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炯
摘 要:完善和拓展律師業務,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將法律服務事業看作是一種經營性大眾消費產品,是當前建設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方向,引導法律服務市場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關鍵詞:法律服務;律師業務;法律服務消費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1-0129-03
在經濟大潮的推動下,我國的法律服務事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但由于起步較晚,地區差異大等客觀原因,還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成熟的法律服務市場。而在大眾傳統的認知觀念里,法律服務應當是偏向于社會公眾服務領域,是以服務對象為本的單一模式,但是在現代的經濟社會中法律服務更應偏向多元化,并注重法律專長和相關行業的結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將法律服務事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看作是一種經營性大眾消費產品,是當前建設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方向,如何引導法律服務市場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是今后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目標。
當前大眾法律服務領域,包括:為公眾的公益性法律服務和為特定主體的有償性法律服務。他們都需要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相關的法律知識和特定行業的行業規范聯系起來,為當事人實現其合法權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些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包括: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和法律援助等專業人士,但從深度和廣度上看還是律師為大眾提供的法律服務更具代表性。而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也是一個通過不斷的認識和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把律師等專業人員業務能力的提高同拓展法律服務業務相結合,可以滿足更多法律服務消費者的需求,促進法律服務市場繁榮發展。
廣義的法律服務對象,包括:政府部門、公益性事業單位、營利性公司企業及普通民眾,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法律意識的提高,人們對法律服務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還在不斷增加,法律服務對象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其群體的結構也在不斷地變化。這就需要法律服務相關從業者在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更應拿出專業化、規范化和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產品。尤其是新興行業和以前無人涉獵的技術領域如何界定產權和侵權問題,是需要法律服務從業者和法學研究人員共同努力完成的研究課題。
從另一個角度講大眾法律服務消費還存在一定的法律服務市場競爭關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以讓委托人滿意為指導思想。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風險、維護合法權益是法律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法律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顯著特點。在向新的法律服務領域拓展的同時,必須打破傳統法律服務的固有邊界,開拓服務的新邊疆才能破除法律服務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讓法律服務人員分工協作、協調統一地為委托人完成法律服務事項。
在完善和拓展律師業務、提升法律服務質量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還包括:了解法律服務市場的現狀、找出拓展服務的途徑、分析法律服務市場存在的問題、應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等事項。下面就這些問題展開具體分析。
一、當前法律服務市場的現狀
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同志講過,國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法律服務就要跟進到哪里。我國經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律師應該圍繞開放、共享、創新、綠色、協調五大發展理念,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化解社會矛盾、防范金融風險等熱點問題提供法律支持。開展專項法律服務活動,拓展律師事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社會發展新趨勢,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總體增長保駕護航。
