毋庸置疑,“經濟新常態”已是時代熱詞,它意味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更優化、經濟增長動力更多元,意味著政府不斷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以激活市場活力的乘法。如何適應新常態的經濟背景,推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解決各種新問題、緩解各類新矛盾,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必須要與時俱進,要重新審視內部審計的職能特征,優化完善內部審計的方式與手段,這樣才能充分凸顯內部審計的優勢。
一、適應經濟新常態背景,定位內部審計功能
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背景,只有對國有企業的審計監督功能重新進行定位分析,明確細化目標任務、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準確度和快速及時反應,促進其全面的轉型和發展,這樣才能滿足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的工作需求。因此在實踐中,必須深入學習十九大的精神綱領,遵守法律規定,從實際出發,深入了解存在問題,完善現有機制,加強對國有企業的關鍵部門、崗位以及工作環境的審計,構建完善的審計監督工作職責,保障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當前,國企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中涵蓋了各種內容,其包括了組織治理、內控確認、咨詢服務等相關內容,其中內部風險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必須要對國企的風險防范工作加強內部審計。對此,首先要在相關監督部門、內審協會的引導下,提高對國企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重視:其次通過對行業數據以及歷史數據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強化風險管理與控制,加強對風險識別以及評估,劃分明確的風險等級,制定對應的審計方案,及時解決各種突發問題與事件,降低風險影響:最后要基于實際審計的結果制定完善的企業風險管理控制程序,確保風險評估結果以及風險報告的科學性、全面性,進而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控制措施,為國企的各項決策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二、強化國企審計管理能力,優化現有內審內容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經營管理理念在不斷的更新換代,這也給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管理理念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國企的內部審計組織主要就是基于國企發展的戰略角度開展,將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提供服務。但是在整體上來說,國企的內部審計工作的根本還是服務于企業組織目標以及以風險管理控制為主,鑒于此,必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構成完善的戰略合作模式,這樣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國企內部的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與此同時,在實踐中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監督管理系統,對國企內部的各個部門的審計狀況進行系統的、動態的跟蹤分析,及時了解各類信息,參照現有的審計方案對其進行內部的控制與測試,加強對國企內部控制流程的檢驗,基于內測結果完善優化,提升轉型審計質量與效果,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結果進行動態的、持續的跟蹤分析,了解掌握、及時完善、有效解決各種重大的審計問題,這樣才可以提升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與質量,為規范審計規范與流奠定基礎。
三、完善內控建設,在國企經營中貫徹審計工作
要對國企審計工作進行不斷的優化完善,推動其轉型發展,構建國企審計的新模式,從單純的財務審計轉變為全面經營審計。這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內部控制建設的作用與價值,從國企發展的實際狀況、整體戰略體系觸發,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流程,對國企在經營過程中的各個工作流程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組織、制定完善的制度模式,通過科學的內部控制方式加強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個風險問題進行科學的控制,利用內部控制流程,完善內部審計方式與手段,轉變審計意識,強化風險意識,保障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將內部建設、審計控制以及風險工作進行充分的融合,在國企經營中始終貫徹執行內審審計工作,這樣才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明確方向。
同時,必須要加強對內審成果的有效應用。在國企內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凸顯自身的監督優勢,要加強對內審結果的分析,了解問題與不足,及時提出意見與策略,完善各個業務流程,基于實際狀況提出合理建議,充分發揮內審的職能作用;制定完善的、分層次的風險管控內審體系,強化部門自審,依照既定流程加強對重點業務項目的審計與管理,根據內部審計的規則制度,加強對國企改革部門的審計檢查,保障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結束語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想充分凸顯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發揮內部控制建設的作用與價值,必須要從企業的實際狀況觸發,不斷與時俱進,完善現有的國企內審制度,優化審計思路以及方式,這樣才能保障國有企業持續發展、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