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秀麗
【摘要】本文用1980~2015年國內外的相關數據來研究比較優勢的變化對出口商品貿易的影響。通過研究RCA變化可以得出:資源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呈下降趨勢,需要提高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質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相對穩定,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維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狀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呈微弱的上升趨勢,加強對該種產品的發展等通過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來提高出口商品貿易。
【關鍵詞】RCA 出口商品結構 勞動密集型產品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出口商品貿易發展迅速,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出口商品貿易發展進入中高速的發展水平。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發展出口商品貿易也就十分重要。1979年我國出口商品中總額為1366000萬美元,而到2015年就增長到227346822萬美元,增長了166.43倍,增長幅度十分顯著。國內外的眾多學者也從各個角度對出口商品貿易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本文通過1980年到2015年的國內外數據來研究比較優勢變化帶來的我國出口貿易變化的影響,得到出口貿易的新變化,從而更好的發展未來出口貿易。
二、我國出口商品的現狀
在1980~2015年這37年間,我國出口商品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01年到2008年和2009年到2014年幾乎呈現直線上升,1980~2001年增長比較緩慢,也就只有2008年到2009年和2014年到2015年有所下降。
把出口商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來看,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除了1980年的略低于初級產品,其余年份占比重逐漸增加。1980~1994年兩種產品增長幅度都不是很快。1995年之后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初級產品,可以看出我國對工業發展的重視。
三、比較優勢的變化及其對出口商品的影響
本文用顯性比較優勢(RCA)來計算一國出口商品比較優勢,并按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的1位數來劃分出口商品,并將0-4類初級產品定義為資源密集型產品,第6、8類制成品定義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而5、7類制成品定義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第9類產品在進出口中的數量很少。
顯性比較優勢(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動態變化的,其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j國的商品i的出口額,Xtj表示j國總出口額,Xiw為世界商品i的出口額,Xtw為世界總出口額。
劃分標準按日本貿易振興協會(JETRO)設定:RCA大于2.5,表示該產品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RCA在1.25到2.5之間,表示該產品具有比較強的比較優勢;若RCA在0.8到1.25之間,表示該產品具有中等的比較優勢。若小于0.8,則表示較弱的比較優勢。
從3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對于資源密集型產品,即SITC0- SITC4,在1980到2015年間比較優勢整體呈下降趨勢。20世紀80年代資源密集型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其中的SITC0(食品及活動物)在1980~1992年的RCA指數一直都是大于1.25且小于2.5的,具有比較強比較優勢;在1993~2002年,RCA指數在大于等于0.8和小于1.25之間,具有中等比較優勢;在2003~2016年,RCA指數均小于0.8,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SITC1只有1993年和1995年RCA是大于0.8,具有中等比較優勢之外,其余均小于0.8,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SITC2(非食用原料)在1980~1989年的RCA指數均大于1.25且小于2.5的,具有比較強比較優勢;在1990~1994年RCA指數在大于等于0.8和小于1.25之間,具有中等比較優勢;1994年之后RCA指數一直小于0.8,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SITC3(礦物燃料等)在1982~1988年RCA均大于1.25且小于2.5的,具有比較強比較優勢;在1980~1981年和1989~1994年這六年RCA在大于等于0.8和小于1.25之間,具有中等比較優勢;而SITC4只有1994年的RCA是0.82,具有中等比較優勢;其余均小于0.8,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
對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即SITC6和SITC8),比較優勢整體看比較穩定,除了1985年的RCA值為1.12,其他處于具有比較強的比較優勢水平。從RCA具體數值來看,20世紀80年代有較低水平的增長,而21世紀以來有微弱的下降趨勢。對于SITC6,具有比較強的比較優勢的年份有:1980年、1981年、1987年、1988年、1995年、2000年、2006~2008年、2011~2016年;其余22年均是處于中等比較優勢水平。SITC8在1992~2001年這10年中RCA值大于2.5,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其余年份RCA值均大于1.25,處于比較強的比較優勢水平。
對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即SITC5和SITC7),比較優勢整體呈上升趨勢,上升幅度不明顯。其中,SITC5只有1981年的RCA值為0.80,具有中等比較優勢,其余年份RCA值均小于0.80,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SITC7的RCA值在2000年之前都是小于0.8的,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2000~2005年和2016年RCA值在大于等于0.8和小于1.25之間,具有中等比較優勢;2006~2015年RCA均大于等于1.25且小于2.5的,具有比較強比較優勢。
四、結論
出口商品結構體現了一國經濟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發展我國的出口商品貿易需要平衡資源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發現:一是由于資源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逐漸下降,需要發展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尤其是提高可再生資源商品質量和出口數量。二是維持勞動密集型產品較強的比較優勢,對于勞動力應給予重視,在防止國內勞動力流失的同時也應該提出相關政策吸引國外勞動力。三是努力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維持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比較優勢的增長勢頭。四是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沿著資源密集型商品(初級產品)到勞動密集型商品再到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的來優化。
參考文獻
[1]王培志,劉雯雯.中國出口貿易結構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技術附加值的視角[J].宏觀經濟學研究,2014(03).
[2]劉鉆石,張娟.中國出口貿易技術結構測試?[J].世界經濟研究.2010(03).
[3]丁溪,韓秋.比較優勢與比較優勢陷阱——基于黑龍江省外貿進出口數據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01).
[4]劉新爭,比較優勢、勞動力流動與產業轉移[J].經濟學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