現階段律師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包括各種經濟體中的法律服務崗位。許多企業招聘法律事務人員條件相當苛刻,既要通過司法考試取得律師執業證,又要有一定年限的律師從業經驗,還要有本地、本行業的法律服務經驗,最后還有學歷要求、年齡限制和外語程度等要求,而工資待遇卻不比其他職位高多少。可以說,目前做律師難,靠法律謀生的人都不容易,所以拓展律師法律服務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法律糾紛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這要求自身律師應不斷地提高業務能力,拓展業務范圍。律師可以涉足的領域包括現在的熱門行業如:證券、房地產、知識產權,也包括互聯網、電商、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拓展這些業務,不僅僅是法律服務增加了一項代理活動或多涉足了一個產業,更主要的是通過拓展法律服務構建社會有序發展的現實意義,是推動法治運行效率、排除社會潛在危機的重要手段。拓展法律服務應從為委托人提供優質服務體驗入手,變革律師的工作方式。
拓展律師業務不僅是律師在各行業代理業務的升級,也是律師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的嘗試。可以說,律師在新形勢下的各種法律業務還是有許多可拓展的空間。如:從公職律師的政府法律顧問來看,律師要從政府執法和地方立法建設出發進行社會綜合治理,需要律師出具法律意見報告書。包括律師被各級黨委、人大、政協機關聘請,參與黨委、人大、政協的黨務工作及其他法律咨詢和訴訟活動。從金融領域看,伴隨著互聯網金融事業的飛速發展,在互聯網基金理財、第三方支付手段、P2P信貸融資和網上眾籌啟動資金等項目上律師都可以有用武之地。與傳統金融業務不同,互聯網金融有極強的靈活性和變現能力,但由于管控的缺乏導致風險極大。律師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應盡量提前介入互聯網金融的發起階段。
以法律顧問身份參與企業經營,也是律師拓展業務的一大方向。當今企業對商業信譽等無形資產的投入和管理都在進一步加強,與其相關的法律服務包括:商標專利的管理、專利授權的使用、專利技術反壟斷措施、知識產權爭議解決以及知識產權并購等方面的法律事務會逐步增多。因此,幫助企業管理和運用好知識產權、更好地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相關權益,是律師做好企業法律顧問的新內容。而律師以法律顧問的身份進入企業管理決策層,推動企業合法經營為企業長遠規劃出謀劃策。
二、律師拓展業務的途徑
律師在宣傳自己招攬業務中可能用到各種方法,但不論通過什么渠道獲取業務,都必須盡職盡責地做好接手的每一件事。想委托人之所想,急委托人之所急,把委托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職給委托人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通常律師的業務來源有:親屬朋友的介紹,優勢在于容易取得委托人的信任,比較容易開展工作;口口相傳靠的是當事人樹立的良好口碑,招攬回頭客;靠社會其他中介機構聯合承攬大型訴訟案件(如金融、會計、審計等);利用網絡營銷手段,以咨詢、介紹、講解等形式推銷自己;接受傳統媒體的邀請,做法律類節目和訪談擴大社會影響;接受企事業單位的邀請,做普法宣傳和解答法律問題;發表法律類專著和論文,寫專門的法律評述顯示自己的法律水平;與其他律師或律師事務所合作,互通有無互補信息;做各種社會兼職(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多做社會公益活動,辦好法律援助案件也是一種社會效益。
三、傳統法律服務的缺陷或問題
201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九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上發布,全國執業律師人數已超過29.7萬人,律師事務所達到2.4萬多家。并進一步分析,現在的律師隊伍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較多,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競爭激烈年輕律師的創業難度更大了。
市場經濟就是所有經濟活動都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利的法治經濟。商業主體的商事活動中要簽訂各種協議、受交易習慣的約束,這為律師帶來了大量的法律服務機遇。但是傳統的法律服務已經趨于飽和,不能滿足日益壯大的律師隊伍的需要。年輕律師不能再同老律師一起競爭“萬金油”式的傳統法律服務。單一模式的法律服務不能保證絕大多數律師都能獲得足夠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因為訴訟、驗資等傳統法律服務項目,缺乏信息快速溝通和交換等新型服務手段,委托代理人無從判斷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是否優質高效。更因為傳統法律服務項目普遍收費較高,一些經濟暫時困難的委托人又不能申請法律援助,阻礙了一些經濟糾紛的及時解決。傳統法律服務一般以代理律師為主導,在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因委托人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對案件進展情況缺乏了解。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做廣告有明確的限制規定,從側面可以看出律師不能采用一般的企業營銷手段來招攬業務。限制了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向更廣大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家庭群體拓展,因中小企業和個人家庭需要的是即時性、便利性和更有親和力的法律服務,而單靠傳統法律服務很難滿足需要。
