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繼續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去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在新形勢下,我國鋼貿企業如何找準自我?只有認清我國鋼鐵國內貿易和進出口的發展現狀及現行我國鋼貿企業面臨的挑戰,才能找到鋼鐵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方向。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鋼鐵貿易 政策選擇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強調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鋼鐵企業首當其沖地面臨供給側改革的實踐考驗。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不是單純的去產能,核心是要把去產能和市場開拓結合起來。從鋼貿商現狀入手,結合國家宏觀政策和國際市場環境,才能窺探出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我國鋼鐵貿易的現狀
(一)國內鋼貿市場現狀
1.生產供給。截至2017年中為止,全國原有的15萬家的鋼貿企業中下降到8萬家左右,其中上海地區近70%的鋼貿商退出市場。幸存下來的鋼貿企業中,留守觀望、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的空殼公司占到20%左右,真正能夠保持2010年之前經營水平的不到40%。
鋼鐵企業完全依據市場需求來調整它的產量與銷量。國家統計局產量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總計261873.4萬噸,比2014年同比下降1.6%。由于2016年市場回暖,前期因生產狀況不佳已停產的鋼廠、設備,超過一半重整后重新生產,中國鋼鐵行業有效產能同比增長了1.08%,有微弱回升。
2011至2015年,國內鋼材價格呈下行趨勢,其綜合價格指數從2014年末的83.09跌到2015年末的66.69,跌幅達9.7%。2016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開始回暖,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56.37點上漲到99.51點,上漲43.14點,漲幅76.5%。2017年前三季度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00.14點,同比上升46.92%。鋼材銷售情況整體好轉。
2.需求消費。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是對國內建筑鋼材需求影響較大的兩大領域。
2017年重慶等地樓市出臺限售政策,且多地上調首套房貸利率,房地產信貸政策和銷售政策進一步收緊,疊加總書記十九大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地產銷售與投資走弱趨勢不改。房地產用鋼或將出現1.4~1.6%的降幅,用鋼需求難以改觀。
2016年發改委審核了23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總投資1840億元,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這些基礎設施投資的鋼材消耗強度高于一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6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同比增長21.1%。基建投資規模的增加將對沖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會加大用鋼需求。
另,隨著高端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用高強度鋼板和鍍鋅板的使用比例提高。今年汽車用鋼需求為6196萬噸,同比增加300萬噸,增速為5.1%。
(二)我國鋼鐵的進出口貿易現狀
1.進出口規模。國家統計局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為11240萬噸,同比增長19.9%;出口總額為628億美元,同比下降11.3%;出現了201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2016年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分別同比下降3.5%和7.8%。(見表1)2017年1~10月,我國出口鋼鐵6230萬噸,同比下降31%。這是國內鋼價近兩年暴漲,在高額利潤誘惑下,鋼貿企業主觀上傾向于內銷;客觀層面,我國鋼材質量與國際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高端鋼材缺口嚴重,在國內鋼價上漲導致價格優勢喪失后,出口量就必然下滑。
2016年我國進口鋼材1321萬噸,同比增加43萬噸,增長3.4%。2012和2015年鋼材進口總量和總額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分別下降了11.4%和20%。(見下表)自2016年9月份起,我國進口鋼材數量累計同比增長率由負轉正,結束了自2015年1月以來我國進口鋼材數量下滑的趨勢。
2.出口地理結構。據海關數據顯示,從出口區域看,東盟、中東和韓國是我國鋼材出口的三大主要新興市場。2016年,我國向東盟出口鋼材3893.75萬噸,同比增長12.62%,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35.89%,比2015年提高5.13個百分點。向中東地區出口鋼材1581.89萬噸,同比下降7.32%,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4.58%。向韓國出口鋼材1433.65萬噸,同比增長6.26%。其中,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地的鋼鐵產品的出口總額超過20億人民幣。雖我國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總額為6,257,556萬元,占比較大,但受貿易救濟調查措施的影響,2016年,我國向美國出口鋼材116.94萬噸,同比下降51.76%。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鋼貿企業面臨的挑戰
(一)鋼材市場的買方市場格局難以改變,供需矛盾日益嚴峻
近兩年來,隨著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引導過剩產能供給側減量和結構調整,鋼鐵行業經營形勢持續好轉。但是盡管各地都加大了鋼鐵行業整治環保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鋼鐵產能過剩的格局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2016年我國鋼材的產量為11.38億噸,同比增長1.3%。而我國鋼材的表觀消費量為7.10億噸,在連續兩年出現下降后止跌回升,同比上漲1.3%。整個鋼材市場依然是買方市場格局,供給遠遠大于需求。未來,鋼材需求持續疲軟,鋼貿行業仍將弱勢運行。
(二)鋼廠進一步拓展終端市場,鋼貿商生存空間被擠壓,面臨資源的重新配置
在鋼鐵市場供大于求、整個鋼鐵行業處于“陣痛”的情況下,鋼鐵廠積極探索營銷模式,通過設立鋼材市場經銷分點,搭建鋼鐵電商平臺以及建立鋼鐵物流園區等形式,從過去的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涉及物流、貿易、加工配送,把產業鏈延伸到最終用戶,從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例如,寶鋼創新性推出“iPhone版寶鋼在線”,實現了通過手機直接訂購鋼廠現貨資源。而且,國內鋼廠還不斷地提高直銷、直供比例,高達80%。這在一定程度上搶占了鋼貿商的客戶資源和渠道,進一步壓縮了鋼貿商的生存空間。鋼貿企業與鋼鐵廠之間的拉鋸將推動鋼貿行業內資源的重新配置。
