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夏汐 葉兵
【摘要】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要回顧了數學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分析了集中應用數學及信息技術的金融科技的發展變化和作用,深入探討了數學及信息技術在我國金融領域應用的不足,對下一步如何擴大應用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數學信息技術金融領域
一、數學及信息技術的重要地位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即“數”與“形”)的學科,是探尋世界本質最有力的工具。正如畢達哥拉斯所說,上帝使用數學創造了世界。信息技術是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計算機則是近現代社會繼蒸汽機之后最偉大的發明。主要依托于數學及信息技術的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更充分地證明數學及信息技術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數學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從土地測量到灌溉系統再到推理演繹體系,數學滿足了人類認知、測量、記錄和預測四個方面的需求。數學賦予計算機智能,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更是創造了無限可能。有人非常形象地形容古典數學為計算機裝載了大腦,近代數學為計算機增加了智能,現代數學給計算機賦予了靈魂。
二、數學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展望
長期以來,數學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中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應用,也推動金融學科更快發展成一門系統科學。簡單歸納起來,數學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中有著以下方面的應用:
(一)記賬
金融活動需要全面、客觀的記錄。記賬可以客觀反映金融活動的價值變化。復式記賬出現后,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金融活動主體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會計期間的數量變化,并為績效分析和下一步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二)計價
金融就是跨時間、空間的價值交換。價值交換自然離不開計價。計價無處不在,資產需要計價,資金需要計價,產品(服務)需要計價,風險也需要計價。外部市場交易需要計價,金融企業內部也需要計價來實施考核。其中,馬科維茨、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爾克斯、羅伯特·恩格爾和克萊夫·格蘭杰等人針對金融市場資產、風險的定價模型、投資組合模型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為推動現代金融學成為一門嚴謹的系統科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大數據
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也為金融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過去的抽樣統計分析變為全樣本,市場潛在客戶、已獲客戶數據全面掌握成為可能;基于各種相關因素的分析可靠性越來越強大,貸款客戶履約率、利率、匯率波動等變化趨勢預測可能性越來越高,金融市場不可預測風險從高不確定性變為一定程度可預測。阿里金融甚至提出了“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革命性口號。數據處理能力日益成為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四)云計算
按需自助、泛在接入、資源池化、服務可計量的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讓金融機構處理數據更加及時,讓金融業數據處理能力得到提升,也為金融機構提供24小時不間斷在線服務成為可能。
(五)區塊鏈
在運算、存儲和傳輸等能力極大提升的條件下,出現了逆中心化的分布式運算模式?;诜植际綌祿鎯ΑⅫc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的區塊鏈技術為金融發展提供了顛覆性的技術。金融對數據安全的特有需要引起了世界上主要金融機構對這一技術的高度關注和深入介入。我國有遠見卓識的平安集團等金融機構和萬向集團等實體企業密切跟蹤區塊鏈技術發展,并在努力探索適合的應用場景。
(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也是對人的意識、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過程。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持續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在知識、人才密集的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廣泛,智能客服、智能柜員、智能投顧、智能金融合約等相繼出現,國內主要金融機構都在密切跟蹤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發展。
三、金融科技發展的積極貢獻
數學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最直接的后果是帶來了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金融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務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的應用可以極大地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目前有的商業銀行業務的網上遷移率已經超過了90%,到網點辦理業務客戶流量逐步減少,主要商業銀行已在規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物理網點。即使在物理網點,智能機具的大量應用,也帶來了工作人員的減少。2017年上半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物理網點減少200個,基層柜員減少27104人。截止到2017年6月末,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安裝自助柜員機97717臺,開辦自助銀行28568家,其中農業銀行安裝超級柜臺3.6萬臺,覆蓋90%物理網點。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極大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數據處理能力,金融機構可以更快地、更精準地掌握目標客戶,更高效地處理業務,降低獲客成本、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解決長尾客戶服務問題
金融服務領域一直存在“二八現象”,即是20%的客戶給金融機構帶來了80%的業務。對于另外80%的客戶則由于數量眾多、單個客戶需求微小、商業價值不高,金融機構往往無力覆蓋,服務意愿也不強烈。金融科技的發展徹底改變了這點,基于移動互聯的服務平臺,可以24小時在線為客戶提供不間斷的金融服務,單個客戶的服務成本極大降低,越來越多的小客戶有望獲得金融機構支付結算、儲蓄、融資和保險等基本的普惠金融服務。馬云的支付寶、馬化騰的微信在為微小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產生了有效的倒逼機制。
(三)降低風險
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金融機構行業、區域、客戶等違約率的計算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通過征信等大數據為客戶小額信貸需求授信、確定貸款風險溢價。面對風險的變化,金融機構則可以更快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同時金融科技成果的應用也可以提升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能力,降低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的投資風險。
四、數學及信息技術在我國金融領域應用的不足及誤區
(一)描述金融仍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在金融研究領域、日常金融管理工作中,描述金融仍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定量分析模型應用還比較有限。應用數學及信息技術的計量模型在宏觀審慎管理、貨幣政策決策、金融市場計價和風險計量、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還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
(二)統計體系不完善
由于實行分業監管,金融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如債券市場就存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分割,金融統計體系則存在標準不統一、重復統計、漏統等問題,統計指標體系亟待完善,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計量工具的使用,也影響了計量結果的準確性。
(三)大數據應用誤區
目前在一些領域也存在數據泛濫的問題,不考慮成本收集、處理數據,有的數據跟判斷的主題關聯度非常小,甚至毫無關聯,同樣花大力氣去采集、整理、分析,有時甚至得出不正確的結論。如在征信領域有的機構就一定程度存在數據采集過多、過濫的問題。
(四)信息安全缺陷
信息主體的權益意識比較淡薄,特別是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比較差,法律、制度、監督等方面存在漏洞,造成個人信息大量被泄露,嚴重威脅信息安全。比如近年來個人信息的泄露客觀上為一些犯罪分子實施電信詐騙提供了便利。
五、政策建議
(一)描述金融向計量金融轉變
學習推廣應用成熟的金融計量分析模型、工具、軟件及平臺,鼓勵計量工具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鼓勵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宏觀審慎管理、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金融計量分析模型、工具、軟件及平臺,不斷提升我國金融計量分析水平。
(二)推行金融統計數據標準化
充分發揮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統一金融統計標準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行金融統計標準化,以資管產品統計標準化為契機,統一其他跨市場跨機構跨區域金融產品的統計標準,及時公開主要的金融統計數據,為金融計量分析提供方便。
(三)加快研發央行數字貨幣
區塊鏈等技術催生數字貨幣快速發展。央行作為貨幣當局必須高度關注數字貨幣發展方向、技術和進展。同時,也要積極研究央行數字貨幣框架、特性、體系及技術,盡快推動應用場景的研究,在一些中間環節相對較少、試驗沖擊相對較小、自主控制相對較強的應用閉環中積極測試數字貨幣,引領數字貨幣的健康發展。
(四)金融機構設立首席數據官
數據、數據處理能力對金融機構變得日益重要,金融機構應更加注重數據處理能力建設,研究怎樣整合內外部的數據資源、建設科學合理高效的數據倉庫,不斷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建議創新類金融機構嘗試設立首席數據官,統籌數據管理。
(五)加強數據安全保護
金融機構應進一步提升對信息數據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樹立信息數據主體權益的理念,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監督檢查,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切實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
作者簡介:葉夏汐就讀于成都七中高二;葉兵,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國際商學院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