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恩山
1990年10月,侯躍從云南農業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創新服務、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工作,為芒市糧食生產連續十多年增產嘔心瀝血。過去畝產不到500公斤的田塊,提升到如今畝產近800公斤;把昔日冬農的次適宜區變成了全省的高產區,使過去的“小咪喳”馬鈴薯變成今天的軒崗“大洋芋”;推進熟制改革,由一年兩熟制變為多熟制生產,農民年均畝產值增加到萬元。
先后完成了農業部,省、州、市重大科技推廣項目60多項,榮獲農業部,省、州、市科技成果獎和先進個人37項次,2004年獲農業部“服務農村青年增收成才先進個人”、2012年榮獲首屆新芒市突出貢獻二等獎,并進入德宏州第二批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扶持培養對象。
他引進適宜本地種植的名、特、優蔬菜品種164個,開展試驗138組,實施萬畝現代農業發展蔬菜產業,蔬菜示范推廣25.17萬畝,總產達48.51萬噸,總產值7.87億元。引進禮品瓜新品種13個,示范推廣26.37萬畝,總產達48.71萬噸,總產值5.03億元;引進脫毒香蕉品種11個,示范推廣1.25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700萬元。
由他創新的馬鈴薯新技術“苗后地膜覆蓋”,每畝較常規種植增產100-300千克,商品性好,增產效果明顯,此項新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示范推廣21.93萬畝,總產達38.4萬噸,總產值6.41億元。
引進水稻新品種85個,收集地方名、特、優品種12個,篩選出的品種已在大面積得到推廣運用,為篩選“遮放貢米”后備品種奠定了基礎;引進“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通過連續三年的實施,取得了較好成績,經州級專家組織驗收,田間實打畝產量由2010年的685.8千克增至2011年的776.54千克,畝增產量90.74千克,增產效果明顯,示范推廣十萬余畝,總產達7萬噸,平均畝產達700公斤。
針對芒市產業結構不合理、種植作物單一,農民增收難,種植效益低的實際,他率先帶領科技人員進行西甜瓜、冬早馬鈴薯、蔬菜、鮮食甜脆玉米等訂單生產,著力打造“一村一品”和“一地一特色”的種植格局,開創芒市實施訂單農業先河,已成為芒市冬季農業開發的亮點。到目前為止,11年間冬農優勢產業訂單種植面積達100.15萬畝,產值25.04億元。
侯躍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栽培水平條件,帶領科技人員進行冬馬鈴薯、蔬菜、鮮食甜玉米等試驗示范,成功地總結出多種作物包括田塊選擇、種植密度、施肥原則、田間管理在內的一套規范化栽培新技術和優化了產業結構。一是水稻旱育保姆、精確定量栽培技術;二是馬鈴薯高壟雙行、苗后覆膜;三是鮮食甜脆玉米浸種催芽播種、育苗移栽、疏果、去雄提早成熟;四是蔬菜工廠化漂浮育苗、營養杯育苗、設施栽培;五是西甜瓜嫁接育苗、大棚栽培;六是熟制改種植模式,由一年兩熟制改為多熟制(水稻-甜脆玉米-甜脆玉米、水稻-甜脆玉米-煙草、水稻-馬鈴薯-蔬菜)等集成新技術推廣。2002-2012年11年累計推廣應用新技術示范面積100.15萬畝,產值25.04億元,通過集成技術的示范推廣,促使芒市種植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
2000年帶領科技人員創建了芒市鎮農業科技示范場,面積82畝,引進名優水果、蔬菜品種180個,篩選示范推廣品種24個,推廣實用技術19項,推廣面積100余萬畝。如今示范場成為“農村黨員培訓基地”、“跨世紀青年培訓基地”、“水稻試驗示范基地”、“蔬菜工廠化育苗示范基地”、科技培訓的“田間學?!?,真正起到“讓農民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