現代服務業更強調的是一種體驗經濟,讓服務對象有一種快速、流暢、愉悅的服務體驗,這是服務者和服務對象能建立起良好互動合作關系的基礎。而傳統法律服務還是一問一答被動接受式的,服務對象沒有能及時地、準確地、有預期地把控自己的法律事務發展過程,為律師和委托人的相互猜疑埋下了隱患。所以提升法律服務不僅是滿足委托人解決具體問題的需要,更是一種心理溝通和心理安慰,應重在情感體驗。
互聯網實時網上服務是成本低、效率高、便民的法律服務方式。但目前我們的律師還只停留在法律咨詢、法律問題解答等簡單的問答式服務,更深層次的代書、審驗等業務還沒有開展。我國固有的傳統觀念是,有沖突和糾紛不愿意通過訴訟解決,如果律師能提供線上調解的方式,會為當事人省去很多麻煩。
四、破解律師拓展法律業務中出現的問題
(一)律師在介入各類法律服務中應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
從一些律師服務比較發達的國家來看,在開展各種經濟活動之前律師就已經介入前期的準備工作,而且法律事務一般都交給專門的咨詢服務機構進行,在公司做出決策時律師在同步進行法律事務審查,并做出報告和參考意見。這樣的好處在于,既節約了時間,提高效率,又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規避事后出現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律師深度地介入企業的經營決策,還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信譽,提高企業形象,引導企業重視在經營管理和決策中遵守法律。
(二)律師介入各類經濟活動的范圍應該是全方位的
律師通過法律服務市場,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法律服務是全方面、各領域地參與法制化建設。在律師的咨詢和建議下,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將會納入法制化軌道。在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的同時,市場主體間的法律關系也會更加復雜,相應的多層面的法律服務需求也會逐步顯現。具有相關專業優勢的律師和專項服務律師事務所會在相關領域獲益。因此,律師從事專業類業務,關鍵還是在全面性和專業性的有力結合。
(三)提升律師自身的服務能力,把法律服務向更高層級拓展
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在專業層面上應與各種經濟活動深度融合,為企業保駕護航。律師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法制的健全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律師拓展專門行業的法律業務對各經濟主體的擴大產生、勞資糾紛、專利技術保護和協議履行等經濟往來會起到關鍵性的決策作用。提升法律服務應設身處地為服務對象著想,引導服務對象走上正確的道路,保障其合法權利,使其能充分了解整個法律服務過程。這樣服務對象才會對律師產生信任和尊重配合律師開展工作,律師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四)誠信為本,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珍視誠信和聲譽
律師要想辦好法律業務,良好的誠信和來之不易的聲譽是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安身立命的制勝法寶。
1.以誠相待,切忌急功近利。分析案件時要站在委托人的角度分析案情,客觀判斷給委托人一個建設性的指引意見。不要一上來考慮的就是接這個案件,我能賺多少錢。
2.真誠辦案,切忌虛假承諾。律師執業需要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用優秀品德和人格魅力來打動客戶,讓委托人因你的一言一行而感動,放心地將案件交給你。
3.當機立斷,切忌猶豫不決。信心是勝利所必需的,有了自信和勇氣,才會建立起強大的信心。委托人對律師辦案能力的判斷,往往是從律師是否自信和從容上得出結論。
4.注重儀表,切忌不拘小節。一個成功的律師,不但要精通法律,也要懂得禮儀規范。委托人與律師第一次見面,其印象好壞往往從律師儀容、舉止、服裝等細節上做出的評價。
5.注重積累,切忌一知半解。平時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歸類,辦案時參考相關信息,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高。
6.勤于交流,切忌敷衍了事。有時委托人與律師交流的機會并不多,應盡量把握短暫的交流機會,讓委托人對你有信任和可以依靠的感覺,讓他在有法律服務需要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
在法律服務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律師應不斷更新法律知識開闊思路,從加強服務體驗入手,不斷創新打造成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的服務團隊。律師在拓展法律業務中,難免會遭遇失敗和挫折,但只要堅持不懈,總結好經驗教訓并繼續努力,久而久之當服務對象看到了你的努力和堅韌,欽佩你的勇氣,就會把法律業務交給你,信任你。
參考文獻:
[1]魏建平.從執業律師的角度看互聯網思維下的法律業務[J].中國律師,2016(10).
[2]王曉菊,徐加.論我國法律服務模式的轉變:基于服務體驗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9.
[3]謝軍.“互聯網+”形勢下律師業務的路徑優化[J].知與行,2015(4).
[4]馬銘志.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業務前瞻[J].中國律師,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