(三)鋼貿商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資金緊缺日益加劇
近兩年來,鋼貿企業面臨的融資環境不樂觀,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的局面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甚至更加嚴峻。首先,由于一些鋼貿企業重復質押,以及個別鋼貿商在擔保業務中發生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的現象,迫使銀行收緊對鋼貿企業的融資貸款。部分鋼貿企業在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民間渠道進行融資,有的則是借高利貸,融資成本更是大幅提升。其次,鋼材目前處于“買方市場”,傳統的“低吸高拋”賺差價的營銷模式已經行不通,鋼貿企業紛紛由貿易商向服務商轉型,通過多元化的服務賺取效益,包括為終端客戶提供融資服務,占用鋼貿企業的流動資金。
(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加劇,競爭力不足
近年來,我國大量鋼材出口沖擊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國內鋼材市場,在國際鋼鐵市場上占有率過高,加上我國在鋼鐵產品生產上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加劇了發達國家和我國在鋼鐵貿易中的激烈競爭,產生了基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貿易摩擦。2016年,我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達到歷史高點,終裁稅率普遍較高。其中,近半數針對鋼鐵產品,涉案金額達78.95億美元,同比增長63.1%。同時,我國鋼鐵產業相對結構較低端,基本以純貿易形式完成交易,缺乏從全產業鏈層面服務國外客戶的能力和手段,相對國際上優秀的鋼鐵企業還處于競爭劣勢。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鋼鐵貿易的政策選擇
作為承擔鋼鐵行業全產業鏈上重要銷售環節的鋼貿企業,要把握住供給側改革的有利時機,打造鋼貿行業的新格局,就需轉變鋼貿商的競爭角色定位,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一)針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變化,國內鋼鐵貿易企業需調整經營策略和市場定位
近兩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以穩健為基調,強調供給側,突出長期發展與短期增長的結合,強化市場力量,保持政策的相對靈活性。鋼鐵產業為代表的工業領域將化解過剩產能,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面對倒逼形勢,國內鋼鐵貿易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需積極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更新觀念,調整經營品種,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從宏觀市場角度去建立與客戶的持續關系。逐步加快推動高強鋼產品的分類管理,經營高端市場。另,鋼貿企業在提供傳統服務基礎上,加強終端客戶渠道建設,并根據客戶實際需求提供技術服務和新產品應用的支持。
(二)借力鋼鐵電商平臺,進行全產業鏈的多元化合作,深度融合挖掘增值服務
要促進互聯網與鋼鐵制造業進一步融合,就須清醒地認識到提高鋼鐵電商與鋼貿企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鋼貿電商是另一種形式的供給側改革。基于雙方在鋼貿行業積累的多年經驗,通過搭建互聯網合作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完成信息、資源、數據標準的互聯互通,將目前的合作內容擴展到加工業務、物流配貨、倉儲服務、金融服務以及信息分享等各方面的深層次對接,例如在線供應鏈融資產品的開發、互聯網物流技術的應用等。共同為鋼廠和終端客戶提供交易服務,從單純的貨物提供者、渠道掌控者轉變為提供鋼材交易和使用服務的專業型公司,實現從生產、運輸、分配到消費的整個流程的重塑,從而提升自身的商業附加值。
(三)以十九大政策為導向,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鋼貿“新業態“——跨境電商的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展新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使新業態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鋼鐵全產業鏈條上的各參與方需共同傾力探索鋼材跨境電商新模式,將國內過剩產能轉移到國外。相比其他行業,鋼鐵行業的跨境電商領域目前依然處于半空白狀態。對于鋼貿企業來說,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可為我國鋼貿商解決“鋼材賣到哪里、賣給誰”的問題,提高其風險抵御能力。其次,借助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可一次性完成相關業務的辦理,極大提高鋼材出口效率。再次,鋼鐵跨境電商的發展可以拉近鋼貿企業與終端用戶之間的距離,通過整合營銷渠道,使其有效地與國際需求對接。
(四)化解貿易危機,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提高鋼鐵產品的出口品質
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要進一步提升我國鋼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突破尷尬困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切入。一是完善鋼鐵產品出口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根據監測信息和預警信號,及時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二是要堅持以磋商交流化解貿易摩擦為基本原則,鼓勵并支持企業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在了解各國稅法及法律的基礎上,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三是繼續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尋求沿線國家鋼鐵市場的新機遇,與國內鋼鐵企業對接,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承接海外工程項目;或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就地進行鋼鐵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四是以《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導向,堅持“驅動創新、提高質量、優化結構”,逐步推動鋼貿行業轉型升級,通過對鋼鐵進口方的市場調研,調整國內鋼鐵產品的生產結構,從而完善鋼鐵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結構。
參考文獻
[1]常河山.2017,中國鋼市如何轉身?[N].現代物流報.2017(02).
[2]蔡立軍.鋼貿商與鋼鐵電商如何融合發展[N].中國冶金報,2017(06).
[3]張龍.供給側改革實證:鋼貿商融合鋼鐵電商[N].中國企業報.2015(12).
[4]包斯文.適應供給側改革鋼貿商該如何經營[N].中國冶金報.2015(12).
[5]姜洪.我國鋼鐵企業出口貿易的現狀分析和對策[J].冶金管理.2015(07).
作者簡介:翁汪茵(1979-),女,漢族,福建莆田人,仰恩大學經濟學學士,從事鋼材銷售工作,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