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園 陳飛
摘 要:小組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幫助個人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工具,它能使小組成員在互動過程中,得到改變、動力和影響別人的能力,是社會工作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和干預模式。本次研究以廣西M校臨床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開展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在實踐中探索小組社會工作改善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有效模式,為醫學院校開展人際交往培訓提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小組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1-0106-02
近年來,醫患關系越發緊張,中華醫院管理學的人員調查了326所醫療機構,其中有321所存在醫療糾紛,醫療糾紛發生率為98.47%。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糾紛的導火線不是醫療事故,而是由于溝通障礙引起的患者或家屬對醫務人員的不滿[1]。此外也有研究表明[2],大醫院醫患溝通不夠,主要是因為醫科大學普遍沒有開設有關醫患互動和人際交流的教學課程,培養的醫學生不能深切體諒患者的社會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心理,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患者的病情及診療措施等,未能達到良好的溝通。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人員其人際溝通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醫學院校有必要注重培養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避免人際交往障礙。
一、小組社會工作介入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可行性
小組社會工作是小組工作者按一定的目標組織的,通過小組過程和動力去影響小組組員的態度和行為,使其獲得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與發展、問題的解決的實務過程[3]。
相比于個案工作強調的通過自我成長、自助能力的加強達到治療效果,小組工作更強調互助的過程、共同的互動、共享權利和共同決策,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強調組員間關系的構建,營造安全和信任的組內環境,引導組員在互動的過程中,運用分擔、分享、教育、支持等小組動力,改變原態度和行為。
第二,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明確的過程和階段。重視當下的過程的動力,使之成為改變組員的方法、手段。簡而言之,個案工作者僅需要專注于在一對一的關系之中,協調調動對方資源;而小組工作更需要顧全大局,掌握小組成員中每個人的心理動態和過程,及時地為小組的氛圍把脈,并且能夠調動小組的能量。
小組工作其實對于改變個人或社會都有各種益處,是一種低本高效的介入方式。選擇小組社會工作介入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鑒于醫學生的交往模式主要是班級學習小組以及宿舍生活。小組給有需求的醫學生提供了除了班級以及宿舍之外的練習溝通技巧的場所,除了可以直接練習新習得的社交技巧外,小組成員也可以通過觀察方式去模仿,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更重要的是讓組員通過小組看到其他人的共性,找到認同感,消除消極的情緒,本身就能給他們帶來治愈。
二、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筆者將200份“廣西M大學人際交往障礙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分到廣西M大學臨床專業的班級中,對廣西M大學臨床專業學生人際溝通現狀進行調查,問卷包含學生基本信息、人際溝通能力、人際溝通的主觀心理、人際溝通知識需求狀況、人際溝通自評、人際溝通主動性方面,以及對人際溝通能力重要性的認識。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90份。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和小組工作法。
三、調查結果
通過統計190份有效問卷,在人際交往主觀心理方面,極大部分的同學擔心別人對自己有壞印象、擔心別人誤解自己,近一半的同學存在孤獨失落的情緒,一定數量的同學存在自卑心理。
在社交障礙方面,存在社交障礙的同學達到64%,但其中43%的同學表示可以通過自己的調節解決,但仍有21%的同學不能通過自身克服。在人際溝通能力自評方面,有近一半的同學對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有信心,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表示有困難。
四、結果討論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醫學生有人際關系不和諧發展的表現,在人際關系上存在敏感、自卑、多疑、孤獨失落等不良情緒,交際中易產生不良心理。這些情緒的產生大多是因為高中和大學的人際環境相差懸殊。眾所周知臨床專業的錄取分數高,能夠考上臨床專業的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是成績優異的孩子,許多事和人都是以他們為中心。但是進入大學,生活、學習環境發生改變,面對更優秀的同學,部分人開始有競爭的壓力以及中心地位不在的危機感,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大學的人際關系,久而久之便脫離了群體。這種境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便會發展成人際交往障礙,這對醫學生未來事業發展極不利。
五、小組社會工作的實踐過程
(一)小組活動的目的
本次小組旨在通過活動讓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學習,提高小組成員對于人際關系重要性的認識,協調成員認識自我,發現自己,加強自我表露,增加與同伴的交流,以促進良好自我認同的形成,進而提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溝通技巧。
(二)小組活動的前期準備
1.小組組員的招募
根據小組最佳人數和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僅選擇15名成員,即9女6男。
2.小組需求評估
