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職場生活中,會與許多收入、福利、補貼打交道,那么將會到手的這些錢,哪些需要繳稅?哪些不需要繳稅呢?
“五險一金”要繳稅嗎?
根據規定,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機構實際繳付的以下這些,免于征收個人所得稅一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不計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
超過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就將其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另外,自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27號)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發年終獎如何繳稅?
個人取得的年終獎,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十算征收個^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
計稅辦法為:先將年終獎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然后再按“年終獎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公式計算出應納稅額。
需注意的是,根據我國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當年終獎數額超過某個臨界點哪怕1元時,對應的納稅稅率將提高一檔,如從3%提高到10%。
一旦遭遇了計稅的臨界點,可能會出現“多發少得”。如某職工能拿到18000元的年終獎,那么其應納稅為540元,若多拿1元年終獎的話,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695.1元。
生育生活津貼要繳稅嗎?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號)規定,生育婦女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的生育保險辦法,取得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經濟補償金要繳稅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但假使超過怎么計稅呢?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
因此,即使超過,也不是按照單月工資收入那樣累加后一次性計算的,而是按照工作年限平均計稅。
還有哪些收入不用繳個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那么,哪些收入要繳個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以及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來源:《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