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啟疆,1944年生于四川成都。著有詩集《海上的狩獵季節》《海洋姓氏》《夢中之河》《藍色水手》《人魚海岸》《到大海去呀,孩子》,散文集《攤開胸膛的疆域》等多種。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年度詩人獎等。
船燈
海上的軀體將
會老銹,航行的船
老銹是當然道理
但為什么還提燈海上
所有航海人知悉
海的任何一處
都要有一盞燈……
讓軀體在靜寂時,該是一處燈塔
用自己焚亮航行訊號
任何一艘船,為這緣故
提了船燈行走
點燃著自己
(選自臺灣春暉出版社《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左營
海就住在左營
海常攀在巖石上等人等那些
住不慣就換殼的寄居蟹爬攀邊緣
僅夠這小城鎮臨海做夢了
夢不大,濾去了海水和眷村
就剩下舊城堞一排魚骨脊刺所生成的街巷
春秋閣倒影夏天冬天,把四季聚在環潭路
如同赤裸光腚的沙灘孩子,在左營
時間令人感覺到咸味,不朽爛的干凈
一成不變的海
總自時間內攫回突現的白鷗,軍艦回港
把鰭鱗鰾鰓卸除,左營大路放假的水兵
貝殼耳朵總響起海所錄的音,美好情緒
一只只海蟑螂,前后爬動消波塊上
帶了自己身軀爭奪更大的陽光空間
我用影子籠蓋它們,在好長的桃子園沙灘
用左營港龐大的手臂
框向大海。
(選自臺灣春暉出版社《臺灣·用詩拍攝》)
母親
她仍站在那里
問我為什么這么晚回家
我腳邊的影子
仍像孤獨小孩
貼在那面墻上
等候被母親發現
召回
夢強大而充滿了
被愛和癡迷
孤獨和癡迷存有它的苦它的甜
一滴海水
一滴海水從大海蹦出
它可以說全屬大海形態
躍出剎那
從我們,產生我
我以倒影染色
一滴水帶出了內容
飽滿的、活潑的閃亮
相通潮汐拽引大海的氣息
極短極短剎那,我覺得
骨骼撐起了繁星
我成為深藍和暗黑
地球的一切
是我內心的冷熱
在我里頭,就此形成
形成各別所具面貌
一滴海水自具了情緒
使我相信我的愛情和大海整體
愛情是不同的。因由記憶
濺起了每一滴水,都是
放棄大海后,一杯現磨咖啡
自魂里承裝所凝出了一滴,端坐
辛苦的、發澀的:太陽月光和夜……
閱讀大海
一個女子在身邊睡臥打鼾
她的呼吸是一種呼喚
風勻勻帶動
皮膚漩渦覆蓋全部血管
就在哀傷感受的時間里
觀看到青春與老年
一端是沉墜
另端升起大海天平的秤砣
作出我不知道的傾斜與扶正
絕大感性理性秩序和愛戀
……竟也是,如此
就是如此,無盡起伏
等同無窮不舍
(以上選自臺灣《創世紀》詩刊187、188期)
車禍
躺了
那堆肉
一根骨頭都沒有
只找出身份證
做最后一次使用
撞擊爆炸的剎那
碎片們不馴服、噴出去
喻示許多爭執發生的激烈
所有光點
都做了毀滅
一塊黑暗沉陷
呼吸聲也都靜寂(寂寞蓋來非常之大)
來不及也不想做其他動作
火燙的夢如此粘稠
那么年輕
速度那么年輕
一下就剎止了
一坨飆出餡的麻糬
出埃及
那么,我完成了嗎?
不,我還沒觸到那個拱頂。
大約還有一只高舉的手臂,
和它高舉的火炬的距離。
因此,航船呵,
請讓承載你的波濤更洶涌,
讓我生命的基礎,
來到命運中所有不確定的中心。
作為一個質樸的詩人,
我不相信它是悲劇。
它不是還鄉,
而是出埃及。
那星空深處的中國,
才是我的祖國。
父親
我所寫的詩
如果只能感覺
不能感動:如果
一棵樹張開葉子和花朵
以自己的感知來擁抱
地球最大的存在
那該是
自戀的冷寂吧?
將那棵樹
劈作薪火,才是感動嗎
我翻父親留下的書信
想找他的手和臉來責問
卻只在自己肉體里
找到他的離開
理由
這是花落的理由與唯一
記憶美好得使用了夢的復印機
落花擁抱我們化作它的一部分
這是我活過的見證和印象
(以上選自臺灣《臺灣詩學吹鼓吹詩刊》
第10、12、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