根據問卷以及面談評估,組員有一些類似的特征:第一,對自己的人際關系評價不高。第二,在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某些情況都表現得比較生硬,沒有技巧。第三,對團體輔導有一定的興趣,愿意積極地配合活動,并且期望通過小組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這些特征對于此次成長發展小組的開展有指導意義,接下來的小組活動將以滿足這些需求來開展。
3.小組類型和時間
采用短期小組活動方式,以期通過小組活動使參與到其中的組員人際交往技巧方面得到提升。小組活動持續5周,每周開展一次,每次持續45~60分鐘。對小組活動效果的評估采用組員分享、觀察、記錄等方法。
4.確定小組目標
此次小組活動的總目標是提高小組成員對人際交往關系的重要性認識,從克服自身心理障礙和優化自身能力出發,提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表達和溝通技巧。
(三)小組工作活動過程
1.第一次活動主題:緣分天空
總目標:初步了解各組員的需要;協助組員認識彼此,建立初步的聯系;協助組員在小組目標、內容和規范上訂立協議;明確小組目標和期望,討論小組契約。
2.第二次活動主題:認識你,認識我
總目標:希望本次小組能讓組員認識自我,發掘自身優點,克服人際交往的自卑和膽怯,主動與其他人交往,勇于展示自我。
3.第三次活動主題:你說我聽
總目標:本次活動主要鼓勵組員勇于表達想法,重點解決組員不善言辭的困擾,消除社交顧慮。
4.第四次活動主題:快樂交友
總目標:讓組員了解人際溝通的原則和技巧方法,使組員對溝通有新的認識和感悟,打開溝通的大門,在組內加強組員的溝通,增進彼此的信任度,共同解決彼此在溝通中遇到的問題和困境。
5.第五次活動主題:明天會更好
總目標:處理離別情緒,讓組員在日后的生活中繼續保持在組內的狀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克服交往障礙。
六、小組活動介入醫學生人際交往產生的作用
在小組活動結束后,統計最后一次小組活動組員留下的反饋信息發現,運用小組工作解決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具有很好的成效。經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組員的人際交往水平得到質的飛躍。組員的滿意度都很高,九成的組員表示在組內共同進步的經歷很開心,在組內感受到了正能量,很喜歡組內這種相互信任、坦誠的氛圍;八成的組員表示在組內自己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習到一些人際交往技巧和經驗,人際交往障礙有改善,人際關系狀態逐漸變好。通過此次活動小組社會工作走入了醫學生的世界,讓他們感受到小組社會工作的力量,也讓我們意識到小組社會工作克服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上所發揮的作用。
(一)為有人際交往需求的醫學生提供了社交場所,增強團隊意識
由于組員自身存在認知障礙,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的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不自信。因此他們在班級中不愿意主動交友,與他人接觸也少,小組活動的總目標和初衷,吸引他們加入組內,在組內他們可以接觸到一些也面臨同樣問題困擾的同學,容易有歸屬感,使他們漸漸打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這也是他們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互動的過程中,組員可以深切體會大家同屬社會人,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非常重要,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不可避免他人的參與,而自己也參與了他人的生活。小組活動的學習經歷讓組員明白自己離不開團體,團體的完整需要自己,自己的發展也需要團體,可以增強組員的團體意識。
(二)小組社會工作避免了個案工作中的面對面獨處的尷尬和緊張
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的醫學生本身害怕與人交往,擔心暴露自身的缺點,在個案咨詢中很大可能會出現沉默、冷場。小組社會工作將其與同齡人置于同一小組中,通過朋輩群體的互動發現彼此共同的興趣愛好,減少自卑、害羞、孤僻的心理,能克服個案輔導中面對面獨處的不自在,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小組社會工作給組員提供生活經驗和相互學習的力量
小組中的成員有著相似的經歷、相同的困擾,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小組提供的環境能促使他們袒露內心,只要小組工作者加以引導便能讓他們打開心扉。傾訴也是人的本能欲望中的其中之一,組員之間,沒有所謂的年齡代溝,相互的交流有利于他們發現自我,正確地面對和處理當下遇到的問題,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四)小組活動為組員營造積極的環境,有利于學習人際溝通技巧
在小組活動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幫助組員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并且提高表達能力,如:在你說我聽環節,為組員提供了一個測試表達能力的場景;在回顧人際交往經歷環節,幫助組員認識曾經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也開啟組員對于未來人際交往的期望。
(五)提供組員處理生活中壓力事件的能力和信心
信心對于個人的成功而言至關重要。組員僅僅是掌握了人際交往的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人際交往的信心,以及對自我的肯定,這些對于組員離開小組后還能繼續保持在組內習得的技巧至關重要。在小組活動的過程設計中和活動中,工作人員引導、鼓勵組員應用組內學習到的技巧,去參與社交,堅定改變自己人際交往狀況的決心,通過主動參與、主動交往,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小組社會工作能夠從醫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影響因素出發,幫助組員利用小組提供的環境產生組內互動,彼此提供信息、建議、鼓勵和情感上的支持,進而解決自身的問題;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改變原來的態度,學習新的行為方式,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應對危機。
參考文獻:
[1]楊曉帆,楊敏.分析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確實原因[D].嘉興:嘉興學院醫學院,2008.
[2]馮軍強.某綜合醫院患者醫患溝通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引導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8.
[3]萬江紅.小組工作[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