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為韡
【摘要】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是順應全球新形式,統籌協調國內外關系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何在實施一帶一路的過程中,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的合作與支持來大力推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資本流動渠道,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圍繞一帶一路實施與國際金融支持戰略展構想開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為相關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金融支持 戰略實施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環境的轉變,當前世界經濟站在了新的路口。一帶一路大力倡導構建均衡、包容以及開放的全球經濟,為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新的理念。我們國家在面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對當前的經濟結構進行積極的調整,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部署,在努力探索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的基礎上,不斷轉變經濟方式,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力求在有效融合國際金融合作與支持條件下,贏得國內經濟轉型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二、“一帶一路”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中國區域協同與產業轉型升級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構思,在國內與國外均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其后,各地方的“兩會”均把一帶一路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一帶一路已經逐步滲透到各個省市的經濟發展戰略之中。一帶一路具有非常明確的發展目標,并且具有相當清晰的功能定位,其工作重中之重是大力開發優勢產業以及特色資源,從而大力加強我國區域協同,推進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因為一帶一路涉及到沿海、沿邊以及內地相當多的地區,而這些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所以這為實現我國的區域協同以及產業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一帶一路”將給沿線國家帶來利益
一帶一路的目標是促使世界各個國家之間實現經濟相互融合、政治互相信任、文化相互包容,構建一個責任、命運、利益共同體。一帶一路的實施將會有效推動沿線各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進程,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的實施先是從通航、通路開始,其后便是通商。在進行通路的過程中,我們國家會優先考慮與巴基斯坦、緬甸等國家建設鐵路項目,其后再對中哈公路與中塔公路進行重點改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地骨架主要有中蒙俄、中巴、新亞歐大陸橋和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注重國家的安全和能源的開發,中巴經濟走廊的重點在于石油運輸。
(三)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路徑和支撐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的博鰲論壇開幕會上講到,未來亞洲要逐步邁向命運共同體,積極開創亞洲的美好新未來。一帶一路的實施將會使中國與沿線各個國家乃至整個亞洲地區與歐洲都連接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的實施同時也是我國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重大戰略決策,其對提升我們國家與沿線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意義重大。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帶一路與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密切,命運共同體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歷史共同經歷以及未來發展的共同追求,而一帶一路則是強調互通互聯,突出項目合作與務實合作,由此可見,一帶一路是實現命運共同體的紐帶、橋梁與路徑,而命運共同體則是一帶一路實施的發展方向與重要宗旨。
三、“一帶一路”實施下的國際金融支持戰略構想
(一)制定金融支持戰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通過制定金融支持戰略來促進一帶一路實施的主要思想是;把“金融先導、規劃現行”作為基本的原則,以此來整合、規劃各方面的資源,促使金融與人民幣“走出去”,并且統籌帶動中國標準、技術以及企業等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因素積極“走出去”,盡可能地發揮出多邊開發性金融的主導作用,以此來逐步擴大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布局。其中,在實施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具有以下幫助:第一,人民幣的結算能夠有效避開由美元價格波動所造成的匯總損益,能夠有效地保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切身利益;第二,人民幣國家化能夠為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極大的便利,進一步提升了投資的規模;第三,我們國家的產品與資本能夠以人民幣作為載體來對外輸出,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國內各個相關部門積極參與進來。
(二)深化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務實合作
國際金融合作理論強調,通過有效提升機構的聚集程度以及跨境資金能夠大大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合作。我們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金融機構互設方面具有相當巨大的合作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抓住籌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新興金融機構的機遇期,大力推動我國與境外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除此以外,還要大力鼓勵雙邊金融機構尋求合適的時機來積極開展跨地區的融資代理、銀團貸款以及股權合作等,積極開展為沿線相關國家提供風險管理、投融資顧問、項目策劃以及戰略規劃咨詢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切實提升我國與沿線相關國家的金融一體化程度。
(三)構建國際全融監管合作體系
要想構建一個健全有效的國際金融合作體系,就離不開一個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一方面,對“一帶一路”區域監管協調機制進行積極完善,通過東亞、中韓日以及太平洋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等機制來努力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各個監管當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逐步提高雙方在重大問題上的政策監管與協調的一致性,逐漸地在區域內簡歷起一種高效的監管協調機制。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起一帶一例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與應急處理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可通過不斷加強征信管理部門間的合作,擴大評級機構間的交流等方式來促進區域整體征信市場的快速發展。在征信機構監管、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和標準、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防范恐怖融資等方面通過磋商,逐步制訂共同監管標準。通過嚴格執行監管標準,實現對區域內各類金融風險的有效分析、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排除風險隱患,確保“一帶一路”區域金融安全穩健運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的發展是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并且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會帶動全球化經濟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復雜紛繁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帶一路的實施是我國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探索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新模式,其不但對提高國家的戰略合作規模大有裨益,同時對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因此,我們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積極開展多方合作的國際金融共同發展模式,逐步進行貿易轉型,才能夠為我們國家經濟轉型以及改革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進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雙梅.“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國際金融支持戰略構想[J].中國高新區,2017(18):250.
[2]許燕.構建“一帶一路”國際金融合作戰略體系的思考[J].金融發展評論,2017(03):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