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學習環境,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利用更多電子設備使課堂教學得以活化的基礎。小學語文閱讀課可以借助前沿技術突破有限的教學時空制約,從而有機會保持創新教學手段的不斷融入,在生成性教學路徑下提升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9-07
作者簡介:王曉梅(1979—),女,回族,寧夏吳忠人,小學一級教師,大專,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生成性教學理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可以理解為以問題為導向,根據既有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缺陷不斷嘗試融入新的教學方法,經過經驗的積累使教學始終在動態優化過程中提升教育品質及其成效性。而在智慧學習環境下,由于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眾多電子產品成為教學的輔助資源,生成性教學有了更大的平臺與空間從理論落實到實踐。
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常見靜態、二維的教學狀態,學生根據教師指示閱讀教材內容,再完成教師指定和教材預設的課后練習。這種單一、機械的閱讀形式極易導致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將語文閱讀視作不得不完成的學習負擔,而難以體驗或領悟其中潛藏的審美鑒賞過程。同時,由于課堂閱讀帶來的不良感受,一些學生還會將其延伸到課余時間,造成閑暇時沒有閱讀的欲望,甚至對閱讀產生抗拒或回避心理。而這種狀態一旦形成,學生不僅閱讀量難有擴大,更會直接影響到語文學習的品質,久而久之,學生會在閱讀理解和習作等各環節出現障礙,導致語文學習低效甚至無效。
1. 在預習和復習階段借助技術生成閱讀興趣
為了避免傳統課堂閱讀教學容易出現的刻板問題,利用電子書包或移動通信設備在預習和復習階段加強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逐漸生成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與熱情。特別是對較低年齡段的小學生來說,結合圖像、動畫等的文字閱讀會更大地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讓閱讀成為一個賦予其趣味甚至娛樂性的過程。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小魚的夢》《想飛的烏龜》等課文前,教師可以將包括烏鴉、小魚、烏龜等動物的圖片或動畫片段穿插到文字中,通過電子書包或其他電子工具發給學生作預先閱讀體驗。又如學習《大熊貓》等課文后,教師可以利用記錄片《大熊貓》《熊貓寶寶》等的視頻片段作為總結,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語文閱讀的效果,還可以激發起學生持續、深入探究學習的欲望。
2. 利用輔助設備反饋閱讀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有了眾多電子工具的輔助,小學語文閱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等待式學習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可以利用輔助設備反饋閱讀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不再是腦袋空空地進入課堂,而是可以帶著問題開始學習。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課堂閱讀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使課堂閱讀可以有的放矢,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
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描述發現其在形象刻畫、心理描寫或事件展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繼而通過網絡反饋回學生端,給予進一步優化或改進的提示等。這種以寫促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體驗到閱讀過程中需要關注和考慮的問題,從而在不斷的總結后逐漸摸索出個性化的閱讀方式。
3. 借助系統或平臺延伸閱讀,擴大閱讀量的積累
語文閱讀和習作一樣,是一件必須經由足夠時間積累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過程,沒有足夠的閱讀積累就不可能實現閱讀理解的超越和突破。而借助系統或平臺延伸閱讀以擴大閱讀量的積累則可以使數量的積累變得更為容易。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向學生推薦適宜閱讀的素材,例如,學習《荷塘舊事》后就可以拓展閱讀《荷塘月色》;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就可以拓展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祝福》等。如果情況允許,還可以將比較經典和流行的中外兒童文學推薦給學生閱讀,如《皮皮魯與魯西西》《致小讀者》《哈利·波特》《指環王》等,這種老少皆宜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文學的藝術美,也能從側面幫助學生培養起閱讀的喜好與習慣,繼而在此過程中生成更為良好的閱讀模式。
智慧學習環境是基于信息時代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而出現的更多電子化、輔助資源的融合式教學環境。智慧學習環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相對孤立、封閉的狀態,使教學有機會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借助先進的技術設備讓學生更好地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小學語文閱讀課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軟硬件輔助手段,可以讓語文閱讀借助更多外力,通過生成性教學路徑始終保持優化創新的活力。這不僅讓長期以來單一、機械的閱讀教學有了更多靈活機動的形式與手段,更是通過技術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斷提升品質、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 陳友蜀.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教育,2016(7):32.
[2] 趙希春,張淑英.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教育,2016(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