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的出現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方法。本文從博弈論的角度,對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中保理商、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進行分析,考察保理融資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各中風險,并根據風險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 保理 博弈
一、引言
和傳統的貿易信貸融資相比較,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模式是以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真實發生的交易為基礎,將授信還款來源的封閉性和自償性作為授信模式的重點,并且保理商將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信用狀況加入到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中去,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可以依靠這種增加信用的方式來提高其信用等級,這樣大大的降低了企業融資的風險,進而能夠解決由于企業應收賬款被占用導致上下游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中的生產效率。供應鏈保理融資模式是指上游企業為了取得運營資金,雙方訂立的真實有效的買賣合同作為構成整個運營模式的基礎,為上游企業供應的,并且以合同條款產生的應收賬款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容易業務,是以賒銷方式進行銷售的企業設計的一種綜合新金融服務。保理融資不但對企業應收賬款的變形具有重大意義,并且它確實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和保理商之間的債務危機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和方法。
供應鏈金融系列產品不管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應用都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的關注。Allen N.Berger(2002)等研究展示了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設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利用供應鏈進行融資的思想Pozzolo(2004)指出供應鏈金融中企業的內部擔保物包括應收賬款、存貨和原材料等,融資企業一旦違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擔保物來彌補損失,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詳細調查和跟蹤擔保物的真實性以及使用狀況來避免道德風險和控制銀行信用風險。于輝、馬云騰(2015)研究的是保理融資的新業務訂單轉保理融資模式在供應鏈金融運作的現狀,研究了這種融資模式對供應鏈績效和效率的影響及保理回報率對訂貨決策的影響,訂單模式轉變為保理模式能夠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使得各個參與方都能達到共贏。
二、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博弈過程
(一)博弈相關參與方
1.保理商。保理商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保理過程中的一個資金提供者,它通過審核上下游企業及核心企業的信用狀況,對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進行授信,運用高效的金融服務來為其帶來收益。
2.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存在信用基礎差和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它是整個供應鏈保理融資中的重要一環,通常通過轉讓應收賬款的方式來獲得保利商的資金支持,以此來加快企業的運轉效率,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
3.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通常為供應鏈金融的主導方,一般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礎,核心企業基于買賣雙方真實的交易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能夠憑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其相關的供應鏈成員吸引在自己周圍,從而形成協調一致的網鏈結構。
4.物流企業。由于保理商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理商的貸款風險,但物流企業對中小企業庫存商品和商品價值情況都十分了解,因而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保理融資過程中可以協助金融機構對風險監管和評估。
(二)相關參與方的博弈關系
中小企業、保理商、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的博弈主要關系包括:第一,核心企業與保理商的博弈。核心企業是否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的博弈,這是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中的前提條件。第二,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融資過程的博弈。物流企業是否愿意并且能夠為保理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監管支持。第三,物流企業和中小企業間的博弈。他們見的博弈主要體現在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是否能夠對中小企業的進行有效監管。第四,中小企業和保理商之間的博弈。中小企業往往為了獲得保理商的資金會虛構交易或者隱瞞交易的真實信息。第五,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還款選擇的博弈。中小企業在獲得來自保理商的貸款后,他是否會繼續履行約定。
三、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中風險控制的建議
(一)加強保理商對供應鏈決策過程的監控
物流企業和核心企業對中小企業庫存信息和企業價值情況十分了解,保理商可以通過與物流企業和核心企業線上線下的合作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的監控為應收賬款保理融資建立準入機制,掌握其資金的流向和用途,以此來保證買賣合同的進行。
(二)加強貸款后風險識別機制
貸款后的風險防范是供應鏈金融保理融資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在和中小企業發生貸款業務往來后,保理商才能全面了解中小企業的狀況,但保理商放貸后貸款就失去了對資金的直接控制,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尤為突出,對中小企業獲得的貸款資金進行專門監控,可以適當的引入第三方機構的擔保來分散風險,這位降低信用風險在保理融資中的過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加強對違約的懲罰
中小企業本事的信用比較差,為了取得貸款會歪曲自身企業價值,甚至會虛構合同。保理商可以引入大數據技術,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以此來甄別中小企業的情況。建立合理的懲罰機制,加大對企業違約的懲罰力度,增加企業違約的成本,事實證明加強懲罰有助于合約的履行。
參考文獻
[1]于輝,馬云麟.訂單轉保理融資模式的供應鏈金融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5(07).
[2]陳祥鋒,石代倫,朱道立.融通倉與物流金融服務創新[J]. 科技導報.2005(09).
[3]陳長彬,盛鑫.供應鏈成本構成及測量模型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4(18).
[4]方洪權,曾勇.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實證研究及比較分析[J].金融研究,2004(1):62—69.
[5]Allen N Berger,Gregory F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 [R],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