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岐 徐銳
【摘要】文章介紹了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狀況,以及當前醫養結合模式所具有的特點。并分析了具體地點鄭州的當前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然后以鄭州為落腳點,對當地的醫養結合進行分析。對于其他同類型城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醫養結合 養老機構 發展前景
一、醫養結合介紹
什么是醫養結合?“醫養結合”是將醫療與養老結合,合理高效地使用資源。其中,“醫養結合”中的“醫”指的是向老年人提供醫療與保健方面的服務;“養”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老年人的服務。醫養結合型養老是將醫療服務和生活照料結合在一起的新型養老模式。
所有將醫療與養老整合起來的養老形式,都可以歸為醫養結合。醫養不僅包含了傳統養老模式中,相對單一的養老服務,還提供醫療方面的照顧。滿足老年人在養老上對于醫療的日常和突發需求。
(一)醫養結合的特點
醫養結合模式與傳統的養老模式在服務內容上就有著明顯的不同。醫養在日常生活服務的基礎上,還能夠滿足老年人對于專業化醫療和康復需求的服務。
其次,醫養結合模式靈活自由。落實到當前的實踐中,設有老年病科的醫療機構,能夠提供疾病治療、康復治療等服務的醫療機構均可以展開醫養。有條件的規模較好的養老院和福利院也可以開展這種新型模式。
(二)現有的四種模式
就目前已有的模式來講,常見的有以下四種模式。
1.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三級公立醫院由于自身的醫療資源需求較高,很難再專門展開養老服務。所以,醫療機構提供養老服務的多為一級和二級醫療機構。部分一級或二級醫院床位空置率較高,可考慮向老人提供照料和康復服務,或者可直接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
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條件是要以當地豐富的醫療資源為基礎。但是,多數醫療機構在設立的時候,并沒有在提供養老服務上考慮。如何對進行機構重新的定位,相應的轉型,提供服務還要做進一步的分析展開。
2.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依據自身的現實情況以及所在區域的需求,合理的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這種模式提供的醫療服務較為基礎,多為基本的日常醫療護理。如老年人的慢性病和常見病需要日常的醫療保障。
因此,這種模式面臨能力與持續性的問題。一方面,內設機構必須符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在人員、面積、設備等方面的硬性門檻要求。這是對養老機構提出了硬件性的標準。就其中部分條件來講,對于養老機構有些高,很多養老機構沒有資格實施。另一方面,是規模問題。內設醫療機構面對的服務群體較小,如果養老機構規模較小,入住的老年人較少,相對應的運營成本較高。很難設立醫療機構。同時,原本的養老機構不容易獲得醫保定點資格是內設醫療機構的重要障礙。
3.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公立醫院與養老機構依據自身職能不同,互相配合,建立快速通道。使老年人能方便快捷的在養老機構和醫療結構之間接受相應的服務。這種合作關系適合距離不遠的機構之間建立聯系。如北京老年醫院就針對附近的養老機構開辟了轉診綠色通道。
這種模式比較自由,且整體成本較低。在對現有已成型的養老和醫療機構不進行大改動的情況下,將養老與醫療服務進行整合。但是,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
4.社區、家庭式醫養結合。社區、家庭式醫養依拖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這種模式開展起來最為便捷,而且成本較低,靈活性很好。
該模式自然與上述模式一樣,也面對著自身與生俱來的問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本職承擔著所在片區日常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在此基礎上,兼顧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未必能夠保證附近的老年人所需的醫療服務。
(三)養老服務上市公司
目前提供養老服務的上市公司較少,養老公司多是規模較小的民辦機構,或者是地區的公辦養老機構。
現在養老服務上市公司的項目多在經濟發達或者風景優美的地方作為項目承載。光大控股的匯晨養老以北京為輻射點,在北京周邊地區開展業務。提供一體化的老年健康服務。新華錦集團和日本公司合作在青島建設養老機構。
在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上,不僅限于傳統的模式,以澳洋科技為代表的公司,正在努力拓展酒店化的養老機構。
在資金配套方面,有北控醫療這樣的主做養老的投融資平臺。
(四)醫養結合實行起來有哪些困難
人口結構老齡化、雙獨生子女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重、養老服務供不應求等。種種的現實問題,使醫養養老在我國的實踐中面臨重重問題。
醫養結合養老是很有前景的,但由于大眾理解的偏差,在資源配置上出現比較常見的兩方面浪費:一方面是建了過多沒有用的醫療機構;另一方面是醫保在這種新模式中界限的劃分。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失能照護方面費用不屬于醫保范圍。但是當前并沒有明確的界定,這在具體的實施中,面臨許多現實問題。
1.機構定位模糊阻礙發展。養老機構對于當地調研分析定位有問題。很多養老機構沒有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現實情況定位自身。出現定位過高,而大多數普通收入的家庭負擔不起的情況。對于機構和養老家庭都是不利的情形。要考慮周邊的基礎設施配套情況,交通狀況,地理位置以及城市的人口狀況等因素,都是機構要考慮的。
2.主管部門權責模糊。從當前發展的情況來看,醫養結合面臨的最大困難應該是業務主管部門權責模糊。養老保障業務受民政和社保部門主管,醫療保障業務受衛計委等部門主管。界限劃分模糊,利益和責任的不明,嚴重阻礙醫養結合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在政策上對主管提出要求,實現權責明確。
3.養老理念亟需轉變。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我國剛起步,雖然社會輿論關注度較高,但是當前醫療衛生資源緊張、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各式各樣的問題亟待解決。如何高效利用醫養結合形式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規避可能存在的“套保”“逆向選擇”等問題。還需要通過宣傳,不斷探索,轉變人們的傳統養老理念。為醫養結合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鄭州當前醫養結合狀況
鄭州和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醫養結合的模式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大多是以公立或者民辦公助成立的機構。這些機構相當一部分自身定位模糊,提供的服務良莠不齊,服務質量難以保障。面對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在這樣一個人口凈流入的大型省會城市,急需各方面的配套支持。
2016年,河南醫養結合大綱獲省政府批準。這在政策以及規劃上為鄭州的醫養結合養老提供了發展條件。大綱的頒布積極推動了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其中指出,大力發展上述的四種醫養結合模式的同時,也鼓勵中醫藥產業向養老產業發展,建立中醫藥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大綱還指出,要盡快2017年建立一系列示范項目。
目前,鄭州已經有示范性的醫養結合項目落地。
(一)鄭州三院——臺灣歐安樂齡醫養結合項目
“歐安樂齡-鄭州三院醫養聯合體”項目在鄭州市惠濟區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北區新院啟動。這也是河南首家掛牌進入資本市場的的醫養項目。吸引了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中原銀行、鄭州銀行、民生銀行、國元證券、光大基金、中財資本、中鼎開源、中原基金、啟賦資本、聚金資本、深圳前海一缽股權投資基金、深圳昌鼎資產管理、河南高科技創投等多家金融機構參加。
醫養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倍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原因正是中國國老齡化社會來臨,市場的巨大需求。
(二)未來發展方向
鄭州市政府鼓勵2016年,鄭州確定1個縣(市)、1個區為試點縣(市、區),鼓勵其他縣(市、區)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全市選擇4-5家醫療或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試點。”還要求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的比例達到30%~40%,基本適應鄭州市老年人口養老醫療服務需求。
同時,鄭州鼓勵和引導各縣(市、區)政府、社會資本結合城鄉規劃對閑置的學校、企業廠房、商業設施、農村集體房屋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醫養結合機構建設。
居家養老方面,到20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按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求,與老年人家庭簽訂服務協議,建立契約式服務關系,做好居家養老。
醫養結合不僅限于機構養老的發展,更多的或者說大部分的,還是以社區居家養老為主。發展機構養老的同時,更應當發展社區養老。
鼓勵名老中醫在社區個體行醫或開辦個人工作室,探索在社區設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醫藥服務中心。鄭州還支持有條件的中醫醫院(含中醫診所)與老年人建立契約服務關系,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居家中醫藥養老服務。
三、總結
出于對市場現狀以及未來人口老齡化的醫療養老需求的考慮,顯而易見,醫療養老行業是一片藍海,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屬于朝陽產業。同時,政策上鼓勵養老行業的發展。作為全國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鄭州的養老行業方興未艾,有著較高的人口凈流入。必然會有著強烈的養老需求。而如何開發怎樣開發,選擇什么樣的開發模式對于這個行業至關重要。注重產業基金的引導功能,資金和人才的配套,合理的經營機制。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方面。要讓百姓愿意選擇機構養老,也能在機構養的起老。